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像大师 天天和伟人面对面
[ 2008-10-16 09:52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伴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大幕的拉开,百年奥运的八位奥委会主席也在北京欢聚一堂,笑吟吟地端坐在雕花包金硬木龙椅上……这种穿越时空的场景原本只能在科幻小说中见到,如今却变成了现实。而创造出这次“历史性聚会”的“魔术师”,就是我国蜡像制作大师——尔宝瑞。

献给奥运的礼物

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记者来到尔宝瑞位于天津大寺开发区的蜡像工作室。据尔宝瑞介绍,为迎接奥运而做这组蜡像叫做《重生·永恒》,从接手到完工,花了差不多5个月,而欧洲专业蜡像馆的同行们,每制作一尊蜡像至少需要半年时间。

“每个人都要高度神似,又要表现人物的风采和复杂的人格特征,真是不容易。”上网、泡图书馆、调阅录像带……尔宝瑞调动了自己所能想到的所有资源,完成了这个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比如第一任主席,希腊的维凯拉斯,我查遍互联网,只找到他仅有的一张侧面的黑白照片,像素还特别低。他的身高是多少?皮肤和眼球的颜色各是什么?习惯姿态又是什么?都无从知晓。最后只好根据解剖学,通过侧面来推断正面,同时分析欧洲人的比例与行为习惯来制作他的身体。还有现任主席罗格,他比刚上任时消瘦了许多,我们是该比照他现在模样进行创作,还是该将蜡像恢复成他初上任时的样子……”一系列的问号,将尔宝瑞的脑子塞得满满的,每天早早起床,便一头扎进工作间直至深夜。

让尔宝瑞欣慰的是,那么多天的汗水总算没有白费。“在看过设计草案和我以往的一系列作品后,国际奥委会同意让《重生·永恒》于北京奥运会期间,在奥林匹克美术大会上亮相,之后再将它送往国内外58座城市进行巡回展出,最后,这组蜡像会永久保留在洛桑的奥林匹克博物馆中。”

超越欧洲同行

时光倒退几十年,尔宝瑞说,他曾经的梦想只是画画。

尔宝瑞1950年生于天津。他从小便随老师学画,但由于受到家庭问题的“牵连”,心仪已久的艺术院校与他无缘不说,连他本人也被打成了反革命。

18岁时,尔宝瑞被分配到内蒙古通辽县的一个小村子接受“再教育”。那是一个“与艺术无关”的地方,到处是茫茫的沙海。他当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间或,他还会帮生产队画地图、规划图。

1969年冬,为了抓紧一切时间练习画画,尔宝瑞决定留在公社过年,并给老乡们画像。在这个远离县城的小村子,许多老乡从来没照过像,他们争先恐后地将尔宝瑞请到家里去。老乡们不会坐得端端正正等人来画,一会儿唠嗑,一会儿抽烟。没办法,尔宝瑞只好用记忆“抓拍”老乡们最生动的表情,然后一点点试图将他们还原到纸上。画完了,老乡们会忍不住惊呼:“哎呀,这不是从脸上扒下来的嘛!”

文革后,尔宝瑞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考了一所大学。 1991年在长春美院工作了十年后,他又调任天津美术学院当教师。1992年,他的命运再次出现了转机——为了开发旅游业,河北省清东陵文物处打算制作一系列清代人物的蜡像,经人介绍,他们找到了尔宝瑞。

“我当时根本不会做蜡像!可我还是一口答应了下来。”那时候,尔宝瑞认为蜡像艺术和雕塑没什么区别,只是将制作原料换成了蜡。于是,在对西方蜡像制作工艺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尔宝瑞埋首在工作室,将雕塑的创作流程凝固到蜡像上:做泥稿、翻模、浇蜡、上色、刻画毛孔和皱纹、安毛发

不曾想,他自己研究出的这套做法,成了超越欧洲同行的法宝。“欧洲人原来根本不给蜡像做毛孔,皮肤都是光亮的,只能远看。”尔宝瑞独创的蜡像工艺技术,使蜡像在表现皮肤的质感、人物的生命感上超越了英国蜡像维持了200年的标准。尔宝瑞也因此被西方艺术界誉为“中国可以为之骄傲的艺术家”。

