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时政|财经|评论|特稿|社会|媒体拓展|
  精彩推荐 新西兰15岁少年从16层阳台坠落奇迹生还|德国音乐节发生踩踏惨剧 300多人伤亡|说声对不起就能减刑? 监狱改革设想惹争议|
公共产品短缺时代的公益机构改革
2010-07-27 06:54:51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7月27日评论版头条:新阶段公益机构改革的定位,需要建立在我国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趋势的基础上。未来5-10年,我国正处在以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第二次转型和改革的重要阶段。下一步公益机构改革,如何能够与这一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相适应?

一、如何估计公益机构改革的现实需求

公益机构是公共服务的主要承担者。公益机构改革要与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趋势相适应,重要的是客观地把握新阶段改革的特定背景和现实需求。

1. 公共产品短缺时代与公益机构改革的历史机遇

(1)我国发展阶段的历史性变化。30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由一个以温饱为目标的生存型社会,开始全面进入到一个以人的自身发展为目标的发展型社会,实现了发展阶段的历史性跨越。发展阶段的历史变化,使以人的自身发展为核心的公平与可持续发展成为科学发展的主题。

(2)发展阶段的变化与社会突出矛盾的变化。发展阶段的变化,必然引起社会突出矛盾的重要变化。这就是公共产品短缺取代私人产品短缺,成为发展型新阶段的突出矛盾。进入公共产品短缺时代,广大社会成员的基本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成为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基本趋势。

(3)全社会公共需求结构的战略性升级与公益机构改革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全社会公共需求的变化,既形成公益机构改革的基本动力,也形成公益机构改革的巨大压力。

2. 公共产品短缺时代与公益机构改革的现实需求

(1)新阶段的公益机构改革对发展方式转型有重要作用。“十二五”将是我国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我理解,发展方式转型的实质是,从追求经济总量转向以国民收入为导向。发展导向的变化面临着一个基本性问题,即如何释放和扩大社会的总需求。在我国现阶段,释放和扩大社会总需求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直接相联系。在这个背景下,公益机构改革对发展方式转型有特殊的作用。例如: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消费倾向;有利于缓解收入差距和提高消费率;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

(2)公益机构改革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十分关键的时期,利益主体和利益关系趋于稳定,利益博弈成为常态,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因素不断增加。在这个特定背景下,社会对公益机构改革的需求明显加大。例如:化解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因素,依赖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性;协调利益关系、缓解利益矛盾,需要充分发挥公益机构的公益性作用。

3. 几点基本判断

(1)公益机构改革影响和牵动改革发展的全局,对“十二五”实现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2)公益机构改革应当成为“十二五”改革的重头戏。

(3)目前已具备推进公益机构改革的社会条件。前几年,我不赞成全面推进公益机构改革。主要的依据是,在全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和总体框架尚未形成的背景下,推进公益机构改革容易“走老路”——减人员、甩财政包袱。现在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已很明确,相关方案陆续出台,加快推进公益机构改革的基础条件成熟。

二、如何把握公益机构改革的目标追求

这里讲的公益机构,是指现有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主体部分。现有的事业单位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科研、文化、医疗等公共领域,这些领域承载了广大社会成员公平分享基本公共服务的重任。目前的突出问题是,由于改革的不到位和实践中的某些偏差,学校、医院、科研等公益机构追求自身利益的倾向比较普遍。推进事业单位转型与改革,是缓解公共产品短缺、建立公共服务体系的重大任务。

1. 事业单位的结构性转型

(1)对现有事业单位改革的评价:尚未摆脱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管理体制框架。

(2)分类改革与结构性转型的关系:分类改革很重要,但基础和前提是结构性调整。

2. 公共服务体系的主体

(1)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统一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并成为主体力量。要把事业单位改革与政府转型的实际进程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筹行政体制改革与事业单位改革。

(2)在公共服务体系框架总体设计下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尽快制定全国范围内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包括设施、设备和人员配备以及相关财政投入标准,为事业单位改革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

3. 公益性回归

在公益性回归上有两大突出问题:第一,如何对现状做客观分析。我赞成黄文平会长主旨演讲中提出的,一些事业小团体利益膨胀,不同程度地偏离了公益目标。第二,如何吸取以往的教训,防止要么行政化或要么市场化这两种倾向。

