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西北地区
中国保护三江源确保“中华水塔”碧水长流
2011-02-21 17:34:10      来源:新华社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30岁的索南扎西,是位于三江源核心区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乡的一名藏族牧民,为修复持续恶化的生态环境,6年前他一家九口从草原牧场搬到位于州府所在地大武镇的移民社区。

“如果我们继续在那里放牧,过不了几年,草场就会变成沙漠,政府让我们搬迁,我们都很理解。”他说。

玛多县是补给黄河最重要的水源地。索南扎西目睹了这个拥有4077个湖泊的“千湖之县”在不久的时间里,90%以上的湖泊干枯消失的景象,黄河源头最大的一对“姊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之间断流。

作为三大江河的发源地,三江源地区每年向中下游供水600多亿立方米,哺育了中国一半以上的人口,维系着整个流域的水环境安全,被誉为“中华水塔”。但近30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频繁等因素影响,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正面临一场深刻的生态危机。

为拯救和修复日趋脆弱的三江源地区环境,中国政府于2005年8月规划投资75亿元人民币,采取退牧还草、禁牧减畜、生态移民、荒漠化治理、草原建设和人工影响天气等一系列措施,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

青海省将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作为“生态立省”的根本。自2006年起,省政府对三江源地区不再进行GDP考核,而把生态保护和建设列为对这一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主要考核内容。

青海省三江源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晓南说:“在‘世界屋脊’修复三江源生态环境,是一项异常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十一五’(2006-2010年)期间,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完成投资40亿多元,已取得阶段性生态成效,形成了独特的三江源保护模式。”

科研和环保部门曾评价,三江源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局部地区生态状况好转。主要表现是三江源地区沼泽、湖泊面积均有不同程度扩大,河流径流量增加,水源涵养功能有所恢复。据最新的一项监测显示,2004年至2009年间,三江源地区主要湖泊面积净增加245平方公里。自2006年以来,三江源地区出境水量年均增加105亿立方米,且水质总体为优。

玛多县副县长万玛加说,在近几年降水量增多、地面植被恢复和人工增雨的共同作用下,玛多县生态环境逐渐改善,以前干涸的湖泊开始恢复,大小湖泊星罗棋布,“千湖奇观”再度显现。

卫星遥感资料显示,2005年至2009年,扎陵湖和鄂陵湖呈明显增大趋势,分别较2003年至2004年湖泊面积增加了31.76和49.07平方公里。

随着自然环境的日趋改善,三江源野生动物数量也迅速增多。“经常看到藏原羚、藏野驴、猎隼、狐狸等,可以明显地感觉到野生动物的数量大大增加了。”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索加乡乡长多才仁说。

青海省省长骆惠宁说,“十二五”(2011-2015年)时期,青海省将加大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力度,将其建设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同时率先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使这一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迈上一个大台阶,构筑起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来源:新华社 编辑:邓京荆 于姝楠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详细

各地新闻
昨天,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可鼓励各地探索户籍制度改革,结合“十二五”规划,力争全国每年至少解决400万新生代农民工进城落户问题。>> 详细
点击排行
  各地十二五规划出炉 提升幸福指数成为施政导向
人民日报批城市化"贵族化":档次高了,生活难了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