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今日河南
滚动新闻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浚县泥咕咕

2009-05-29 09:44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5月27日,第八届“网上看河南”北线采风团一行来到鹤壁市浚县杨玘屯村,记者在这里看到了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别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呢咕咕”。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浚县泥咕咕
图为:村民在捏制“呢沽沽”

浚县杨玘屯村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呢沽沽”的集中产地,素有“泥玩具之乡”、“泥塑第一村”之称,被民俗学专家称为研究历史的活化石,是典型的地域文化,2006年,泥咕咕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国家列入抢救保护项目。

浚县泥塑艺术是以胶泥为原料,手工捏制人或动物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颜色以黑、赭石、白等为底色,蓝、绿、白、黄、红为花纹图案颜色,颜色不经调和,是用原色直接绘画,很具有民俗乡村韵味。”

浚县泥塑主要集中在杨玘屯,据史料记载,在隋末农民起义军与隋军的战争中,双方为争夺黎阳仓,有一员叫杨玘的大将在此屯兵,故后人将此村命名为杨玘屯村。当时,为了纪念在战场上阵亡的战友,将士们常捏制一些鸪鸪、战马、骑兵等以表怀念之情。现在,浚县泥塑的创作题材有了很大拓展,又出现了狮子、小鸟、十二生肖等。其特点继承并发展了古代雕塑的传统工艺,显得古朴、活泼、夸张而又豪放。

浚县泥塑发展至今,已分化出各具特色的三大流派:以王蓝田为代表的泥咕咕派;以“泥猴张”张希和为代表的泥猴派;以宋学海、宋庆春为代表的泥玩派。王派采用传统手法捏制的泥咕咕可发出“咕咕”的声音,其造型古朴、活泼,色彩斑斓。作品被收藏于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王蓝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民间工艺大师。王派传人王学峰在继承父辈传统捏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2007年,王学峰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被文化部授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作品“吉祥奥运”、“五福娃”、“狮子滚绣球”经奥组委评审,参加了“扬帆奥运•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精品巡展”首展”;张派是以捏制泥猴而出名,故名为“泥猴张”,捏制的有杂技泥猴、顶缸泥猴、说唱猴、观月猴、舞蹈猴、抽烟猴、醉酒猴等等,这些猴子造型奇特、虚构合理、变形得当、引人发笑。“泥猴张”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一级工艺美术家”称号。以宋学海为代表的宋派捏制吹可发声的泥人、泥马、十二生肖等,被人称为“泥人宋”。他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被河南省文联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作品先后被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博物馆院等单位收藏。三大流派的作品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浚县政府对泥塑艺术的保护传承、发展壮大非常重视,为此,引导其专门成立了“泥塑艺术研究会”,组建了杨玘屯泥塑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实行公司+农户运作模式。杨纪屯泥塑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现有职工1000多人,中层管理人员30人,销售人员50人,策划人员10人,外地销售网点5个,年产泥塑产品80余万件,实现销售收入600万元。2007年,公司规划建设了泥塑原生态村项目。该项目位于距国家4A景区——大伾山1公里的杨玘屯村。以大伾山景区为依托,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咕咕”文化贯穿其中,形成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旅游休闲、动手参与等为一体的绿色时尚消费产业园。建设内容包括泥塑博物馆、泥塑艺术培训学校、生产车间、艺术烧制窑、生态园区等,总投资147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发展泥塑作坊200个,带动就业5000人,年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利税300万元。

(中国日报网 肖亭)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