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民:经济学界的“流行歌手”(图)
[ 2009-07-08 10:37 ]

商报记者 田仲煜/摄

  商报记者焦素芳

  梁小民出现在新郑机场出站口。

  没有随从和助手,所有的行李只有肩头的一个黑色挎包。

  脚步轻捷,笑容满面。66岁的他,从北京坐了一个半小时的飞机赶赴河南商报的大讲堂。

  这就是梁小民。那个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为普罗大众讲经济的经济学家。

  “我不是高深小众的阳春白雪,如果打个比方,应该算是经济学界的流行歌手吧。”

  这是他调侃般的总结,然而很恰当。

  高山仰止和普罗大众

  梁小民是经济学家,然而常被业界和喜爱他的读者加上“大众”两个字。与我们惯见的经济学者不同,他的著作不高深、不枯燥。寓言、武侠、历史,甚至毫不起眼的身边小事,都会被他信手拈来,用经济的视点诠释得妙趣横生。

  在高山仰止和普罗大众之间,为什么会选择后者?梁小民的回答是:因为这样的道路最适合我。

  1994年,商业部的老师梁小民到美国康奈尔大学,做了一名访问学者。在进修的过程中,他发现美国的高端经济学理论用的全是数学。“我数学学得不好,很多数据模型根本看不懂。搞尖端研究这条路肯定行不通。”梁小民第一次开始审视自己的未来方向。“我发现在美国,实用通俗的经济理论普及特别有市场”,一个经济事件,老百姓看到的只是新闻和现象,但经过大众经济学家的旁征博引,生动细致地分析,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体会。经济学居然可以这样写!

  梁小民想到国内经济界。“我学的是文科,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知识可以帮我解释很多经济学问题。”博闻强识,文笔又好,做一个大众经济学家,这不是自己最擅长的吗?

  梁小民就这样很快入了行。1995年回国后他写了《美国回来不敢谈经济学》。从那一年开始,他写了多本普及型大众经济学读物,《经济学是什么》、《经济学的开放》以及《经济学原理》(译著)很快在民间风行。他还在《南方周末》等媒体开设了《我读》、《小民说话》等20多个专栏。几十年的积累,如同火山一般,在经济学的通俗领域,他终于找到了最旺盛的突破。

  如同音乐界有美声和通俗之分,梁小民觉得自己就像流行歌手,“帕瓦罗蒂尽管受人尊重,邓丽君也受人热捧。在小众和大众之间,也许那些受众最多的通俗反而更容易源远流长。”

  “不务正业”的杂家

  大众经济学家,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博闻强识。梁小民是个爱书之人。在他不大的书房里,最醒目的就是书架上那一万多册图书。“别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对我,开门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读书。”

  因为书,和可以容纳一个安静书桌的书房,1991年,他放弃了北京大学的职位,调到了北京工商大学。只是因为,北京工商大学在住房之外,多给了他一间书房。

  没人能想到,研究经济的他,却是极爱武侠的。一架飞往西安的飞机上,梁小民聚精会神地读着金庸的《书剑恩仇录》。只见陈家洛飞身跃起,一剑刺向张召重……他心里刚想大叫一声:这一剑刺得好!突然觉得自己的腿隐隐地疼了一下:糟了,莫非我也中剑了?定睛一看,原来是空姐不小心把热茶洒在他腿上了。说起当年的那一幕,梁小民哈哈大笑。“邻座一位老先生与我攀谈,对一个经济学教授读武侠颇感意外,他说武侠对经济学有什么启发吗?这一问,还真把我给问住了。后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武侠中有没有经济学?”

  善于思考的梁小民,真的从武侠中找出了经济学,对比岳不群和楚留香为成功所投入的成本与收益,写下了《谈武论侠话经济》,一时好评如潮。

  梁小民迷上了文学作品中的经济学。从《红楼梦》“探春改革失败”这一段故事,梁小民论证出贾府不过是一个经济单位。贾府的繁华是以计划经济体制为基础的,贾府的衰落是经济转型失败的结果;读《庚子梨园恨》,他在为一代红伶的沉浮感慨的同时,联想到当前京剧的困境,写出《转型经济中的京剧艺术》……

  按照世俗的眼光,梁小民就像不务正业的“杂家”。看的书很杂,想的问题也很杂。但他由此而独辟蹊径阐述的经济问题,真的让人又惊又喜。

  印象派

  我的三三制生活

  梁小民是山西人。

  一方水土一方人。关于山西人的地域性格,梁小民总结了三点:一曰勤劳,所以晋商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商帮;二曰平和,安分守己,不喜欢闹事,几乎历代农民起义都没有从山西开始的;三曰低调,不露富,不炫耀,人称山西老抠。

  从山西小县城的少年,到北京大学的研究生,从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访问学者,到北京工商大学的教授,直至现在最受欢迎的大众经济学家,梁小民的血管里,流的一直是这样的血液。他始终恪守的,是勤奋、平和、低调。除此他又加了一个:倔强。

  2003年8月4日,梁小民60岁生日这天,办了退休手续。“一天也没有多待。尽管学校一再挽留,领导也一直在做我的工作,可我还是义无反顾地退了,因为我是个喜欢自由的人,早就想过自己想过的那种生活了。”

  现在的梁小民,和老伴儿住在怀柔郊区的一个小院里。没有会议和杂事纷扰,他的生活只剩下了三件事:讲课讲学,写专栏,看书。“我要到清华、浙大、厦大等5所院校讲课,要给好几家媒体写专栏,还要应邀去全国各地讲座,可以说比在学校时还忙。”

  即便如此,读书也是梁小民三三制生活里最重要的部分。因为不喜欢上网,他每天都要看20多份报纸杂志。“每个月最少看十本书,外出的很多时候,就只得在飞机上或宾馆里阅读。”

  不出门的时候,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属于书房的。看书或写字累了,从窗子里望出去,可以看到正在摆弄花草的老伴儿。那是他最幸福的时刻。

  “我非阳春白雪。最大的希望,就是我讲的经济,让只有小学文化的普通百姓和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能看懂。”梁小民说。

  作者:联系记者

  (本文来源:河南商报)


梁小民 流行歌手 大众 武侠 杂家 书剑恩仇录 经济学原理 红楼梦 南方周末 贾府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