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中国在线2008
滚动新闻

奇迹,一个国家的光辉历程—献给新中国六十华诞

2009-09-28 09:15

转 折

改革开放是60年发展中最为关键的变革、最为重要的抉择

1900年,人类迎来一个新的世纪。

新世纪的曙光,没有眷顾中国。那一年,经历过戊戌变法失败的梁启超流亡日本。飘摇的海船上,他写下传诵至今的名篇《少年中国说》,直陈中国已是一个衰朽的老人。

1973年,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完成了他的最后一部著作《人类与大地母亲》,书中写道,“如果中国人真正从中国的历史错误中吸取教训,如果他们成功地从这种错误的循环中解脱出来。那他们就完成了一项伟业,这不仅对于他们自己的国家,而且对于处在深浅莫测的人类历史长河关键阶段的全人类来说,都是一项伟业。”那一年,中国占世界出口额比重降到历史最低点,仅为0.65%。

百年后的新世纪,曙光照亮新中国。2001年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北京获得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权。7年后的8月8日,当“中国画卷”在“鸟巢”徐徐拉开,世界分明看到了一个英姿勃发的“少年中国”。

如果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为“少年中国”提供了成长的摇篮,那么改革开放就是中国重新焕发青春的动力。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中国开始了伟大转折。这次决定性的转折,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和历史方位,深刻影响了世界格局的走向。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这一振聋发聩的论断,至今回响在神州大地。

中国向世界打开大门。1979年,中央提出试办经济特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资金、智力,兴办中外合资企业、外资企业。“从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设立,开放进而向沿海、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延伸。直至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从一个半开放的社会向全面开放的社会转变。”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说,“经过改革开放,中国已真正成为世界的一部分,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利益相关者。”

中国向世界打开大门,开放型经济成为发展的强劲引擎。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如今,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三贸易大国,200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比1950年增长2266倍,利用外资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经济合作从无到有,2008年合同金额达到1130亿美元,外汇储备从微乎其微到跃居世界第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回归了发展的常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中国创造性地将市场经济引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彻底摆脱姓“社”姓“资”的困扰。1992年10月,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江泽民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

激发财富的阀门一经打开,创造财富的活力便奔涌而出。

安徽芜湖的“傻子瓜子”曾因10多个雇工,引发了是不是搞剥削的争论,而如今全国人大代表中已不鲜见民营企业家身影,人们感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正确选择。

邓小平当年曾将一股面值50元的“飞乐音响”股票,赠予来访的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主席约翰·范尔霖,如今中国A股市值已突破3.21万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股市,人们发现:对合法非劳动收入的保护,让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了新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沿海地区大力发展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的“三来一补”,而如今,中石油开始“走出去”收购新加坡石油公司股份,中石化收购了总部位于瑞士的ADDAX石油公司,人们期待:有更多的中国企业扬帆远航,到世界经济的“大洋”中劈波斩浪。

“将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创举。这是60年发展中最关键的变革、最重要的抉择。”经济学家厉以宁说。

在中国,也有这样一种说法:新世纪始于1978。理由是:那一年,我们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从此开启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征程,实现了新中国历程的一次伟大转折。

自 立

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

“中国越是发展,对世界的贡献就越大,给世界带来的机遇也越大。”9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站在第六十四届联大一般性辩论的讲坛上,发表对当前国际形势和全球重大问题的看法。这是中国国家元首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中首次亮相。

胡锦涛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的这次“旋风式”出访,不到5天时间,接连出席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以及20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议题都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在国际舞台上,这种密集的高端多边外交并不多见。中国因素,正是其中的一大亮点。

去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一天,首都国际机场出现史无前例的忙碌。当天,共有50多位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抵达北京。整个2008年,中国一共接待了180多位外国高级领导人。而在20多年前,每年接待的元首或首脑级外国政要不过30位左右。外交部长杨洁篪说,在新中国历史上,这种盛况“从未有过”。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8个建交国家到现在的171个国家,中国的朋友遍天下。

1979年中美建交。时任美国总统的卡特后来笑言:“我的生日是10月1日,和中国国庆节是同一天。所以,邓小平和其他中国领导人总是说,我成为中国的朋友简直是命中注定。”

世界需要中国,中国拥抱世界。今天,在这个星球上,谁也无法忽视中国的存在,中国同样需要广交五洲朋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国家不论大小贫富,都可以成为中国的朋友。中国文化“和而不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传统,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外交方略中。

2009年,中国与最大邻国俄罗斯迎来建交60周年。借着“俄语年”的东风,中央电视台开通了俄语频道,中俄原油管道中国段在漠河开工。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深入快速发展。

得益于中国与欧盟及其主要成员国建立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最大技术引进地。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中非合作论坛、上合组织高级别会议……在与世界的对话中,中国赢得了更多的理解和信任。

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不管60年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与定位始终未变。

9月21日,国际和平日到来之际,正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中国海军第三批护航编队的战士们发出一封《和平倡议书》,希望世界各种力量携起手来,为这片海域的安宁、和平、和谐共同努力。茫茫印度洋上,响起了嘹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在9月23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论坛上,胡锦涛表示:“今后,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中国的努力得到国际公认。英国气候组织8月发表研究报告,赞扬中国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在低碳汽车、工业节能、可再生能源和低碳建筑以及城市规划四个方面取得骄人成绩。

“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面孔越发亲和。

当“中国制造”的各种产品遍布全球后,世人开始更加关注“中国创造”所带来的价值内涵和更深层次的人文力量。孔子学院桃李遍五洲、埃菲尔铁塔披上“中国红”、伦敦市长为中国舞龙“画龙点睛”、三十几个国家过起了春节……由软实力而生成的一个友好、真诚、文明、开放的中国形象,在国家发展、国际交流的格局中,有着更为持续的影响。

大国神采,因此飞扬。

2008年10月,88岁的西默·托平再访中国时,已经从《纽约时报》总编辑任上退下。从当年的南京谈起,老人称“新旧中国的变化看起来就像一部科幻小说”,“60年里,中国人已经实现了毛泽东那一辈人的梦想,即让中国重新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力量之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