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访
“机关食堂饭菜吃着放心”
家住白云观北里的吴大妈今年82岁,同龄的老伴患有轻度老年痴呆。由于子女都不在身边,吴大妈老两口每天都是自己料理生活。吴大妈虽然身体还不错,但是每天要做饭,还要照顾身体欠佳的老伴,常常会觉得“吃不消”。
去年开始,吴大妈常常用政府发的养老助残券,去附近的饭馆吃饭或是叫外卖,“价格不贵,口味还不错”。
后来吴大妈听说附近的广电总局302食堂对社区老年人开放,并且可使用养老助残券。就在天气不错的中午拉着老伴,两个人慢慢散步到302食堂,“打两三种菜,来二两饭”,两个人花费一般在20元左右。有时吴大妈会多买一点,留着回家晚上吃。遇到天气不好的中午,吴大妈就打电话要302食堂的外卖,“常常吃不完”。
吴大妈说,自己家距离广电总局食堂路程并不太近,走路需20分钟,“但是机关食堂的饭菜,吃着放心”。
■ 背景
西城15街道实现资源共享
2009年11月,国务院民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意见》,鼓励社区内或周边单位向社区居民开放内部食堂等公共设施。
西城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区的15个街道都实现了社会单位与社区资源共享的合作计划,如金融街上的建设银行开放食堂、牛街的总参第三招待所开放各类活动场地及设施等。下一步,两者的合作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
机关内部设施如何实现社区共享
■ 社论
到广电总局的内部食堂用餐,去国家发改委的礼堂开展文娱活动,来国资委的活动中心展示、交流书画作品……北京市西城区月坛街道居民,如今用上了中央部委的内部设施。据悉,该街道与驻区国家机关的服务保障部门广泛建立联系,目前已有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广电总局、铁道部等10余家单位,开始尝试与社区居民资源共享(据2月12日《北京日报》)。
从陌生的“邻居”到熟悉的“家人”,政府机关主动融入社区,将内部设施向居民开放,所展现的无疑是一种可贵的服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