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巩家族彪悍背景大起底 总统后代政商通吃

2012-06-13 10:07:44 来源:凤凰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冯巩家族彪悍背景大起底 总统后代政商通吃
冯巩姐姐冯传书

冯氏第四代:精神富足方显可贵

当年的冯家着实辉煌过,但到冯巩这一代,所能享受的,只是祖辈留在天津民主道58号的一套老宅了。“文革”时,冯家被抄、被砸,被赶到大昌兴胡同的一个大杂院里,冯巩一家住进一间仅有12平方米、连窗户玻璃都没有的小屋,他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光。

冯巩家族彪悍背景大起底 总统后代政商通吃

冯巩姐姐冯幸耘

近日,有网友曝光了相声演员冯巩姐姐的照片,引来众人留言转发,大家对此纷纷表示:“他们姐弟俩长得太像啦。”

中学毕业后,冯幸耘背着这个家庭成分的大包袱去了西北,支边到甘肃生产建设兵团。在那里,她学会了用铁锨种地,代价是把满手的血泡磨成了厚厚的茧子。  在甘肃18年的漫长日子里,她当过军垦战士、教师、干部、会计等。“甘肃粮食产量低,基本是各地调运过来的。当时条件很差,吃不饱。由于条件简陋,吃的馒头蒸不熟,吃起来还黏牙,青稞面吃了又消化不了,加上劳动强度大,就得了胃病。还有太多想不到的困难等着你去咬牙克服。”“不过,这都没吓倒我,我挺过来了。”冯幸耘自豪地说。或许正是艰苦的生活造就了冯幸耘坚强执着、坦荡爽朗的性格。面对艰辛,她没有停止过思考,更没有停止过努力。后来她到了陕西咸阳市卫生学校工作。1991年,冯幸耘回到阔别近40年的天津,先在河北区房管局任职,后调至河北区政协。

一位诗人说过,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政协委员冯幸耘说:“我原名叫冯幸运,在戈壁滩上生活了18年,后改成了冯幸耘,意思是幸福地耕耘生活。”她关心中国汽车和交通。

幸福地耕耘生活

“我的性格很大一部分是后天磨练出来的。”1966年,冯幸耘到了甘肃的建设兵团支边,之前的她一直衣食无忧地上学,从来不知道什么是艰难。因为出身原因,在特定年代,她们一家被扣上黑五类的帽子。19岁,她只身来到甘肃建设兵团,在茫茫戈壁上挥洒了18个春秋。也正是那18年岁月,让她现在即便经历再大的困难,也会坦然处之。“活着,就得要好好地活着。”冯幸耘提起那段历史反倒充满感恩。她说:“没有苦,就不知道甜。”所以她经常教导自己的孩子,提醒他们是戈壁滩上长大的,要像沙棘、红柳和骆驼刺那样坚强。

由于受做老师的母亲的影响,27岁的冯幸耘,在甘肃当过几年老师。她的父母是辅仁大学的高材生,她不自觉地秉承了妈妈的教学方针:给最调皮的孩子王更多的关心,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家访、联合父母将孩子的教育工作做好。这样一套教学方案下来,最难以治理的班却在冯幸耘爱心管理下变成了优秀班。

冯幸耘有两个孩子。大儿子在北京工作,小女儿定居上海,“这两个孩子的脾气随我,忠厚,豁达,刚毅。”她将这样的理念传给了她的儿女。“我这个当妈的,只是孩子的帮助者和参谋者,我会经常提出自己的建议,但最后都是由他们自己来做决定。”她笑说自己是一个把孩子当学生的妈妈,有时候不免有些严厉。

提到弟弟冯巩,冯幸耘对他的聪明和坚持很赞赏。“冯巩从小对文艺充满兴趣,学习成绩一直是最好的。中学时,冯巩被选为班长,面对班里淘气的男孩子,多才多艺、性格开朗的冯巩,和他们像哥们儿一样打成一片。”当时父亲不大同意冯巩选择演艺这条路,但是冯巩坚守着“做什么就做好什么”的想法,一直走到今天。

作为知名相声演员的外甥和外甥女,冯幸耘的儿子和女儿的老师和同学们一直都不知道冯巩是他们的舅舅。直到有一次,冯幸耘去大学探望女儿,和女儿同室的室友翻他们家庭相册时才知道。几年来,冯幸耘的儿女对妈妈和舅舅只字不提。

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社区规划,冯幸耘都尽力收集民意,帮助解决问题。而对于生活,她更愿意低调地给予他人帮助。在她的心里,她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好好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