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下部的建筑就是运动员村的欢迎中心及访客中心,从此进去,就是环境优美的运动员村。
欢迎中心门外竖着醒目的标志牌。
面积颇大的巴士站能够保障充足的巴士接送“村民”。(记者 乔军伟 廖艺 摄)
11月5日,广州亚运会运动员村正式开村,来自亚洲45个体育代表团的体育健儿,将陆续抵达这里,办理“入村”手续,这里将是他们的“亚运之家”。
从抵达白云国际机场,到乘坐亚运巴士来到运动员村欢迎中心,再到完成证件激活手续,亚运村为他们铺设了一条无障碍通道,运动员们将真切地体验“宾至如归”的感觉。赛时,运动员村公共区将承担接待运动员、媒体和访客的重要任务,确保为他们营造轻松、舒适的氛围。
运动员村“村民”:
机场就能完成激活证件
9月26日9时30分,运动员村迎来了第一批“村民”,在引导员的引领下,他们手持马来西亚、黎巴嫩、文莱等代表团的旗帜,走出机场巴士,来到运动员村欢迎中心。完成证件激活后,大家进入运动员村,体验了就餐、文化休闲、商旅购物、代表团会议等赛时主题活动。
500“群众演员”协助演练
运动员村还未开村,怎么会有村民入住呢?实际上,运动员村迎来的第一批村民是500名“群众演员”,他们扮演亚运会时的45个代表团,参加运动员村全体部门的综合测试演练。
运动员村各部门的工作人员,以亲切的笑容、饱满的精神面貌迎接了这些“村民”,模拟在满载负荷的情况下,为他们提供细致专业的服务。
据介绍,为了让运动员“进村”变得更加有序、快捷,有关部门将在白云国际机场、火车站、欢迎中心等地设点,现场办理证件激活手续,这样就可以确保他们来到亚运村后,经过安检便可直接入住运动员村。
“根据北京奥运会和往届亚运会的经验,运动员注册的高峰期会出现在开村的头两天,也就是11月5日和6日。”负责运动员注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演练现场,8个证件激活通道同时开通,1分钟即可办妥入住手续。
团长副团长将成首批村民
记者在演练现场看到,欢迎中心和访客中心天然形成了运动员村的“大门”,所有进出人员都要在这里接受严格的安检和身份信息登记。完成证件激活后,运动员通过证件验证区,将证件放在系统设备上轻轻一碰,就算正式进村了。
欢迎中心特别设置了代表团注册会议接待台。据介绍,10月25日~11月11日代表团注册会议将进行,各代表团团长和副团长最多4人可以先期完成注册手续,并入住运动员村。也就是说,他们将是第一批正式入住运动员村的“村民”。
不同代表团将自行选择进村时间,并确定各自的参赛相关信息。
7类访客可预约进村
与欢迎中心比邻的是访客中心,亚运会期间,提出采访和访问申请的媒体、贵宾将在这里接受安检和换取访客卡,然后进入运动员村公共区。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以访客身份进入运动员村。据了解,被允许进入运动员村的访客分为7大类,包括:青年营、赞助商、观察员、国内贵宾、国际贵宾、亚奥理事会成员和媒体。他们均持有经亚奥理事会审核的注册证件,并按照相关规定预约进村。
为了方便媒体采访报道,运动员村公共区还特别设置了两个分别可容纳30人的媒体工作间、两个可供80人出席的新闻发布厅,另外还有媒体休息室等功能房。
赛时班车将充足有序
运动员村公共区包括:主入口区域(含欢迎中心、访客中心、媒体中心、西公共区停车场)、赛时班车总站、东公共区停车场等区域。如果说在几个中心区域进行的是“阵地战”的话,赛时班车调度和停车区域的有序安排,就属于“流动作战”了。
从运动员村到赛时巴士总站,再到比赛场馆,运动员要实现从居住区到竞赛区的转换,班车将成为中间的纽带。
据介绍,亚运会期间,运动员村内将安排100多辆电瓶车组成穿梭巴士,确保不会出现大量人员滞留。同时,每天都会根据赛事日程安排,制订车辆运行的高峰期和低谷期,组织车辆运行。另外,关于巴士总站的车辆安排,集体比赛项目将以团队为单位,非集体比赛项目则以项目为单位,组织车辆开赴赛场,以确保运动员准时抵达。
来源:广州日报(记者 孙嘉晖)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