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滚动新闻

30年来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特征、问题及其对策

2009-04-16 15:09

摘要:国外马克思主义并不仅仅指西方马克思主义。对30年来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特征加以宏观的、历史的透视,梳理制约着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的问题并提出若干解决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我国;马克思主义; 国外

国外马克思主义并不仅仅指西方马克思主义。实际上,对马克思主义有创新和发展的国外共产党的理论家、信仰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所有学者、虽不信仰马克思主义但从纯学术角度研究马克思思想的专业学者,都应该囊括在国外马克思主义这个范畴内。西方马克思主义仅是西方学者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出发解释马克思主义,把它等同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就会影响我们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现状的理解。如果我们把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范围扩大,就会看到,在西方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并没有伴随法兰克福学派的解体而衰落,相反,现今国外兴起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潮,这从“千年伟人”的评选马克思高居榜首以及几次规模空前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可以得到证明。国外人士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认同分成三类:一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将其作为指导思想;二是西方知识界和众多学者从学术角度接受马克思主义;三是为数众多的马克思主义者将其作为一种方法,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寻找思想武器。

一、30年来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特征

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如果从徐崇温先生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西方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算起,至今已有30年了。30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有一些新的特征:第一,地域分布从以往具有深厚马克思主义传统的拉丁语国家(特别是德国和法国)转向过去缺乏马克思主义传统的英语国家(特别是英国和美国);第二,理论主题日益分化,从对发达资本主义批判转向市场社会主义研究,各个流派之间的理论关系复杂难辨;研究重心从文化问题转向社会政治、生态等现实问题;第三,自由的左派知识分子取代过去具有政党背景的左派知识分子成为理论阵营中的主体;第四,研究领域拓展迅速,文学、文化研究、历史学、经济学、生态学、人文地理学等都已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阵地。面对这种新的理论格局,有不少国内学者试图仍旧用西方马克思主义这只旧酒瓶来盛容。这种做法只能使本来就非常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正确的做法应当是依据新的发展态势确立新的体系,进而加以分门别类地个案研究。30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外国共产党人根据时代变化和本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其中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产党的研究;二是对资本主义持批判态度的左翼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考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联系性;三是既批判资本主义又批评现实社会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研究,注重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世界的变化和演进以及它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四是由马克思主义文本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流派等。这些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了重要贡献。有的学说和思潮尽管并不科学,但它毕竟是复杂多变的时代的客观反映,并在实际生活中曾经或者还在产生着较大的影响。研究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有利于我们吸收和借鉴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成果,科学分析各种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学说和思潮,并在比较鉴别中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从而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新特征相呼应,30年前我国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是作为一种哲学流派或思潮来介绍和评论的。起初是现代外国哲学的分支之一,而后又主要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支之一,到2005年为国家教育部正式确认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这个一级学科中的五个二级学科之一,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行而不悖。30年来我国对国外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大量研究,特别是对苏联演变的教训、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以及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现状与前景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①,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学科建设提供了良好基础。30年来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也出现了新特征,概括为“六个走向”、 “五个问题”。“六个走向”为:(1)回到或走进马克思②。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引发了国际马克思主义研究界对传统的马克思思想的理解方式和阐述方式的深刻反思,在起初的“危机论”、“过时论”的喧嚣归于平淡与沉寂的同时,一种旨在面对原始文本,回到马克思当年的历史语境,重新阐释其思想的研究趋势正初露端倪,“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提法就是这一趋势鲜明的表征。(2)走近马克思③。这种观点认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存在着一个解释学的视角,由于理解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不完善的、历史地发展的,这就必然导致对马克思理论的解释呈现出多样性的局面,误解是由于解释者与“文本”的时间距离和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还由于解释者对作者心理个性的不了解造成的,所以,不可能回到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而只能不断地走近马克思。(3)重读马克思。提出“重读马克思”的研究思路,本身就蕴含着两点基本的判断:一是认为被阅读的文本本身是有价值的,二是认为被阅读的文本又是需要重读的;前者意味着对马克思思想的当代价值的体认,后者则包含着对长期以来人们解读马克思思想状况的反思。(4)超越或推进马克思。“超越或推进马克思”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认为马克思的有关理论显然已被历史的发展所推翻,因而一系列论点都需要加以变革;二是认为马克思主义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人类文明活的灵魂”,在不同的时代应有不同的主题和不同的形态。在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的遗产决不会“现存地”成为当代人手中的有力武器,从而充分显示其当代的功能,因而在继承马克思思想的基础上超越或推进马克思、创立新的“马克思主义学”成了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大胆而有意义的尝试。(5)告别马克思。关于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问题,一直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焦点问题。一些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存在着深刻的危机,但对于“危机”的看法并不一致。(6)重建马克思。一些学者认为,前苏联的解体表明教条的、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某些观点的终结,一种开放的、非教条的和更加质朴的马克思主义依然存在,它将继续为现时代提供理论源泉;但是要做到这一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有新的发展,建立新的、适应时代要求的理论框架。30年来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五个问题”是:(1)所有制问题,社会主义公有制可以被理解为资本和利润的“社会化”和“公有化”;(2)社会阶级结构问题,阶级范畴的抽象性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野受到了资本主义环境的制约,无产阶级有产化和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要求寻找新的社会变革力量;(3)市场经济问题,市场的中性化决定了它可以与社会主义“联姻”[1];(4)生态问题,全球生态危机使自然与自由以及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问题突显;(5)社会发展阶段与趋势问题,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到了“社会资本主义”阶段。30年来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六个走向”、“五个问题”表明教科书式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面临困境,而要走出困境必须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作为新的思想资源和突破口,从国外马克思主义那里汲取精神养料和寻找理论支持。从整体上并联系中国实际研究国外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助于我们领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精神”,有助于我们探索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之间的良性互动来构建当代中国新哲学的正确途径,有助于我们增强把“回归马克思”与“推进马克思”结合在一起的自觉性。我国学界这些年来关于“异化”、“人道主义”、“价值论”、“主体性”和“实践唯物主义”等问题的讨论,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得益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同时应当看到,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也有许多失误和偏颇,他们往往仅从人道主义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30年来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研究热点集中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具体特征表现如下:一是追踪和深化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有关人物和问题的研究,如柯尔施、卢卡奇、葛兰西、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弗洛姆、哈贝马斯、布洛赫、萨特、高兹、列斐伏尔等;二是扩展并加强了对某些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深度挖掘;三是对后马克思主义或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明显的进展。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相关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