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中国日报社论
滚动新闻

人类应该团结一致共同应对环境危机

2008-07-09 14:31
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消息:《中国日报》79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近年来,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几乎成为每一次全球性或地区性高端国际会议的主题。200711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报告指出:气候变化正在成为对地球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威胁。

的确,环境问题非常紧迫,而且存在着非常可怕的“加速度”。最近有科学家指出,北极和南极的冰川正在加速融化,今年夏天北极将迎来自人类有记录以来冰雪最少的夏季。按现在的速度发展下去,预计30年之内夏季的北极就将永远不再有冰。

由于地球南北两极储存着地球总冰量的90%以上,如果这些冰迅速消融,必将加快海平面上升,从而给靠海地区带来可怕的灾难(除去内陆国家,世界上大部分靠海国家的沿海地区都比较发达);又由于南北两极的冰川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其反射的阳光占全球反射阳光的90%,随着两极冰川的溶化,越来越多的阳光将直接被海水和地面吸收,从而加快地球温暖化的进程。

现在,占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排出的二酸化炭(CO2)占全世界排量的一半以上。从2000年到2004年,温暖化等引起的生态灾害的大部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2.6亿受灾人口的98%是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人们。由于环境污染,生活在世界最贫困地区的儿童,平均每5人中有1人不到5岁就死去。联合国《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如果不立即采取有效行动,数十年来发展中国家为消灭贫困所取得的进步将全部化为乌有,甚至可能倒退。”

另一方面,美国的石油、煤炭、粮食的人均消费量分别是非洲平均水平的1000倍、500倍、8倍。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普通家庭的一台空调排出的CO2量与柬埔寨人一辈子排出的CO2量相当。埃塞俄比亚的普通农家几乎没有排出CO2,可他们却为地球温暖化付出了最多代价。贫困人们尽管未能享受到导致排出CO2的富裕生活,却成为地球温暖化的最大受害者。

尽管节能和环保正在产生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商业机会,但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真正能采取将环保置于经济发展优先地位的政治家依然是少数派。在环保与经济的“拔河赛”中,经济的拉力显然要比环保大得多。

中国领导人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中就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协调,这既是为了中国的发展能够持续下去,也体现了一种国际责任。从18世纪产业革命到1950年,发达国家的发展排出的CO2占全世界排量的95%,即便从1950年算起的半个世纪,发达国家的排量仍占77%。这意味着在发达国家取得先进技术和能力的过程中,全人类都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

德国地球变化咨询委员会曾警告说:“气候变动的影响可能在世界上很多地区引起国家间的冲突,导致整个国际社会趋向不稳定。”由于温暖化,北极圈冰山迅速融解,引起全世界人民担忧,但位于北极圈附近的有关各国却展开了围绕北冰洋海底资源的争夺战。联想到对温暖化既负有主要责任又掌有对应实力的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消极态度,人们不能不哀叹说,这无异于一艘正在下沉的巨大航船上的乘客,不是齐心协力促使航船驶向光明彼岸,而是热衷于争抢头等舱。

围绕环境危机的冲突很可能首先在与环境问题紧密关联的水资源问题上发生。由于温暖化导致的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增加、各国工业用水增加和水污染的加剧,在不远将来有可能发生世界性的“水危机”。全球约有一半国家是国际河川的流域国,分别处于上游和下游的国家将会发生经常性的利害对立,由此可能导致在21世纪发生“水战争”。

为了克服环境危机,仅仅依靠技术进步是不够的,必须对人类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乃至社会体系实行全面的根本变革。当今世界一方面有人在挨饿,另一方面却有人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

目前美国人的高消费、高浪费的生活方式正在向全世界传播。发展中国家的人们会想,人与人都是平等的,为什么我们不能像美国人那样消费呢?问题在于如果全人类都像美国人那样过度消费,我们的地球能否承受得了?世界人口在将从现在的66亿人增加到2030年的82亿,在2050年进一步增加到90亿,如果全世界的人们都像美国人那样消费,恐怕再有十个地球也不够。

从环境问题日趋尖锐化的趋势看,恰恰是应对环境危机的能力、或者说“环境力”日益成为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越来越重要的组成要素。

从硬实力方面看,例如企业在生产增加值的同时,也产生“负的增加值”(污染和公害等),因此应该对现在的GDP统计减去“负的增加值”。又比如沙漠化扩大导致国土的“实质丧失”或经济意义上的损失,必然导致综合国力公式中的“国土”一项被减分。人们总是强调在国家主权的意义上必须“寸土必争”,可是被沙漠化吞噬的土地不是以“平方寸”为单位,而是以“万公顷”为单位,一万公顷相当于一平方寸的9亿倍啊!

从软实力方面看,随着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外交舞台上的首要议题,“环境力”必将日益成为“外交力”的重要因素,成为展现“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此外,在世界各国越演越烈的人才争夺战中,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越是环境好的国家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越大。因此,增强“环境力”直接关系到增强一个国家的科技竞争力。

应对环境危机的一个大前提是要树立一种人类道义或国际道义,这个道义的基本点就是不要损人利己,也就是“共生的原理”。环境危机已经把全世界不同地方和不同国家连成一气,即使想要损人利己,最终结果只能是“损人损己”。为此,人类应该团结一致,应对人类共同的危机,这既是人类共同利益,也是人类共同道义。

美国著名学者布朗先生最近提出,现在已经到了必须以“战争动员”的办法来应对环境问题的时候了。笔者建议:在开展“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同时,把开展“联合国维绿行动”提到日程上来。(冯昭奎)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