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施政建国
滚动新闻

中部六省吹响崛起的螺号

2009-09-15 09:28

工业进步

高新产业后来居上

整合资源转变方式

解放前,株洲仅有两家残缺不全的修理工厂和几户零散的手工作坊。旧政府在湘潭搞“工业区”,五六年仅建成一个电灯泡厂,生产一年多便停工了。而如今的株洲和湘潭,已成为中部工业重镇,成为湖南的“核心增长极”。

1955年,武汉青山脚下,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资建设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武钢破土动工。1958年9月13日,武钢第一号高炉出铁,年设计产量80万吨左右。2001年,经过技改后的1号高炉年设计产量达170万吨左右。如今,武钢现代化的5号高炉,年设计产量已达250万吨左右。2008年,武钢累计产钢2.2亿吨,实现利税1157亿元。

武钢科学研究院博士孔君华说:“武钢的每一步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科技创新!”作为第一个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钢铁企业,武钢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双高”产品的比例达80%以上。

虽然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但中部在改革开放后,工业化水平明显滞后,产业结构畸轻畸重,工业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中部崛起,难点在农业,出路在工业。以科技谋发展,以改革寻突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中部各省的共同选择。

以高新园区为载体,以科技体制创新为动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这几年,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一直保持24%以上的增幅,2008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1105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28.8%。“骑着自行车进光谷,开着小车出光谷!”武汉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刘传铁用这样一个比喻来形容高新技术产业的创业效应。

“十五”以来,湖南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均增长26%,特色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工业,已成竞争优势。来自湖南省高新办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1832.18亿元,同比增长19.6%。

山西,作为国家能源基地,源源不断地向外输送煤焦资源。然而,“一煤独大”的模式,也一直让山西饱尝“苦酸”:水资源损耗,土地塌陷,地面悬空,地质灾害……

“山西经济已到了不转不行、非快转才行的地步。”早在2006年,山西就提出全面转型,2008年开始,山西省加快了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步伐。今年又规划年产30万吨以下的煤矿全部“寿终正寝”;两年内,在现有2598座煤矿的基础上消减1000座,大集团煤炭企业产量占全省的75%。“有水快流、分散办矿”的粗放式办矿模式,在山西退出历史舞台。

近年来,农业大省河南依托粮食优势,积极发展粮食精深加工,推进农业产业化。“双汇”、“三全”、“莲花”……这些家喻户晓的名牌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在国内市场上,每3.5袋方便面就有一袋是河南生产的,每10个速冻水饺,有6个“出生”在河南。巨大的农业资源优势,丰富的廉价劳动力,1亿多人口的消费潜力……这些曾经困扰河南的“包袱”,如今成了最大的优势。

民生和谐

大力投资公共服务

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血吸虫流行区的安徽省青阳县河西村刚刚建成两座供水池,将清澈山泉引入家家户户,村民们改厨、改灶、改厕,纷纷建起沼气池。村民钱立发感慨地说:“现在有了干净卫生的水,生产生活的劲头都上来了。”

血吸虫、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这些曾经困扰中部各地百姓的地方病,如今都得到了有效控制。新中国成立初期,安徽省有血吸虫病病人40余万人,晚期血吸虫病病人近3万人,受威胁人口约有1000万人。60年后,安徽省居民血吸虫平均感染率、急性血吸虫病发病率均控制在历史最低水平;全省已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连续23年未发现新发的地方性克汀病病例。

湖北省鄂州市牌楼村村民石海明当了20多年的箍桶匠,去年却“失业”了。原来,2008年鄂州市投资3亿元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全市52万农村人口全部喝上了与城市同质同价的自来水,挑水用的水桶没了“用武之地”。

湖北是“千湖之省”。然而,在广大农村尤其是山区,群众对于“水”的渴望,一直是件大事。60年来,湖北省不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04年,湖北省解决了历史遗留的818万农民没水喝的问题;近5年来,湖北共投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专项资金40.2亿元,建成工程5136处,解决了1100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清甘泉,沁心田,政府把民记心间,群众不忘党情怀。”是农民表达感激的顺口溜。

2007年,武汉城市圈与湖南长株潭城市群获准成为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型社会”建设,没有现成的样板和模式,中部选择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关键领域突破。两地的决策者深知,“两型社会”谋求科学发展,落脚点是惠及民生,提高人们幸福指数。如今,考核不再紧盯GDP,增加了环保、民生等指标。

地处老区的江西,坚持优化支出结构,将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在2007年新增安排44亿元的基础上,省财政2008年再增加安排50亿元,实施60项公共财政政策,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用“真金白银”大力破解民生问题。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在医疗救助方面,江西省城乡医疗救助资金达到7亿元,医疗救助体系已覆盖整个城乡困难群众,保障对象从223万人增加到了300万人。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困难群体参保所需补助资金全部由财政负担,低保对象和重度残疾人参保率达100%。在教育方面,江西省各级财政共投入63.3亿元,640万名大、中、小学生得到政府资助。2008年,全省共为586.4万名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为34.6万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

编辑:宁波 来源:人民日报(记者 刘成友 朱磊 曲昌荣)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