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神九宇航员舱内航天服 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

2012-06-17 01:18:58 来源:中国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李潭秋,男,辽宁庄河人,1963年1月出生,硕士,研究员,现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

1971年6月30日下午,苏联发射的联盟11号载人飞船,搭载3名航天员在礼炮1号内停留23天后,在返回的过程当中,由于整个飞船的震动,导致返回舱压力阀门非正常打开,在几秒内,气压下降到致命程度,短短40秒,三名航天员殒命太空,这是苏联载人航天活动中最为悲惨的一次。从此之后,舱内航天服就变成了天地往返运输载人系统这样的一个标准的配置。

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中,航天员在飞船发射、返回以及交会对接时均要穿着舱内航天服。什么是舱内航天服?它有哪些作用?为什么说它是航天员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近日,记者走进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对该中心副总设计师李潭秋进行专访。

舱内航天服:航天员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记者:李副总您好,请您解释一下什么是舱内航天服?它起到哪些作用?

李潭秋:顾名思义,舱内航天服就是航天员在航天器内使用的航天服,它起的作用就是当航天器座舱失压,就是整个座舱的环境不适应人的生存的时候,舱内航天服就可以提供一个最小的近体生存环境,就是你身体周围这个部分能够维持你的生命那么它的核心是通过航天服和舱载供氧来提供航天员需要的呼吸所需要的氧气和维持必要的生存压力。我们为什么把它叫最后一道防线呢,是说当航天器内的环境,已经不能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的时候,那么由舱内航天服来保证。

至少能保证航天员生存6小时

记者:我们国家的舱内航天服能提供多长时间的生命保障呢?

李潭秋:舱内航天服的生命保障时间,主要取决于设备供氧的能力,比方说氧气能供应10个小时,那么这个航天服就能够保证10个小时的生存时间。按照我们的设计标准,舱内航天服的供氧时间主要是取决于载人飞行任务应急需要的时间。目前,我们国家的载人飞行任务至少要保证6个小时的应急时间,就是说,在飞船应急返回的时候,舱内航天服保证航天员6个小时的氧气和压力应急时间。

“世界第八大奇迹”

记者:据有关资料显示,国外研制舱外航天服普遍用了8-10年时间完成,您和您的团队一共用了多久?

李潭秋:对,国外做这个航天服的研发,从探索到最后研发成功能够到天上去飞行,通常是需要8-10年的时间,我们这个团队只用了47个月完成了,我觉得这个是应该说是前无古人的,我们在为俄罗斯的同行送行的酒会上,俄方专家说了这么一句话,我觉得很感动,他是这样说的,我上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说世界有七大奇迹,今天有八大奇迹,我们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干杯。第八大奇迹就是中国用这么短的时间研制了你们自己的第一套舱外航天服。

为女航天员专门改良

记者:在神舟九号任务中,我们首次看到了女航天员刘洋的身影,刘洋穿着的舱内航天服与以往相比,有哪些不同?

李潭秋:刚才说过,舱内航天服是用于航天员在飞船应急状态下航天员最后维持生命的这样的一个设备,那么它除了要维持压力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应急状态下,航天员依然能够完成必要的操作,所以它的适体性要求很高,就是要这个衣服要适体,对航天员的四肢尤其是上肢的适体性非常重要,因为这涉及到他穿上以后能不能正常操作,如果不能完成必要的操作就会带来很大的问题。首先,这次任务的难点是要解决女航天员的适体性的问题,适体性一个是上肢,上肢要不会出现加压以后脱离肢体的现象,脱离肢体以后她就不能操作。还有就是手套,因为女性航天员的手很纤细,那么用原来的手套操作就显得很笨重,我们针对女航天员的手型专门制模,研制了女航天员专用的手套,来适应女航天员的使用,这项工作应该说难度较大,但是我们有原先任务的工作基础,这些程序方法都是可以应用的。

科技人员首先体验

记者:在服装设计加工完成后,您和您的团队如何验证它?

李潭秋:首先是要工作人员自己要去做这些体验,包括压力服,比方说我们会选择跟航天员体型相当的人要先进行实验,在最终的关键的一些节点和最终的节点要请航天员来试穿,完成人服匹配,此外,要经历多方面性能的试验,比如说功能试验、环境力学试验、温度试验等验收和鉴定过程,满足全部要求后才可以确定状态,除此之外,还要了解航天员还有什么意见,有哪些需要修改完善的地方。航天员的意见很重要,因为航天员是我们产品的最终用户,所以他们的意见建议对我们产品的改进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一般在每次实验或载人飞行任务过后都会与航天员座谈,因为这些产品在地面上进行了若干的实验,但最终是要在失重状态下去使用的,所以这样在失重状态下的一些体验可能就尤其重要,就通过座谈,我们要找出来哪些是我们产品本身的问题,哪些是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来源:中国日报(朱霄雄 记者 忻鼎鼎)   编辑:许婧

编辑: 许婧 标签: 神九 宇航员 航天服 天宫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