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指导: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科郑美华副主任)
广州日报讯(记者 涂端玉)牙齿缺失是一种很常见的口腔疾病,被称为“牙列缺损”。有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35-44岁人群中,牙列缺损者占36.4%;65-74岁人群中,占77.89%。虽然缺牙者多多,然而临床求治的比例却不高,缺了一两颗牙在不少市民看来仍是“小事一桩”,只要其他牙能代替完成咀嚼就行。
“牙齿缺失后应及时修复,否则可能带来方方面面问题,如造成胃肠功能紊乱、面容逐渐塌陷、影响发音等,甚至会妨碍记忆力。但很多患者由于不愿接受活动假牙、害怕磨牙、或单纯恐惧看牙等原因,抱着一种侥幸心态,很长时间一直不修复。”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科郑美华副主任表示:缺失牙齿务必要尽早修复治疗,以免危害全身健康。
“囫囵吞枣”形成慢性胃病
缺牙可能导致胃病,想不到吧?这绝非危言耸听,郑美华副主任介绍,临床问诊发现,非常多缺牙时日较久的患者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胃病,而细究发现,其胃病首次发作往往发生在丢失牙齿以后。
“缺牙之后对患者最直接的影响可能就是缺牙给咀嚼食物带来的诸多不便。尤其多颗后牙缺失的患者,常以‘囫囵吞枣’的方式敷衍进食,而食物不能被很好地咀嚼消化,既会影响人的食欲,又会使消化液分泌逐渐减少,进入胃肠道内的食物颗粒明显增大,从而增加胃肠道负担。久而久之就可能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从而形成慢性胃病,影响身体健康。”她表示。
缺牙后三个月内进行修复效果最好
“所以缺牙虽然貌似是小毛病,但长期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形成很多大问题。为此,及时就医修复缺牙就变得非常重要,一般建议在缺牙后三个月内进行修复,此时效果最佳。”她表示。
据介绍,目前对牙齿进行修复的假牙类型主要有四种:活动义齿;固定义齿;联合义齿;种植义齿。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应症,牙齿缺失后究竟应采用哪种方法修复?应在遵医嘱基础上告知医生自己的需求。而修复效果则取决于好几个因素,如缺牙的数目和部位、假牙的材质和制作水平、个人口腔健康状况和经济承受力,以及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操作水平等。”她说。
郑美华副主任还提醒,无论进行哪种类型的义齿修复都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也十分有必要。
缺牙 活动义齿 记忆力 修复治疗 胃肠道功能紊乱 患者 牙齿缺失 胃病 牙列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