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的罗东宁、37岁的鲍中明、39岁的龚勇、40岁彭文忠……一个个反贪斗士因连续办案、过劳猝死的检察官,让人扼腕叹息。
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各类职务犯罪案件32909件44085人,同比分别增加1.4%和6.1%。
检察官用自己的行动捍卫了法律的尊严,取得这些成绩的背后,他们又付出了怎样的艰辛?《法制日报》记者近日深入贵州、浙江、安徽等地检察院,一探反贪干警的原生态生活。
熬夜出差连轴转成为常态
一个人可以多久不睡觉?
贵州省雷山县人民检察院分管反贪的副检察长张应杰的最高纪录是4天4夜,整整96个小时。
当案子终于取得突破,他把犯罪嫌疑人送到看守所后,回家整整睡了24小时。被饿醒后,怎么也睁不开眼睛,不得不用手扒开眼皮,却被阳光刺得生疼。
除了熬夜,反贪检察官的另一项必修课就是出差。
贵阳市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胡斌曾办过一个案子,辗转8个省市,行程数万里,光在广东珠海就呆了一个半月。
他所在的反贪局有一个年轻检察官叫杜辉,有一次出差回来,发现几个月大的女儿已经不认识自己了。
“连轴转是常有的事。”贵阳市修文县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杨晓鸿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审查批捕权上提之后,承办人员需要在拘留犯罪嫌疑人3个工作日之内完成突破口供、通知家属、固定证据、寻找证人等必要工作内容,时限短,任务重,压力特别大。
贵阳市人民检察院曾做过统计,反贪局年人均加班300多次,几乎天天都在加班。
“干我们这行,加班加点办案是常事。”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局长余光升任职近3年,感受到了反贪干警的那份艰辛。
“只要一遇到大案、串案、窝案,办案人员没法不夜以继日、没法不废寝忘食。”余光升说,一个案件往往涉及十几、几十名犯罪嫌疑人,在短时间内需要向几十个甚至上百名证人取证。有些案件的证人可能在北京也可能在广州,为了调查取证,反贪干警们常常放弃节假日奔赴各地。跨地区跨国(境)取证、追逃、追赃,工作量增大,办案难度也明显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