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环球娱乐时尚>影视吧>影视评论
《西岳奇童》悄悄变了味道

[ 2006-07-06 15:45 ]

 

对很多上海观众而言,去看《西岳奇童》不仅仅是去看一场电影。

他们要看看自己20年前的一段童年,一段念念不忘的无忧时代,一段听到“重那么一丁点”就可以心领神会笑出来的回忆。

6月30日晚上,坐在电影院里看完整版《西岳奇童》的大人,比小孩子更多。而后排一位不起眼的中年人,便是这部电影木偶剧的导演和编剧———胡兆洪。

他已经做好准备,以这本用最简单方法制作出来的动画片,迎接赞扬和质疑。

CG拼不过20个“表情头”

看到私塾里“坏小孩”牵着小黄鹂的引线,挑衅前排的沉香,一股熟悉感扑面而来。小黄鹂翅膀和鸟身上三条透明细丝线隐约可见,绒布裁制的翅膀,犹如20年前我们熟悉的《西岳奇童》上集。沉香、朝霞姑姑、霹雳大仙、二郎神和土地公公,就连守山门神,也都按照20年前的原画稿制作,分毫不差。

摒弃了简捷轻松的CG动画制作方法,导演胡兆洪重拍《西岳神童》,用的是最原始的木偶制作,一格一格摆出画面拍摄。这样做,耗时耗力,并不讨好。

“启用20年前的老套方法,为的是在视觉上保持《西岳奇童》上篇的原汁原味。”导演胡兆洪说,“影片完全抛弃CG技术,以原始手段制作木偶,搭建大量场景和道具,只有一些云雾和火光,动用了一点点电脑特技。”

而主角们的脸,全靠技师手工制造,再套上木偶脖子。美术设计师孙大衡翻开他黄沓沓的笔记本,一一指出:“导演规定,沉香必须有20个表情头,哭、笑、大笑、平常、怒、生气……三圣母有16个表情头,霹雳大仙有11个,观众在影片中看到他们传神的表现,都由这些‘呆木头’刻画出来。”

“老技术”照样吃香

听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要重拍完整版的《西岳奇童》,许多当年工作的“老技术”们都回来了。完整版的摄影袁炽昌和美术设计孙大衡,都是跟随靳夕导演制作上半部《西岳奇童》的老班底。

“1984年拍完《西岳奇童》上部,我们就搭好了下半部的景观,但是厂里突然改制,拍片的事情就被耽搁下来,一拖,二拖,后来靳夕身体不好,就没了拍下去的声音。靳导生前最后的时刻,还提到这个片子,说没拍完是个遗憾。”搞摄影的袁炽昌从美影厂退休后,还琢磨着《西岳奇童》,听说片厂要重拍,立刻提出加入剧组。

而年轻时制作过沉香、杨戬的美术设计孙大衡,如今重新粘起霹雳大仙的白绒线胡子,感慨良多。

“这些木偶,都保持了当年带有京剧脸谱的感觉,衣服和装饰,也都充满民族味,让人回到中国动画片全盛时代的感觉。”

用“节奏”平衡“艺术”

影院里的孩子看得兴致勃勃,但是20年前看过上半部的成年观众,却有不少带着疑惑和感慨走出电影院。他们记忆中的《西岳奇童》,在完整版中,已经悄悄改变了最初的味道。重拍的下半部,明显比上半部节奏紧张,添加了更多打斗场面来取代原来温情脉脉的工笔勾画。

导演胡兆洪说,当年靳夕拍《西岳奇童》上集,创作时间充裕,而且有许多艺术家和他讨论剧本、修改细节,“那个时代的审美情趣,更偏向艺术,导演在57分钟的动画片中,运用了很多反复和细节描摹。”

如果他按照这个节奏和拍摄方法继续,完整版非超过2个小时。而如今的小观众,在胡导看来,肯定不能接受这么慢节奏看了想睡觉的动画片,“他们平时接收的资询和信息,比20年前的孩子,多得太多”,为迎合这些小朋友,下半部的惊险打斗和大场面“劈山”势在必行。

“我希望用节奏感和大量信息,来平衡上半部缓慢的行进,尽量用贴近市场的创意,来演绎一个完整的《西岳奇童》。”(来源:申江服务导报)

 

一周新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