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山脚下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生活着一大批深受泰山文化影响的优秀人物,他们从不同的方面对泰山文化挖掘、整理、传承,为泰山文化的发扬光大做出了不朽的贡献。透过他们,可以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了解认识泰山文化。
周郢——泰山文化研究学者
泰山文化研究学者周郢,现为泰山学院泰山研究中心副研究馆员,泰安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从14岁就开始从事泰山文化的学习与研究,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成功揭示了泰山从一座自然山,到政治山、宗教山、文化山、民俗山,再到精神山的演进轨迹,对历史上泰山的“国山”地位予以科学论证。他认为泰山“国山”地位起始于先秦、秦汉、形成于魏晋南北朝、确立于唐宋、延续于金元明清。
周郢的泰山研究,涉猎泰山历史、文献、文学、民俗、文物等领域,其研究注重开拓新领域,发掘新资料,提出新观点。并引起了文史学界的广泛关注。日本汉学大师泽田瑞穗亦盛誉其书:“《周郢文史论文集》充分收集利用了大量的文献,令人感服。”
周郢先后完成了《泰山历史纪年》、《泰安五千年大事记》、《泰山通鉴》(先秦—清)等书,对泰山古代历史进行系统记述;出版了《泰山志校证》、《明代名臣萧大亨》、《羊姓史话》等著作10余种,发表论文200余篇。
刘慧——从泰山文物透析中国古文化
刘慧,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文博研究馆员,山东大学客座教授,山东区域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他是一位从事泰山文物工作的学者。长期以来致力于泰山历史文化的研究与探索。
1982年,发现春秋时期著名战例“长勺之战”的长勺遗址;1995年,以其考古发现最终确定了泰山最早的礼制建筑周明堂遗址的具体位置;2001年,在岱庙清理发现宋代《捶丸图》等石刻画,“捶丸”被称为是“中国的高尔夫”;2003年,认定云亭山即为史传中黄帝封禅泰山的祭地遗址;同样以文物的佐证,阐明了泰山最大的古建筑群——岱庙“汉亦起宫”;以考古发现与文献相印证,阐释了泰山宗教乃为“国教”,是典型的宗法性传统宗教。为了保护和修复岱庙的历史风貌,他先后主持复建了太尉殿、灵侯殿、东神门、西神门、延禧门、西城墙、北城墙和东城墙等重要建筑。为泰山文化遗产的保护及资源的利用,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丰富的工作实践,也使他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出版了《泰山宗教研究》、《宗教与庙宇》、《泰山庙会》、《泰山岱庙考》等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40余篇;并主编有《泰山祭器》、《泰山百年》、《泰山文献集成》(合作)等。
姜丰荣——泰山石刻研究专家
姜丰荣,曾任泰山管委会文物科副科长,文博研究员。
泰山石刻、文物、文献研究专家姜丰荣先生几十年与石刻为友,乐此不疲。2000多处石刻,2000多幅拓片,姜老的双手抚摸过泰山每一处石刻。拓片、整理、研究,姜丰荣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泰山石刻的普查与研究,为泰山石刻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诸多第一手资料。此外,对泰山石刻的个案探研亦取得一些重要突破。为了解决现代人阅读的难题,姜丰荣下了大量的功夫,记录下碑文之后,查资料、阅文献,认真考证碑文的内容,对泰山石刻的碑文做了详尽的注释,并在此基础上,把没有标点的碑文全部加注标点,这在全国是第一个。
自1982年以来,姜丰荣先后创作出版《泰山历代石刻选注》、《泰山石刻大观》(24卷)、《历代帝王泰山刻石》(4卷);合作出版《泰山石刻大全》(5卷)、《泰山大全》、《灵岩寺》、《泰山碑刻经典》、《泰山石刻全注》,注释《岱览》。
陈勇——泰山摄影文化专家
陈勇,泰安市文明办副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泰安市摄影家协会主席。
生长于泰山脚下的摄影文化专家陈勇先生,从事泰山摄影文化研究、创作20余年。长期以来,他怀着对泰山的敬仰和对泰山文化传承的责任,无数次奔波在泰山的峰峦、密林、山溪,用手中的照相机记录下泰山的人文景观、四季风光和风土民情,整理出的摄影图片资料上万幅。在市级以上摄影展览中入选作品300余幅,在省级、国家级报刊和各类画册上发表作品100余幅,在《中国图片网》、《CCN图片网》、《图文天下》和《泰山摄影网》上展示摄影作品1500余幅;曾担任《泰安五十年》画册主编、《2000年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的保护与发展》画册副主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泰安》画册编委等;其个人传略收入《世界名人录》、《中国摄影家》、《中国文艺人才库》等典书。
范正安——泰山皮影戏第六代传人
范正安,泰山皮影戏第六代传人。
泰山皮影戏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一种古老的剧种,起源于明朝。至今仍在中国民间普遍流行,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一绝。据资料记载,皮影戏在泰山已经唱了400多年。
今年63岁的范正安是泰山皮影戏第六代传人,8岁接触皮影戏,12岁拜泰安市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刘玉峰先生为师,学唱皮影戏。从那时候起,他就随师走街串巷,学艺卖艺,与皮影结下了不可割舍的情缘,并一直致力于泰山皮影戏的发展、传承与弘扬。
范正安成功改良了泰山皮影的表演方式,从最初需要七八个人同时表演,改为一般一人伴奏,一人表演就可以把整出戏唱完。在必要的时候,甚至一个人就可以完成整场戏的演出。同一时间内一个人既可以伴奏,也可以操作,还可以歌唱,这就是皮影行业失传已久的绝技——十不闲。如今,范正安先生已经把这一绝技进行挖掘和整理,重新掌握了这一技巧。
卢雪——泰山脚下的剪纸艺术家
卢雪,中国艺术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山东省政协委员、中国艺术剪纸协会会长。
剪纸作为一种民间传统工艺品,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卢雪,用自己神奇的技艺,成为世界剪纸界的佼佼者。卢雪用中国传统的剪纸再现了孔子的圣迹,她创作的104幅“孔子及孔子圣迹图”大型剪纸作品为北京孔庙和首都博物馆收藏。随后她又创作了《论语》52幅和《孔子门生》129幅剪纸作品,组成了近3百多幅艺术剪纸作品《至圣先师——孔子》。
1995年她访问美国,在安徒生诞辰200周年之际,卢雪创作112幅安徒生童话剪纸作品:皇帝的新衣、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在她的剪刀下流淌出来。这些作品受到外国朋友的极大好评。安徒生童话剪纸系列被丹麦安徒生博物馆展出并永久收藏。为此,丹麦女王向卢雪颁发“丹麦国旗骑士勋章”。 卢雪的剪纸艺术作品到世界各地巡展,受到欧美民众的喜爱。
赵学印——中医治肝病专家
赵学印,泰安市中医医院副院长,肝病治疗中心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他多年来悉心研究,结合自己的治疗实践,探索出了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的新路子。赵学印坚持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思路,既突出中医特色,又努力吸收西医的长处,创新研制治疗肝病系列中成药20余种,倡导“内病外治”,开展穴位贴敷、脐部火疗法、自体血疗法、刮痧、埋线、足疗等中医特色疗法10余种,发明专利4项。中西合璧,取长补短,取得肝病治疗的重大突破。
编辑:李晶 来源:泰安市政府新闻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