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局回应圆明园文物英国挂拍

2012-11-02 20:45:33 来源:中国日报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在英国邦翰斯(Bonhams)拍卖公司即将于当地时间11月8日拍卖的360件中国艺术品当中,两件圆明园流失文物赫然在列。这两件文物分别为白玉镂雕凤纹长宜子孙牌和青玉雕仿古兽面纹提梁卣。随展的文件表明,文物于1860年由当时入侵中国的一名英国上尉从圆明园带出。

对此,国家文物局有关处室的工作人员表示,国家文物局一直在关注这一事件,重申了其反对国际拍卖行拍卖通过非法途径带离中国(包括于战争期间被掠走)文物的立场。

“我们谴责任何违背国际公约精神和被非法获得文物应返回其来源国的国际共识的拍卖,”相关工作人员说。

他还表示,文物局不久将公开发表声明,敦促海外拍卖行遵守国际公约,尊重原文物归属国人民的感情。

邦翰斯公司网站显示,制作于嘉庆年间的白玉镂雕凤纹长宜子孙牌起拍价在6到1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61至100万。

另一件为制于乾隆年间的青玉雕仿古兽面纹提梁卣,估价为4万到8万英镑, 折合人民币约41万到82万元。

随拍记录显示,两件物品均由英军第六十七兵团的上尉军官阿瑟·朱尔斯·罗伯森1860年“从中国夏宫带出”。

拍卖行还出示了罗伯森在中国的经历。他于1854年10月20日加入英军第六十七兵团。1858年9月21日,第六十七兵团的34名军官、805名士兵从香港出发,并于10月23日抵达广州。1863年,罗伯森因为霍乱病死在上海的驻地孔子军营。两件文物后来一直为他的家庭收藏至今。罗伯森写给他母亲的纸条上写着:“这块玉和其他东西都是1860年10月从中国夏宫带出来的。”

但文物局工作人员表示,当前要禁止国外拍卖行在境外拍卖上述文物或开始对上述文物进行追索,难度较大。

“对于境外流失文物的追索,我们是要走国际法律以及外交程序的。这就需要举证,要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才行。”工作人员表示,如果当初这两件文物在中国境内巡展时知情人士能够提供相关信息,文物行政部门可以介入调查, 但从目前的信息看,上述文物在1860年就已经流失海外,现在要取得确凿的证据难度很大。

圆明园文物专家刘阳说,国际拍卖行都声称自己拥有圆明园文物拍件并不少见,尤其在2009年佳士得拍卖两件圆明园被劫铜兽首引发轰动之后。

“每年春秋拍我们都能看到一些物件被作为圆明园文物拍卖。但是要确认它们是否属圆明园文物比鉴定文物的真假要难得多,”他说。

但他确认,这两件应该是圆明园文物。

刘阳曾于2009年受圆明园管委会之托于美国就圆明园流失文物展开过摸底。他说圆明园流失海外文物可大致分为四类。

第一类指圆明园特有的文物,例如著名的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

第二类包括被带离中国后一直在原持有者家族内传承或一直由某些国有博物馆收藏、传承有序的圆明园文物。

第三类主要包括成双成对制造的罕有文物,通过其中一件作为参照物可断定为圆明园文物的器件。

第四类则指曾被掠夺者标记来源信息,如某年某月于何处获得以做纪念,虽几经转手但仍可辨别其来源于圆明园的文物。

“很明显,这两件即将被拍卖的文物就属于第二个类型,” 刘阳说。“不可否认,它们都是很精致的收藏品,更是圆明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记者 林淑娟 刘祥瑞)

编辑: 冯媛 标签: 圆明园 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