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容忽视的攻击手
平克顿攻击“中国制造”的论调会造成什么影响呢?人们注意到,虽然这只是“极端”的、小报上的说法,但其恶劣影响不容忽视。
据报道,目前,美国市场上已出现了标有“China Free”(不含中国元素)字样的食品。“不含任何中国原料”,竟然会成为美国商家促销产品的卖点,这正是平克顿等 人竭力鼓噪的直接恶果。与此同时,平克顿的名声和地位,也在恶意攻击和诋毁中国的过程中一步步确立起来。
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平克顿来头不小。在1980至1992年的四届美国总统大选中,他为共和党四处奔走,还一度出任里根及老布什总统的国内政策顾问。在政府工作期间,平克顿就开始担任《华盛顿新闻报》的专栏作家,并一直以嘉宾身份,为美国保守派媒体福克斯新闻频道效劳。
现在,平克顿除在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管理研究生院担任讲师外,也是新美国、自由企业两大基金会的资深研究员,还是《美国保守主义》杂志和《今日美国报》的特约 编辑。作为新闻界热点问题评论员,平克顿的论调也常常出现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和《财富》杂志等美国主流媒体上。
众多的角色和活动领域,使平克顿有了不同一般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这样一个人,一旦成为攻击中国的旗手,其结果可想而知。早在两年前,在《美国保守主义》杂志上, 平克顿就曾宣称:“美国需要用一种新战略来对付中国——这个我们既无法遏制,又不能与之交战的国家。”那么,什么是平克顿心目中的“新战略”呢?分析人士说,从他 以往的论调和最近诋毁“中国制造”的言论中可以看出,那就是:想方设法制造 “中国威胁论”,使中国的发展受到干扰。
荒谬的“围棋精神论”
事实也证明,平克顿对中国的“恐惧”,绝不限于产品质量问题。据他的一位旧同事透露:“1991年,中美两国就纺织品贸易配额举行谈判。由于事关美国国内的纺织品行业,身为老布什幕僚的平克顿开始介入中美关系问题,并迅速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平克顿一头扎进国会图书馆,将《孙子兵法》、《毛泽东选集》等翻了个遍,后来又请教了许多中国问题专家,甚至还到唐人街去找感觉。那时,平克顿总把‘不会用筷子,怎么敢说研究中国?!’挂在嘴边。”
随着对中国的研究不断深入,平克顿越发感到“恐惧”。2005年3月,他到中国走了一趟,回国不久就写了一篇传播颇广的《中国人的“围棋精神”》。他在文中写道: “中国围棋与国际象棋不同。围棋棋子如果被对手成功地包围,它们就会被‘吃掉’。通过包围来消灭敌人,这正是围棋游戏的最终目的??中国人知道,如果将来中美之间 发生冲突,他们在军事上是斗不过美国的。但他们不会怯弱。由于深受围棋精神的熏陶,中国人可能会采取一种更为精明的战术来阻止美国。”
如果说平克顿用“围棋精神说”攻击中国的举动还算含蓄的话,那么,他在2005年底发表的《用势力均衡改造对华政策》一文,就显得赤裸裸了。他在文章中写道:“美 国历史就是一部与世界其他大国对抗的历史。到了21世纪,中国和印度成了美国必须面对的大国??在美国,两个不同的阵营支配着对华政策的讨论,第一个阵营是好斗的军 事主义者,第二个阵营是含蓄的和平主义者。但两者都不能真正成功??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借鉴一种英国式的势力均衡战略,来防止美中之间的直接冲突,挑动亚洲各国彼 此相斗,而让自己坐收渔利。”
由此,人们就可以明白,平克顿为何要在《华盛顿新闻报》上高高举起斧头,不分青红皂白地朝中国乱砍。但他能把中国“砍”倒吗?其结果只能是蚍蜉撼大树!(来源:《环球人物》 编辑: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