可尔宝瑞却说,做的蜡像多了,他才发现,蜡像的秘密在蜡外。“蜡像有自己的语言,真正好的蜡像作品,一方面靠的是技术,技术后面还要有艺术,艺术后面还有激情,激情后面还有思想。”

塑造伟人蜡像

在尔宝瑞工作室的墙上,挂满了毛泽东、周恩来、鲁迅等人的照片,仔细辨认才能看出,照片拍的都是蜡像。操作台上,摆放的还有克林顿等人的蜡像胚子。伟人蜡像是尔宝瑞最重要的作品,尤其是他塑造的毛泽东像和邓小平像,成为中国蜡像中的经典。

在创作毛泽东蜡像时,他将所有能找到的资料全部堆在自己面前,看着看着,脑海中似乎出现了一幅在任何照片上都无法寻觅的、活生生的画面:坐在山顶的毛泽东,在阳光照耀下微眯着双眼,紧锁的眉头下面,深邃的目光看得很远,穿越了天边变幻的风云,也穿越了历史。他思索着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表情中充满豪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接下来的创作一气呵成。

蜡像做出来,尔宝瑞将身边的好友邀请到家中,希望能听听他们的意见,冯骥才便是当时的受邀客人之一。一进门,他便被墙上那幅蜡像照片吸引了过去,径直走到跟前,兴奋地说:“这才是一个能扭转乾坤的毛泽东!”

1997年2月初,尔宝瑞应中国伟人蜡像馆的委托,为邓小平等一系列伟人塑蜡像。十天后,邓小平去世的噩耗传到尔宝瑞的耳朵里。“我突然意识到,应该加快创作步伐,用自己的双手,将他的音容笑貌留存下来。”但人们对小平同志的音容笑貌太熟了,这次的创作被他视为自己雕塑生涯中“最大的一次挑战”。

40天夜以继日的工作之后,小平同志终于“复活”了:没有任何复杂的动作,只是简单地站在那里,他的表情平和而自信,对中国的前景充满了信心。

尔宝瑞说,这尊蜡像是自己最喜欢的,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似乎能感受到小平同志的呼吸,仿佛他是真实存在的。于是,累了、遇到困难了,他总喜欢走到“小平同志”跟前,轻声和“他”说上几句话,“小平同志”浅浅的微笑,总能让他重新获得力量。

“哪怕坐着轮椅,也要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这是小平同志的心愿。为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2007年6月28日,在“恭迎小平蜡像莅港暨红旗检阅车展出”的大型展览会上,当“小平同志”现身维多利亚港时,全场人都疯狂了。小平同志的家人,也特意表达了对尔宝瑞的感谢:“太像了,神韵特别好,内心世界刻画得好,是所有邓小平伟人像创作当中最好的。”

被尔宝瑞的作品感动的,不仅仅是邓小平的家人。从毛泽东到周恩来,从鲁迅到齐白石,尔宝瑞将这群伟人定格在了他们最辉煌的时刻:一些跟着主席征战了几十年的老将军们,将装满水果的篮子放在毛主席蜡像跟前,一直哭,就是不肯走;周总理的侄子和侄女站在伯伯的蜡像前低语“我们来看你了”;王光美同志凝望着梅花丛中的丈夫,眼中噙满了泪水……

尔宝瑞的蜡像已蜚声海内外。在他眼里,做蜡像比看起来要难得多。“因为蜡像表现的是人”,而他的作品,正包含了一个艺术家对人的内心以及精神的探索,也真切地表现出了只有历经五千年文明积淀的中国艺术家特有的情韵。

个人简介

尔宝瑞,中国伟人蜡像馆首席蜡像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为国际艺术大师,是在全世界做蜡像的大师里面唯一获得此称号的人。

(来源:《环球人物》 编辑:刘一川)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