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中国论坛
滚动新闻

从奥巴马访华看中美关系

2009-11-20 08:30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1月20日言论版头条: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中国进行了3夜4天的访问, 而其亚洲四国之行共6夜7天,中国行在时间上占一半,可见其分量之重。奥巴马是第一位在上任第一年就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他的首次访华是成功的。

上海之行让他看到了中国现代化的成就,与中国青年人的交流使他了解了中国社会的活力和观点的多元化。北京之行有助于他与中国领导人建立更好的个人信任和工作关系,长城和故宫游使他体会到中国历史的厚重。相信奥巴马后会带者对中国有更好的理解和更高的重视回到美国。

中美《联合声明》可以看到两国关系有了系列进展:首先,在两国关系的战略定位上出现了一个新提法,在峰会后的记者会中,胡主席除了重申建设积极、合作和全面的中美关系,还指出两国元首同意将中美关系定义为“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其次,双方讨论了大量全球议题,如气候变化、国际金融合作、反恐合作等等,显示了中美关系从双边层次向全球层次提升的势头。第三,声明涉及的议题之多超出预期,显示双方决心拓展更多合作领域。另外,在留学生交流和新能源开发等议题上取得了具体进展。即使在争议性议题上,双方在原则层面有所趋同,如在台湾问题上,奥巴马重申”一个中国政策”,乐见两岸关系改善,在政治制度问题上,双方声明尊重各自的选择。

这次访问的一大背景就是奥巴马执政以来,中美关系成功避免了政党权力转换而导致的政策波动影响,这得益于中国积极的政策应对。在奥巴马执政前,中方就积极与其决策班子建立联系。奥巴马执政之后,双方高层进行了密切接触,尤其是两国的首脑会晤,这为中美关系的良好开局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平等交往的基础仍然是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奥运会之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逐渐显现,而国庆大阅兵则展示了中国强大的军事和国防能力。这使得中美两国的力量差距不断缩小,为双方的平等交往提供了物质前提。

中国基本奉行的是低调和合作的对外政策,力量的增长并没有改变中国对外战略的和平性质,这使得美国对中国的接受度增加。

此外, 金融危机的正面效应。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美国的金融地位受到重创,并累及实体经济。美国经济的复苏依赖于中国的高速增长和积极合作,美国对华的利益需求相应上升;而中国政府有效的危机应对也有助于美国对中国能力的肯定。

奥巴马上台之后积极推行“巧实力”外交,强调综合运用软硬实力,以更好地实现其国家利益。“巧实力”外交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倡导多伙伴关系。从中美关系的角度来看,伙伴关系的定位有助于中美建立更具实质性的合作框架。

而且在奥巴马的决策班子中,熟悉中国事务的外交精英较多。他们对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有着深刻认识,趋向于对华采取理性务实的姿态。

尽管奥巴马的首次访华获得了成功,未来中美关系还存在大量问题。

首先是贸易问题。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中美在经贸领域的争吵增多,贸易环境趋向恶化;其次是人权问题。人权是长期影响中美关系稳定的政治问题,双方围绕西藏等问题上的分歧难以弥合;第三是中国的军事现代化问题。随着中国军事现代化的进展,美国对中国军力的担心会不断上升;第四,在气候变化、新能源等议题上,中美双方就减排原则和责任分担将争吵不断;第五,在东亚地区合作上,中美领导权之争将进一步凸显。美国高调重返东南亚,有明显针对中国的政策意图。而东亚合作的积极开展则使美国担心其被排除在亚洲合作进程之外;最后是台湾问题。尽管中美两国在遏制激进台独、维持台海稳定上保持了有限合作,台湾问题仍然是影响两国关系的关键问题。

而美国面临两类政策协调的困难。首先是政府内部的协调。由于奥巴马的决策班子政治明星云集,各部门政治取向的不同会加大政策协调的难度。其次是决策班子与其他政治势力的协调。由于奥巴马与民众蜜月期结束,原来慑于总统高民意支持率而有所顾忌的政治势力开始提高嗓门,奥巴马对华政策的国内牵制相应加大。在中国,国内利益的多元和社会力量的成长增加了对美外交的政策协调难度。中美之间的利益冲突会影响国内民众的利益和情绪。当这种影响达到一定程度,相关团体就会对政府施加压力,影响内部的政策协调。

随着对外政策的失误和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已经意识到其战略地位的下降。美国的政策应对是对内通过新能源开发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社保医疗改革建立更加公平的社会,通过金融体系改革消除弊病,恢复美国的金融领导地位;对外则通过“巧实力”外交进行责任外包,通过“接触”、“倾听”和“磋商”换取他国对美国的政策支持。由于中国是“巧实力”外交的主要对象,责任分担的矛盾在中美关系中会比较突出。但是,中国并没有做好责任分担的准备。中国的民众和精英共同拥有的集体认知还是发展中国家身份,关注的问题主要来自内部治理。因此,在可见的将来,中国在外交上主要还是采取防御姿态,目标是为国内问题的解决创造良好国际环境,而不是在外部“开疆拓土”,创制新的国际体系。中美在责任分担上的分歧将成为两国争端的重要来源。

但无论如何,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中国作为问题排在问题清单的后面,而作为帮助者则位于前面。中国的力量和模式意味着中国对美而言是一个问题,但相对于应对金融危机、打击恐怖主义、防止核扩散等议题并不急迫。相反,美国在解决前述几乎所有的外交问题时,都离不开中国的政策支持。这一崭新的关系结构无疑助于中美关系的稳定。(作者为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金灿荣     编辑   裴培)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