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损毁“中国制造”
[ 2007-08-14 17:00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近一段时期,我国出口产品屡遭质量质疑和投诉。继宠物食品、二甘醇牙膏、玩具、沙滩车、耐热锅和轮胎风波之后,美国又将矛头对准了中国的水产品。

一系列密集的针对"中国制造"产品质量的指责,部分是由于我国少数产品确实存在质量问题,但也有相当大一部分并非源于产品质量问题。尽管如此,这些对"中国制造"的质疑事实上已对相关厂商造成了严重打击,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国制造"的声誉。如果任由这种趋势发展,将严重损害我国整体对外贸易,并给"中国制造"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带来长期消极影响。

针对我国出口产品当前遇到的"信任危机",我们应该以一种理性的态度去应对,认真分析其中的原因,运用积极的对策化解当前的困境,并努力从中寻找商机。

7月24日,空中客车和中国一航的代表在交付仪式上。7月24日,第一架由中国航空企业制造的空中客车A319机翼翼盒由中国一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交付给空中客车公司。这架机翼翼盒将运往空中客车在英国布劳顿的工厂进行机翼总装及系统集成等后续工作。新华社记者 毛海峰 摄

个别出口产品质量欠佳殃及"中国制造"声誉

2007年6月28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发布进口预警,对来自中国养殖场的五种水产品--鲶鱼、巴沙鱼、鲮鱼、鳗鱼和虾实行自动扣留,拒绝其入境,直到证明这些产品符合美国的安全标准为止。根据FDA通报,这五种水产品中含有抗生素以及一些化学残留物质,不符合美国相关标准,因此对这五种水产品实行口岸扣留措施。FDA列出许多条件,出口商只有提供详细的信息才能免除FDA的扣留,这些信息必须能充分证明出口商采取的行动能确保其产品不含有上述物质,并且有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有必要,FDA针对中国水产品的附加进口控制措施将一直持续下去。

美国的做法引发了连锁反应。在美国宣布禁令之后,欧盟国家也宣布将对这些产品实行严格的安全控制措施,并展开相关调查。其他国家也可能继续效仿,对我国出口水产品进行更大范围的调查,使得我国水产品出口步履维艰。

接到FDA通报后,我国质检总局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发现出口到美国的某些水产品中使用了不符合美国政府规定的药物,并且,其中部分企业是未经检验检疫部门备案的养殖场,也不是经过检验检疫部门卫生注册的食品加工企业。

目前,质检总局正同美国FDA进行沟通,希望双方加强交流合作,能够在各自有效监管的基础上确保进口产品的质量安全。

我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三大出口国,对美国的出口列美国总进口的第二位,对欧盟、日本的出口均列第一,这实际上已充分说明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是可靠的,"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上是获得共识的。然而,在我国出口市场健康发展的同时,一些因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国际关注不容忽视。继2006年7月美国FDA及加拿大食品检验署通报我国出口水产品药残问题之后,11月又接连发生"多宝鱼"、"孔雀石绿"事件。接连不断的产品质量事件使我国水产品出口声誉受到影响。

由于少数企业不讲诚信,加上国内质量监管存在薄弱环节和漏洞,使得一些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流向国际市场,已经严重损害了"中国制造"的形象。尽管这些问题产品在中国超过万亿美元的出口中仅占极少的一部分,但却在国际市场上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中国相关产品出口。以广东对美出口水产品为例。由于产品质量屡遭质疑以及技术壁垒的提高,2007年上半年,广东对美国出口水产品5976吨,价值12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76.6%和79.2%,平均出口价格为2008美元/吨,下降11.6%。美国对我国水产品的附加进口控制措施要求更加繁琐,严格的出口检测使我国出口企业成本大大增加,甚至面临丧失出口市场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产品频频出现"质量质疑"的同时,与中国争夺市场的一些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却在出口产品质量上悄悄下功夫,如印度、巴基斯坦等,这些国家的商品正逐渐受到国际市场的欢迎。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规范企业出口行为、维护"中国制造"的国际声誉,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