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课程猫腻多 留学“三大注意”防上当
[ 2007-08-21 11:59 ]

调查显示:近七成读者认为留学广告水分大——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日前,北京市广告监测中心发布的7月份广告监测报告显示,留学中介广告成为了继医疗服务类广告、美容类广告之后,又一个“跻身”违法前十名的广告类别。“直接入读美国大学”、“零中介费”、“免托福、雅思成绩”等,这些都是一些不法中介乐于采用的忽悠伎俩,现在正值留学旺季,各种花样翻新的宣传手段,考量着每个有志于留学的学生和家长的眼力和耐心。

调查显示,在想出国留学的学生和家长中,获取留学相关信息的渠道:靠自己采集的为64%、留学中介的广告宣传达到了56%。家长和学生最关注留学中介机构的资质和信誉为79.17%,价格58.33%,而对于知名度的关注仅为25%。在办理留学过程中,最为头疼的问题是:手续繁杂,政策法规不熟悉65.38%、信息获取不畅65.38%、广告宣传真假难辨65.38%、收费不透明53.85%。有28%的人曾经被留学中介的虚假广告宣传忽悠过。在虚假广告的主要伎俩中,排在前列的依次是:夸大其词80.77%、虚假承诺76.92%、标榜机构的资质和荣誉61.54%、偷换概念61.54%、低价格陷阱46.15%。在对留学中介的广告可信度的调查中,认为水分很大占了68%,完全是“忽悠”占24%,而觉得比较值得信赖仅仅为8%,读者中有42.31%的人表示对留学广告无法信任,因为虚假宣传太多,还有38.46%的人认为在留学通道过于单一的条件下,不得不继续关注广告。

陷阱一:几加几项目陷阱多

在国内上一两年,然后再到国外上,这种俗称为“几加几”的中外合作办学形式,为国内求学者接受国外先进教育提供了便利,因此成为深造捷径,但市场鱼龙混杂现象日趋严重,使深造之路荆棘遍布。目前又面临中外合作办学招生期,令求学者一时难以辨别真假。

目前市场上有一些“X+X”留学项目,这其中猫腻非常多,有些项目打着与国外名校合作办学的幌子,其实根本没有得到对方大学的认可,或者有些项目在国内让学生上的全都是英语课,其实只是一种预科,而并不是正规办学的课程。

北京和中联合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胡伟航表示,很多学校在招生时承诺“1+2”或“2+2”课程可以直接到国外学校留学,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说法,因为能否顺利获得留学签证还需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以及家庭经济情况而定。很多合作办学项目并不负责为学生申请国外院校通知书和留学签证,都是学生通过自己或者留学机构办理,最后由学校统一递交签证,至于是否通过、顺利取得签证还取决于学生自身的情况以及申请文件是否准备翔实。

陷阱二:在校名上做文章

一些不法的中介机构都力图把学校冠以“中国”、“中华”、“国际”等。根据国家规定,除非经过有关部门批准,一般不得以上述名称命名。有的学校费尽心思争取此类校名,想借助响亮的校名争取生源,结果只是白费力气。此外,针对一些学校“全外语授课”、“全外语环境”的宣传,金吉列留学市场创新部部长戴瑶女士表示,既然在中国办学,除少数短期培训外,根本不可能实行所谓的“全外语授课”,更不可能实现“全外语环境”。学校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等都离不开中文,甚至必须用中文进行。

陷阱三:学位课程也有猫腻

国务院学位办规定,对授予学位的办学机构要特别审批,未经审批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不得擅自授予境外学位。但一些机构为抬高“身价”,与境外机构举办所谓的“学位课程班”、“研究生班”等,模糊办学性质,变相授予学位。北京和中联合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留学中心经理毛琴表示,这些洋学位未经核准,国家不予承认。毛琴提示,对求学者来说,选择时一定要了解清楚所选中外合作项目颁发学位的合法性。

除此之外嘉华世达国际教育交流公司副总经理印凯表示,不法中介在招生对象上,多数是高考落榜生,有的甚至成绩很差,造成了以后无法完成全部课程和签证率低等问题。另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学费是统招大学生的几倍,如果按照学生修得的学分来收取学费的话,也可以称之为办学,可惜这么高的学分,即使是落榜生,没有很好的经济条件,也是不能被录取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