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中国在线2008
滚动新闻

一组虚假数据是如何在网上网下以讹传讹的?

2009-08-05 16:40

警惕“刻板印象” 关注舆论热点

以权威真实的信息挤压谣言空间

这组虚假数据的传播,让人们再次领略了互联网的传播能量和放大器的功能。

其实,媒体尤其是互联网上统计数据混乱的现象早已有之。出自境内外民间机构、专家学者的统计数据,乃至一些拼凑捏造、以讹传讹的虚假数据,时常处于一种任意转贴、转载的状态。许多媒体和个人在转贴、引用之前,鲜有人去了解、追问这些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度。当然,普通网民个体往往很难核实,但媒体、专业机构、专业人士则不同,不能淡忘职业操守,不能以此来炒作、膨胀公众的不满情绪,更不能违犯相关法律法规。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刘俊海教授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全国人大常委会6月27日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民间统计调查活动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但是,这方面的规章制度目前还没有制定出来,而许多民间机构、非政府组织却一直在发布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相关的统计结论或结果,这部分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等,常常无法确认。

为此,他建议应尽快出台对非官方机构统计数据的管理规定。他提出,在不损害国家安全,不泄漏国家机密,不进行欺诈欺骗,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前提下,对民间统计调查活动应允许存在,但要加强监管,加强规范。民间统计活动只要纳入法制化监管轨道,对官方统计数据也可以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促进官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从而进一步增强官方统计数据的公信力。

蔡继明委员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也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强对统计数据的管理。他还一再强调,国家有关部门应及时对境内外民间机构和组织等发布的不实数据进行澄清,以免给其留下传播空间。

记者在调查中也注意到,许多网友在关注、甚至转贴此类信息时,并不完全相信这些内容。一位网友就明确表示:“网上传播的这些信息,包括高干子女占超亿元富豪的比例等等,其数字不一定很准确,但收入差距过大以及特权阶层掌握了过多的社会财富,却是不争的事实。”

可以说,对贫富差距加大的忧虑、对反腐败的期盼、对自己生存状态的不满,等等,都会成为促使大家关注、热议此类信息的原因。

前不久,《第2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中国网民已达3.38亿,稳居世界第一。一个超过3亿人的群体不再虚拟,他们常常通过发贴、开博、留言等方式表达诉求、宣泄情绪,而用数据说话,正是表达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熙瑞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就谈到了此类虚假信息传播背后的原因。他说,“这类虚假数据之所以在博客和论坛广为传播,大多是网民们的一种情绪宣泄,或者作为他们一种价值理念的传播。”他认为,尽管这种信息缺乏根据,但是导致此类信息如此广泛传播背后所隐藏的群众的某种不满情绪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刘熙瑞建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在依法整治网上网下虚假、有害信息的同时,也应重视这种现象,分析、研究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在解读此类现象时,使用了传播学的一个概念——“刻板印象”。他说,一个真假并无确认的数据之所以被广泛流传,甚至为不少人认可,形成共震,是因为社会上有大量的类似这样事件的逻辑积累,传播学称之为“刻板印象”。

他认为,社会贫富差距已成为目前影响社会稳定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少数人利用公款大吃大喝,另一方面还有很多人处在生活的困境中。在这种情况下,这方面的虚假数据就很容易给人们造成一种逻辑上的真实。其实,这正是社会的一种预警信号。他认为,政府部门应针对这些预警做出相应的政策性的调整和安排,切实解决民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此外,还应给公众创建一种情绪宣泄的平台,使这种社会情绪得以舒解。

在采访的最后,喻国明特别强调,媒介使用相关数据时,应该有严格的核查意识。如果数据信息没有权威解读而又未得到核实时,应注明这是未经核实的数据,提醒社会公众阅读此类信息时应保持一种质疑的态度。

编辑:肖亭 来源:人民网(记者 唐维红 张玉珂 常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