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要闻
滚动新闻

以民主择优纠正任职年龄“一刀切”

2009-11-23 13:48

在全国组织部长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第7、8期培训班上,中组部部长李源潮的讲话再次引起广泛关注。他说,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党的干部政策,坚决纠正干部任职年龄“一刀切”的错误做法。干部队伍年轻化不是“低龄化”,不能将任职年龄层层递减。

李源潮这番话引发强烈共鸣,是因为他说出了很多人想说而没说出的问题。任职年龄“一刀切”,带来的弊端是如此明显,对官场生态造成的深层困扰,的确已经到非正视、非纠正不可的地步。

君不见,由于年龄“一刀切”,一些接近“到站”的干部,认为再怎么努力也不顶用,因此失去了开拓进取的锐气,只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着“平安”退休;更有晚节不保者,眼看着即将离职心理不平衡,走入了能捞快捞的歧途,所谓官员腐败的“59岁现象”就是此类。而一些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官员,如医院院长、大学校长、文化科研机构负责人,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威望,机械地按年龄划线,造成对人才的严重浪费。

而任职年龄层层递减的“一刀切”,引发的负面效应在基层尤其令人担忧。在县乡,如果一个干部年过40还在乡镇任职,基本等于失去了升迁的可能,哪怕他基层工作经验再丰富,工作能力再强,有年龄门槛挡道,一切努力都是白搭。所以,县乡干部一到年龄关口,就相当惶恐,整天想着如何找“出路”,无心工作。有的看到晋升无望,干脆干一天混一天,甚至加入“趁早捞一把”的行列。

与之相对的,是一些“80后”官员引发的舆论反弹。“是否是地方为追求干部年轻化,有意拔苗助长,制造一个典型出来”,居然成了公众疑虑的一个焦点。如果真是为了造典型,抑或为拉低班子年龄的平均数,都是在替被异化的干部年轻化“背书”。

在有些地方有些部门,“干部年轻化”甚至成为某些人排斥异己的借口。

反对任职年龄“一刀切”,并非反对干部队伍年轻化和正常的新老交替。问题在于,干部选拔是为了把最优秀的人选用到最关键的岗位上,在德才等各项标准中,如果人为放大年龄的“权重”,一定会造成有才不用或拔苗助长的弊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与年龄无关,而坚持基层和一线优先的原则,反倒要求干部有一定工作年限和实践经验。在实现了村民直选的农村,高票当选的有陕西19岁的女村主任白一彤,也有当了几十年、当时年过七旬的老书记吴仁宝。在国外,有民选的十八岁市长,也有年逾古稀的总统候选人。

现行一些对干部任职年龄的限制,是打破干部终身制、建立正常的退休制的产物,其合理性自不待言。但如果走到极端,年龄限制成了“一刀切”,甚至任职年龄从上到下层层递减,是对干部年轻化非常机械的理解。

李源潮的讲话,是对干部任职年龄有关政策的正本清源。要纠正干部任职年龄“一刀切”的错误做法,保证干部政策的正确落实,除了从制度上保证老中青梯次配备的干部任职年龄结构,还必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选拔;必须加快扩大民主投票、差额选举的探索步伐,逐步加大民意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比重。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干部任职年龄政策才能够科学落实,才不会被用歪,不会被误读。

另外,对不同类型官员,干部任职年龄“一刀切”也宜分别对待。对于无需选举只需任命的具体处理行政性事务的事务性公务员,可以设定任职年龄限制,与退休制度接轨;对于必须通过选举程序产生的政务官员,则应更多交给民意去选择,让民主择优成为唯一标准,对任职年龄似可不必硬性规定。而教育、医疗、文化、科研等事业单位,更应弹性一些。

编辑:宁波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