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察排爆“尖兵1号”机器人列队我国后备军
[ 2007-05-28 09:20 ]

民兵和“尖兵1号”组成新的战斗集体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2007年初,我国第一支由民兵组成的智能侦察排爆机器人分队在四川省自贡市组建。这台名叫“尖兵1号”的机器人可完成战场侦察、排爆、攻击目标等战斗任务。

5月15日,四川省民兵预备役人员爱军精武比武活动正在紧张进行。

野外练兵场上,一场解救人质的战斗打响了,自贡市民兵应急分队快速出击。

“不许动,举起手来!”随着一声大喝,几十名全副武装的民兵将枪口对准持枪“歹徒”,人质安全获救。

这时,考核指挥组临时出了新情况:“歹徒”在附近安装了3个爆炸装置,有自制地雷、定时爆炸物,并含有有毒气体,必须迅速排除。

危险时刻,民兵们想到了新战友——“尖兵1号”。

“3号目标区发现爆炸物,请派‘尖兵1号’前出排除爆炸物!”接到指令,操作手卢涛等3名民兵迅速打开指挥仪,为机器人“尖兵1号”安装好备用电池,调试对接信号。

笔者在现场看到,随着“呜”的一声,智能机器人以每秒2米的速度迅速靠近目标。

“前方有一水坑,从左侧绕行。”听到操作手发出的语音指令,机器人立即启动超声波定位检测系统,准确地从左侧避开水坑。

“‘尖兵1号’,可疑爆炸物是一红色方块物体!”操作手再次发出语音指令。机器人靠近红色方块物体后,将可疑物的外观图像传回到指挥仪显示屏上,并不时调整摄像镜头角度,利用激光系统将测得的可疑爆炸物的尺寸数据传给操作手。

自贡市某科技公司高级工程师、民兵分队长刘福军告诉笔者,“尖兵1号”是他和10名民兵经过半年的艰苦攻关研制出来的,虽然是轮式的,却可以在斜坡、弯道和人群中穿行,能在1.5米宽的巷道里回转,最快时速达到每分钟120米。在它的躯体里,安装有行走和侦察彩色CCD摄像机各一台,语音颜色识别模块,以及卫星定位、力传感、夜视红外等20多个技术模块。

今年2月,得知自贡市某科技公司研发的机器人性能优越,自贡军分区及时在该公司编组成立了这支民兵分队。笔者了解到,这台编号为“尖兵1号”的机器人可以代替人搬运、转移爆炸物及危险品,引爆销毁炸弹,代替侦察人员进行实地勘察,既可识别物体颜色,听懂人的语音,还能准确测量目标距离和形体大小,判别危险物品的品种和性能,装上霰弹枪还能射击,真正实现了人机对话、人机一体。

军分区政委吴保安向笔者介绍说:“下一步,民兵分队还要进一步研发系列机器人,把轮式行进改为人腿式行进,可以爬楼梯、越壕沟,并实现超远距离控制指挥。”

走进指挥部,3台电脑清晰显示出“尖兵1号”的工作状况。“只要机器人开始工作,电脑就进入控制状态,现场情况一目了然。”民兵们欣喜地介绍说。

这时,指挥员再次下达命令:“有群众在附近活动,立即转移爆炸物。”电子屏幕显示,机器人“尖兵1号”灵敏地抓起爆炸物,迅速离开现场…… (来源:解放军报 编辑:陈凡)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