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瑰宝流失之痛 海外艺术品能否回归中国?
[ 2007-08-16 08:33 ]

人 物 档 案

杨振国,艺术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鲁迅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史论系主任,鲁美学报《美苑》常务副主编,辽宁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研究艺术史论、历史文献、艺术哲学等。主要著作有《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第四卷、《中国绘画》、《赵孟瞓研究》,另有论文、译著、译文多种。

背 景

作为从未间断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在历代艺术品上得到了精彩的体现。珍贵的书法、绘画、瓷器、陶器、雕塑、铜像作品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化身。而近代以来,大量珍贵文物被外国侵略者野蛮掠夺,令国人痛心疾首。“落后就要挨打”,确实是惨痛的历史教训。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像是一粒粒的珍珠散落于世界各地,不可胜数。其中艺术珍品数以千计。忽视了这些艺术品,中华艺术史就是不完整的;遗忘这些艺术品,何谈爱国之心!早在2002年10月,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在北京成立,旨在促成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回归中国。

那么,海外藏中国艺术品到底有多少?有哪些稀世宝贝?我们应该怎样使国宝回归?让我们走近专家……

167万件文物被收藏于海外博物馆,主要分布在日、美、英等国家,包括众多孤品、珍品

记者:作为美术史研究的教授,您是如何开始从事流失海外中国艺术品调查、研究的?

杨振国:我在美术学院主要从事美术史教学和研究,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发现许多中国艺术精品,它们的收藏地在国外,于是开始调研。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发现海外藏中国艺术品其门类之多、数量之巨、质量之精大大超出我们当初的想象。

记者:目前,到底有多少珍贵的中国艺术品被海外收藏?这些艺术品包括哪些种类?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

杨振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个统计数字:在海外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7万件,而民间收藏中国文物的数量则是馆藏数量的10倍!这些文物大部分都是艺术品,品种包括青铜、陶瓷、书画、佛像、玉器、漆器、印章等,仅有案可查的绘画作品就有3万件,这些艺术品主要分布在日、美、加拿大、英、法、德、俄、瑞典等国家。收藏中国艺术品最多最精的海外博物馆主要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京都国立博物馆、大阪市立美术馆、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克里夫兰博物馆、纳尔逊-艾京斯博物馆、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法国集美博物馆、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国立博物馆。除博物馆外,还有大量私人收藏。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