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经济强国
滚动新闻

60年经济版图变迁演绎强国梦

2009-09-07 16:21

60年前,浴火重生的中国百废待兴,艰难地迈出经济建设的第一步。

60年后,日益强大的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中,勇敢地抢占着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一个甲子风云激荡,强国梦想引领共和国经济版图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区域版图:两轮“西进”构建发展骨架

占国土面积71%的西部地区,这个中国地理上的高地,却是经济上的洼地。而在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肆虐之际,西部地区却表现出崭新的气象。

且不论投资和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东部地区,更重要的是,一直以一次能源作为依赖的陕西、内蒙古、山西等地,正在以科技的力量实现着能源的转化,在新能源开发上站在了前列。

而成渝、关中―天水、环北部湾经济区,正成为西部地区三大增长极,西部整体起飞之势呼之欲出。

尽管中国经济现代化之路上仍要以东部作为领头羊,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轮驱动”,共同发力,支撑经济发展的态势越来越明显。

这种区域版图的构造,并非一日之功,是前后两个“三十年”两轮“西进”、轮回推演的结果。

翻检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经济版图,区区100亿元工业固定资产,绝大多数集中在东北、上海等地。广袤的中西部地区,基本没有工业布点。

强国,就要有一个站得住的工业。这不但关乎经济发展,也体现一个民族的形象。“一五”计划时期建设156项工程,以及西南、西北内陆地区的“三线”重工业建设,自东向西逐步推移,构造了中国工业的基本骨架。

鞍钢、武钢、攀枝花钢铁基地等,终结了一个坚信“没有钢铁就等于被解除武装”民族的憾恨;大庆石油会战、华北石油会战,彻底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西南成渝、宝成、成昆三大铁路干线建设,疏通着经济的动脉……

为了备战需要而“靠山、分散、隐蔽”的“三线”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一度困难重重,但没有人能够否认这些企业在西部已经播下了宝贵的科技与工业种子,而在改造之后重显生机又对西部发展形成重要的支撑。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一个以沿海领风气之先,进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向西推进,掀起西部开发热潮的新的发展路线图,生动地实践着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两个大局”的宏伟规划。

“与上一轮西进相比,除了国家政策的推动、国家投资的支持外,市场化让区域经济的变革动力更充沛,发展更持续。”中国社科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魏后凯说。

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一个个重量级的工程发展着西部的经济;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改善着西部的生态;东部企业的梯度转移,增添着西部的内在活力;一些西部大城市依托原有的科技基础而开发出的生物、光伏、电动汽车等高科技产业,也使这些地区能够在后发条件下实现跨越式发展。

当今中国的区域版图上,自南向北,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陆续推延,成为沿海的一串“明珠”;自东向西,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再加上振兴东北,构架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完整骨架。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经济正在准备实现新一轮腾飞。

资源版图:互补双赢突破增长极限

一国经济无不受制于自身的资源禀赋,也无不在突破限制中发展。“资源布局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而调整,相辅相成,双向调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告诉记者。

60年来,从梦想到现实,华夏大地上展开了一场场纵横交错的资源调度。水、气、电、路,人流、物流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将全国更加紧密地联接起来。

长期干旱的北方,耕地占全国60%以上、人口占45%以上,但人均水资源只有全国的四分之一,处处可见缺水的困顿。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量是华北地区的3倍至4倍,数千年来为洪涝灾害所苦。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50多年前,毛主席提出了这个宏伟的设想。

1983年,引滦入津工程结束了天津人民喝苦咸水的历史。1989年,引黄济青工程让青岛走出了年年闹“水荒”的阴影。1994年,引大入秦工程成为甘肃“农业翻身工程”。

当新世纪来临时,一项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上马了。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建成以后,长江之水穿越淮河、黄河、海河,构建“四横三纵”的大水网,每年调水量相当于在北方再造一条黄河。这一宏大的手笔,将从根本上扭转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的局面。目前,东线和中线工程正在实施之中,北京已经成为首个受益的城市。

在西北和西南地区,蕴藏着全国69%的煤炭和77%的水能资源。广袤的崇山峻岭之间丰富的水能源却白白流走,西部的煤炭用于发电的比例也比较低,大量煤炭需要通过火车、汽车输出。而东部沿海城市能源匮乏,工厂企业不时遭遇拉闸限电。

从上世纪60年代提出,在酝酿了将近40年后,西电东送上马。从西南地区通向广东,从三峡通向华东、广东,从西北地区通向华北和山东,架起了东西互赢的电力桥梁。

与此同时,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油气田起步,直通南京、上海,横贯中国4000多公里。在此基础上,一条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香港、东达上海,全长8704公里的二线工程正在兴建。

“从西向东输送能源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资源版图的改写,突破了增长的极限,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