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线 > 中国故事
![]() |
龚一:一位执着的古琴大师 2009-09-07 17:00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尽管连对“国家一级演奏员”这样的称呼都不予接受的龚一先生对“大师”一词讳莫如深,但其在明慧茶院第五届古琴会的倾情演绎却让人感觉龚先生当“大师”之无愧。 一曲《潇湘水云》,国破山河碎,尽现多少忧思、哀怨;《广陵散》激昂、慷慨、愤蛮,充满了兵韧杀伐、战斗;《酒狂》旋律舒缓,醉汉走路憨态可掬…… 龚一用其娴熟的指法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功底将风格各异的曲目演绎得淋漓尽致,音质、音色清醇,指法合理,根据每首乐曲的内容进行了不同的处理,力图完美表达出乐曲的总体意境。 “古琴既能弘扬民族文化,又能陶冶情操。古代“琴棋书画”中的“琴”就是指的古琴,古琴曲目中孕育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每次演奏都是对心灵的一次净化!”龚一先生如是说。 执著古琴梦 龚一是江苏启东人,1957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后升大学,1966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本科。九年来专修古琴,成绩优异,先后师从张正吟、夏一峰、刘少椿、王生香、赵云青、张子谦、顾梅羹、刘景韶等十二位古琴家,广泛学习了各派的演奏风格,并掌握了不少代表曲目。龚一先生认为古琴各派应相互学习、借鉴,共同为古琴的振兴而努力。 他曾录制《酒狂》《潇湘水云》《山水情》《平沙落雁》《广陵散》《广陵绝响》等十余盘专辑CD唱片及音带,著有《古琴入门》VCD一盘及《古琴演奏法》一书。 除演奏外,龚一对古琴音乐的遗产亦曾做过长期的研究和整理工作,发表过《琴乐散论》《对准时代之需要》《关于古琴音乐的社会定位》等文论。他所打谱整理的《古怨》《碣石调·幽兰》《大胡笳》《神人畅》《泛沧浪》等近20首古代琴曲,对研究唐宋前后的中国古代音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龚一在继承前人音乐遗产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创作。他与作曲家许国华合作创作的《梅园吟》曾获得上海市文化局颁发的“创作演奏奖”,另一首古琴新曲《春风》也已在海内外的音乐会上奏响。由他首演的《江雪》(朱践耳曲)、《山水情》(金复载曲)、《楼兰散》(金湘曲)、《江流》(周成龙曲)等新琴曲,都已录成CD唱片并传响,有的已成为音乐学院的教材。这些新琴曲对古琴音乐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古琴和收藏 除了他的专业古琴外,龚一还喜爱古典文学、唐诗宋词和摄影,同时还迷恋收藏。这里有满柜的书,书房走道中落地的“博古架”上,置放着他多年来的收藏,有瓷器、陶罐、印石和文房四宝。据说其中有一方印章“留于子孙耕”,还是明代江南四大才子———文徵明的儿子文朋刻的。 然而与龚一所收藏的古琴相比,其他的收藏实在算不了什么。70年代,当别人忙着扫“四旧”时,龚一迷上了古琴收藏,他把藏品室题名为“五琴堂”,志在收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琴各一张。几十年下来,收藏颇丰,虽未能圆五朝各一琴之梦,但宋、元、明、清年代流传下来的古琴却收集了五张,其中令他最得意的两张古琴珍品是“蕤宾铁”和“正吟琴”。其中“蕤宾铁”琴音色苍古,据《西湖志》记载,此琴原为杭州玛瑙寺芳洲法师所蓄,乃宋元遗物。“正吟琴”乃他的启蒙恩师南京张正吟先生传予龚一,据传,此琴原为宋女词人李清照遗物。 桃李满天下 龚一自1979年起担任上海音乐学院客席古琴教师,后被聘为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导师,对古琴艺术的传统有较深入的学习与研究,在古琴音乐的教学和教材编写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目前国内几所高等音乐学府任职的青年古琴教师和演奏员大都曾受教于他的门下。多年来教授有数十名海外琴生。 龚一长年奔波于中国内地舞台,出访过很多国家及港澳台地区,并在英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美国等地多次举行过个人独奏音乐会,曾两次赴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古琴,有着丰富的艺术实践体验,为介绍中国古琴音乐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龚一先生表示古琴目前的发展是机会与竞争并存,获得国家支持的同时还面临着其他文艺形式的竞争。他用“雨后春笋”形容当前古琴社馆在全国各地的悄然崛起,他虽也看到了问题的存在,但对古琴的发展前途抱以乐观的态度。 鉴于其对古琴事业的贡献及其所取得的成就,龚一先生于1985年获得“上海文学艺术奖”,2005年获第五届“中国金唱片奖”,2008年2月由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 被定为代表性传承人,龚一先生感到由衷的高兴与自豪,他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能了解古琴文化,通过古琴文化,让自己获得心灵上的愉悦和身体上的健康。同时他也深感责任重大,年近古稀的他怀着对古琴音乐的热爱与职责、对传统文化的热忱,呼吁文化部及相关部门有系统、有组织、有计划地着手整理古琴史料,将这一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发扬光大。 走在大觉寺下山的路上,竟感觉有一位“醉汉”与我“同行”,一脚高、一脚低地踏着青石台阶,龚一先生弹奏的《酒狂》犹在耳畔,不禁泯然一笑。 编辑:肖亭 来源:中国日报网(记者 谢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