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华中地区
河南济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化解发展矛盾
2011-04-22 18:05:28      来源: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就是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济源市是一个以资源型为主的工业旅游城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不断增大,但是,旅游城市的定位,又要求济源市注重生态建设,打造绿色城市。因此,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刻不容缓。近几年来,济源按照上级精神,借鉴外地经验,结合自己实际,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有效缓解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济源市工业经济循环产业链初步形成

以济源铅锌行业为例,“资源-产品-三废-产品”的循环模式已基本代替了“资源-产品-三废”的生产模式。今年上半年,仅有色产业循环经济链,就实现销售收入21.3亿元,占企业总销售收入的37.6%。在钢铁行业中,济源钢铁公司形成的循环模式仅余热余压利用工程一项,每年就可增加利润5600万元。其它在能源、煤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中,循环经济效益都十分可观。各行业中的循环产业链使济源全市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

大力发展养殖业是济源市农民实现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但是粪便污染是制约养殖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近年来,济源市以维护生态平衡为重点,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种植、养殖以及农畜产品的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构建“种植业―养殖业―食品加工―污水和废物回收利用”、“秸秆青贮―饲料―牲畜粪便―沼气与渣―肥料”循环产业链,形成农业生产的生态良性循环。目前,济源市有16000余农户用上了沼气,告别了用柴用煤做饭的烟熏火燎的“炊烟”生活,享受到了清洁干净的沼气所带来的便利和实惠;同时,年产沼气1300万立方米,可节约2.7万吨标煤,年可处理粪便污水13.5万吨,减少农村垃圾排放4.4万吨,为建设生态家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创建循环型生态城市。从城市环境容量和资源保障能力出发,科学制定和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狠抓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生态化水平。济源投资9142万元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设计总规模为日处理污水10万立方米,目前建成规模为日处理5万立方米。今年上半年,共处理污水633.5万立方米,削减COD1520.4吨。为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该厂已与沁北电厂签订了中水供需合同,排放的尾水供给沁北电厂作为循环冷却水使用。同时,狠抓城市空气污染治理,积极改善能源结构,加快煤气和集中供热入户进程,推进城市绿地系统建设,规划建设绿色示范社区,扩大城市绿地面积。目前,共取缔市区内的燃煤小锅炉,关闭了规模小、污染重、技术落后的 28 家小企业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烧结锅落后生产工艺,关闭实心粘土砖瓦窑厂35家,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88.4%,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1-7月份,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90天,占89.2%。

循环经济的培育和发展,增强了济源市的核心竞争力,也保护了济源市的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济源市的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成功、小浪底景区被评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再加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济渎庙、五龙口AAAA级景区等,使济源市的旅游客源市场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旅游收入逐年攀升,一个经济发达、人民富裕、山川秀美、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城市正在悄然崛起。

来源: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记者 常城 焦宏昌)编辑:马原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非法公关
>> 详细

各地新闻
资料图片:陕西周至县终南镇三湾村蔬菜种植基地,芹菜成熟十多天来,上门收购者寥寥无几,菜农一筹莫展 华商报记者 于卓 摄 发挥地方政府储备和商业储备的应急调节作用,临时收储一批卷心菜等具备短期贮存条件的“卖难”蔬菜。>> 详细
点击排行
  九部门加大打击网络购物领域侵权假冒行为力度
七部委联合发文治幼儿园乱收费 禁办“占坑班”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