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中国日报独家
滚动新闻

《中国日报》特别报道之辽宁故事:一个充满温情、希望和梦想的地方

2007-06-29 18:49

编者按: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代表,辽宁最新的发展状况如何?辽宁的振兴之路将从哪里走起?在建设和谐社会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今天,辽宁的领导人和百姓又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大量住在棚户区的百姓和下岗工人的生活怎么样了?带着这些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中国日报》特别报道组走进了棚户区的寻常百姓家,走进下岗工人的炕头前,走进领导人的办公室,走进辽宁未来发展的龙头--长兴岛……采访结束的时候,我们收获了这样一个印象:这是一个充满温情、希望和梦想的地方。

系列报道之一——辽宁棚改工程:让贫民窟难题成为历史

(《中国日报》记者 周黎明)杜甫名言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对于2005年前后生活在辽宁抚顺莫地沟的居民,这不是一句流芳千古的诗,而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2004年12月26日,担任辽宁省委书记仅12天的李克强来到抚顺莫地沟棚户区,拜访了王淑贞老人。一年后,王淑贞在她崭新的套房里回忆起书记访贫问苦的那一刻。

2004年12月26日,担任辽宁省委书记的李克强上任才12天,便冒着零下29度的严寒,来到了这个连汽车都开不进的社区。年久失修的破败棚户以及棚户内居民的艰难生活,使他深为震惊。一间间狭小简陋的棚户,根本无法遮风避雨,屋内的温度跟室外相差无几。他目睹一位老太太裹着棉被呆坐在床上,看到一家六口挤在一个二三十平米的陋室中,两个儿子都已失业。李克强对大家说,政府有些困难,但咬咬牙可以挺过去,可对于生活在贫困中的老百姓,有些困难靠他们自己是熬不过去的。他说:"以人为本不是一句空话,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百姓搬出棚户区!"……更多内容

系列报道之二——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帮人帮到家

(《中国日报》记者 赵焕新)这是一组略显枯燥但却富有人情味的数字:2005年初,辽宁城镇入户调查发现,全省共有14.3万户零就业家庭,但到年底这些家庭中共有17.5万人实现了再就业;去年又产生了3.6万户全家无人就业的家庭,政府又给其中的4万人安排了工作;而在今年年初,这样的家庭只产生了540户,可是在产生后的20天之内每一户至少有一名成员找到了工作。

记者日前在辽沈大地采访时,遇到了两位曾经是零就业家庭的人员,听他们讲述了实现再就业前后的个人经历。……更多内容

开发公益性岗位既解决了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问题,也方便了群众生活。图为阜新市西山街道组织"4050"人员为老人提供护理服务。

系列报道之三——长兴岛:载着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梦想起飞
                                  --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前景诱人

(中国日报记者 吴勇)这里是中国最庞大和繁忙的港口之一。排着长队的船只在岛的西南角等待装卸货,龙门吊井然有序的把货物搬上搬下,码头上卡车有序的来往穿梭,把货物运到离港口附近的铁路站口。

往里走上几公里远就是布局规整的工业园区,有大型造船厂,石化基地和机械加工厂--这里是中国最著名的大型船只建造基地。……更多内容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