(1)公益性回归要确立“公益性、专业性、社会性”的改革目标。由此,作出相应的政策与体制安排。

(2)关键在于改变事业单位“行政化、利益化”的基本格局。事业单位的利益化倾向是与行政化直接联系在一起的:行政化,不能客观独立地履行自己的公益性服务;不利于社会参与公益性服务;不利于把专业性的激励机制和公益机构的公益性相结合。应当说,事业单位的自身利益化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政化。去行政化,这样才能使其更好地体现公益性目标;才能充分地体现公益性服务的专业化特点;才能激励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三、如何判断社会力量在公益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在这里讲的“社会力量”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现有社会组织的作用发挥;第二,不断有新增社会力量的参与;第三,事业单位改革中,一部分由公立转为社会化。从现实的情况看,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主要的矛盾在于如何估计特定背景下其参与公益服务的特殊作用。

1. 公共产品短缺背景下的社会作用

(1) 公益服务的重要提供者。

——社会资本的作用。以教育为例:2008年社会投入占GDP的比例为1.35%。我们知道,目前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只有3%左右。

——社会组织的作用。公益机构“公共性”特点是公益性与公共参与。在这两个基本特点下,社会组织成为公众参与公益服务的主体之一。

(2)公益需求多元化的重要提供者。

——公共需求的多元化与选择增多是一个客观趋势。人均GDP达到3000-4000美元的时候,不同群体对公益服务的选择性明显增大。

——社会力量已成为适应不同群体公益性选择性需求的主要载体。

2. 多元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中的社会作用

(1)社会参与对公益机构转型的压力。

(2)社会参与对基本公共服务效率提高的影响。

(3)社会参与对基本公共服务缺失的弥补作用。以农民子弟学校为例,北京市现有农民工子弟学校有300多所,其中获得办学资格的只有60多所。在当前城乡一体化改革尚不到位的情况下,农民工子弟学校弥补了政府在义务教育上的某些缺陷。

3. 社会参与的制度需求

(1)平等准入。关键在于“门槛”如何设立,是否允许社会参与公益事业。在这方面还面临着一些政策和制度障碍。

(2)公平政策。“官办”与“民办”的公益机构都从事于基本和非基本的公共服务,可相关政策是二元的,例如财税政策。应当以公益性而不是“官办”、“民办”为标准,统一相关的政策和体制。

(3)依法监管。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服务,它的体制特点应当是“官督民办”。是继续实行挂靠制度、还是转向依法监管,哪种模式更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服务,十分值得讨论。

这里,提出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社会参与能否纳入公益机构改革的总体框架?要不要、能不能使社会力量成为非基本公共服务的主体力量?我的看法是,面对公共产品短缺的现实,迫切需要进一步改革计划经济时代以事业单位为主体、政府包揽所有社会事业的格局,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服务。

四、如何形成公益机构改革的制度环境

其中涉及的问题很多,例如政府转型与公益机构转型等。这里,就公益机构改革的制度条件谈几点看法。

1. 公益机构改革的结构性转型和结构性改革特点突出

我们讲公益机构改革很复杂,就在于这个改革涉及结构性矛盾,既涉及改革的结构性矛盾,又涉及体制性的结构性矛盾。以体制为例,它涉及到:

(1)与行政体制改革的关系。

(2)与财税体制改革的关系。

(3)与人事制度改革的关系。

2. 公益机构改革独特性的政策和制度需求

在现实中,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回到行政挂靠;二是回到企业,按市场规律办事。能否找到第三种办法,即适应公益性服务和公益机构发展的需求的一个独特的政策体系和体制安排。例如:

(1)独立的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

(2)独立的财税政策需求。

(3)独立的社会福利制度安排。在养老保险上,事业单位意见很大,重要的是要不要形成既区别于政府、也不同于企业的公益机构独立的养老保险的政策和体系。

(4)独立的政府监管与社会监督体系。

3. 几点建议

(1)把公益机构改革与“十二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统筹考虑设计。

(2)把公益机构改革作为改革的重点,并纳入国家“十二五”改革总体规划。

(3)建立中央层面高层次的改革协调机构,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公益机构改革。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0-07/27/content_11052261.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作者  迟福林  编辑  裴培)


新闻热搜
 
视觉
博客
各国选美结果大盘点
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选美大赛,看看匈牙利、印尼、捷克等各国的选美结果有何不同? >> 详细

论坛
世界上血统最纯正的马
为了保持其血统的纯正,冰岛的马只要出了国门,哪怕只是参加一次国际比赛,也不可以再回国。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