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之殇:国宝回流等于被盘剥两次
[ 2007-08-16 08:33 ]

断壁残垣、破砖断瓦的圆明园,是中华民族百年耻辱的历史见证。

作为中西合璧的皇家园林,300年前修建的圆明园已然走过了太多的沧桑。它的屈辱经历,其实就是中国不堪回首的历史缩影。西方列强的入侵,撕开了圆明园的伤口。300年后,当我们试图寻找和抚摸这些伤口的时候,发现其距离真正的愈合仍遥遥无期。流失海外的无数中国国宝,至今仍只能在异国的土地上对历史低吟浅唱,遥诉对故国家园的绵绵思念

圆明园,300年之殇

圆明园,万园之园,痛史中的痛史,一个最辉煌也最悲愤的记忆…… ——作家周国平

残垣断壁,芳草萋萋。

站在圆明园的大水法面前,除了感到时光的停滞,再也找不出更合适的词汇来描述眼前的场景。一场名为“荷花节”的活动正在热热闹闹地进行,乾隆当年盛赞的圆明园荷花,如今又重在2000亩水面上争奇斗艳。然而,这座具有300年历史的皇家御苑,却仍无法掩饰自1707年建园后漫长历史中无尽的哀伤。

当年的“万园之园”,如今多数只剩下了碎石瓦砾。这不仅是圆明园之痛,更是历史之殇。

流失的国宝

青砖绿瓦的楼台亭榭,堆山植树的壶天胜景,历史书中记忆的圆明园,今天看上去又有了新的让人遐想的空间。一套“绝版纯金画卷”《圆明园四十景图》近日正在坊间热卖,而当年根据乾隆旨意,由著名宫廷画师历经9年绘制而成的原版彩绘本,此刻正静静地躺在法国国家图书馆,默默遥望着东方故国的家园。

正是这些数不胜数的国之瑰宝,才成就了圆明园“万园之园”胜景之外无与伦比的地位,那是何等的荣耀和辉煌!而今天,要寻找当年的影子,我们却不得不离开中国,去英国伦敦,去法国巴黎,去日本东京。散落在那里的圆明园国宝,如同《圆明园四十景图》一样,只能在异国的土地上完成对历史的低吟浅唱。

“火烧圆明园的1860年,正是中国大规模流失文物的开始阶段。”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会的牛宪锋感叹,西方列强的入侵,正式撕开了圆明园的伤口。而圆明园流失海外的国宝到底有多少,连圆明园文物管理处也已无从查考。“搜集整理工作我们一直在做,但这显然是个长期的过程。”该处主任助理宗天亮的话语中明显带着无奈。

未知者身价几何无法定论,但有据可查的每一件却都足以惊世骇俗:被誉为中国绘画史无上珍品的东晋顾恺之名画《女史箴图》,当年是圆明园中的秘藏,现保存在大英博物馆中;宋徽宗《五色鹦鹉》,现被波士顿美术馆收藏;宣德青花莲花大碗,藏于巴黎枫丹白露宫……甚至在荷兰、比利时等欧洲小国,也不时有中国国宝的足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