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环球娱乐时尚>赏乐吧>古典乐坛
名团、大师、力作共谱“艺术之春”(图)

[ 2006-05-08 15:06 ]

 


 倾听.上海———上海交响乐新作品音乐会展示创作者心中的上海

环球在线消息:5台新作品音乐会、9项比赛、34台演出共襄盛事。

5月5日,一年一度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在沪开幕。作为上海上半年度最重要的艺术盛事,今年的“上海之春”将在12天里举办5台新作品音乐会、9项音乐比赛和34台不同风格的音乐演出。不论是青年钢琴家以演奏肖斯塔科维奇等大师的巨作表达对名家的敬意,还是新上海人用创作的交响乐展现他们对的上海印象,名团、力作都将使五月初的上海如入“艺术之春”。

爵士女伶咏唱黄浦江畔

5月1日,“2006上海国际爵士周”率先在东方艺术中心开幕。黄浦江畔有着80年的爵士传统,对于那些经脉中傲立着爵士风骨的乐迷来说,能听到纯正的爵士之音自是一桩赏心乐事。首先登台的是美国老牌“爵士歌后”塞琳娜.琼斯。沙哑磁性的嗓音是她的铁打招牌,无论是被形容成“豆沙嗓”还是“烟熏嗓”,以纯声乐的审美角度来看,塞琳娜.琼斯的声音就是后工业时代的产物,而她的歌声却在低沉与沙哑中婉转迂回,似有一种温暖而又倔强的情绪在声带与喉头流动。能与BillieHoliday同台的塞琳娜.琼斯果然资历不凡,在摇曳间却将传统爵士的那般淡定慵懒悄然轻拂过歌迷的心头。从JAZZ、BLUES到POPS,琼斯在轻声低语间玩味世态,熟悉的曲调与磁性的嗓音足以包容所有情感。

如果说塞琳娜.琼斯的爵士属于怀旧,那么第二天出场的蕾内?玛丽声音就属于现代。这位曾在爵士乐坛惊鸿一瞥的女歌手却在顶峰期退隐回家相夫教子,重出江湖已是十多年以后。与琼斯的怀旧风格不同,玛丽更看重现场的即兴发挥,她的嗓音高亢明亮而又充满穿透力,一如现正走红乐坛的其他美国女歌手,低音浑厚流畅,高音也张弛有度,听不到半点声嘶力竭的破音。玛丽的现场表演充满征服力,自由而不放肆,在抑扬顿挫间把爵士乐的血液渗入听者的皮肤、经络——如若闭眼静听,能听得到自己的血脉随旋律跳动的脉搏声。

连听了几场爵士女伶的优雅吟咏,5月4日爵士周的闭幕演出却充满了新奇和怪诞。法国“魔法酋长”和瑞士“爵士五重奏”同台炫技使非洲爵士和欧式爵士交融荟萃,而旅欧琵琶演奏家杨静又为这种音乐对垒带来了东方韵味,琵琶、萨克斯、贝司、长笛、打击乐、电子合成器……形形色色的音乐元素交织在一处,又带有几分FUSION的意味。

选手名家云集手风琴周

作为2006“上海之春”的“节中节”项目,“2006上海之春国际手风琴艺术周”5月2日在商城剧院开幕,这也是我国迄今举办规模最大的手风琴国际性活动。在为期5天的活动中,来自世界各地的500多名选手和来自9个国家的17名手风琴演奏家齐集申城,举行了国际论坛和7场专场音乐会。在这场盛会里,巴扬琴、键盘琴、班冬纽琴、迷迪琴、传统琴、自由低音琴先后演绎了古典音乐、现代音乐、南美探戈、法国缪塞特、美国爵士、俄罗斯民歌等各种风格的曲目。

作为今年国内唯一国际性手风琴赛事,国际手风琴艺术周包括国际手风琴家音乐会、国际手风琴比赛、手风琴国际高峰论坛三大活动。围绕着“手风琴音乐在中国的多样化发展”的主题,六场手风琴音乐会先后在商场剧院、艺海剧院、静安寺广场上演。开幕演出还未开始,来自俄罗斯的两位演奏家阿列克塞和尼古莱已在剧院前的广场上开演,之后手风琴演奏家帕维尔.费纽克、彼特.索阿维、维克多.罗曼科、杰龙.理查、西里尔.布朗夏纷纷向观众展示了各自的“键上绝活”,曾获得过俄罗斯“突出艺术贡献奖”的手风琴大师维克多.罗曼科还即兴演奏了中国《牧童短笛》与俄罗斯《卡林卡》的变奏曲,音乐会最后以美国演奏家彼特.索阿维与万方青年交响乐团合奏的班冬纽协奏曲收尾。

皮特.斯瓦维巴扬、简.刘易斯.诺通、安东尼奥.曼奇尼、帕维尔.费纽克、杰龙.理查和西里尔.布朗夏等手风琴演奏家和乐团在5天里举行了数场专场音乐会。而来自俄罗斯、美国、乌克兰、塞尔维亚、法国、德国、越南的数十位专业选手和国内各音乐艺术院校的手风琴专业学生报名参加了十个组别的国际手风琴比赛,200多位来自全国的手风琴专家、学者、教师也到上海进行观摩。

交响乐谱写“上海印象”

5月5日,本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开幕式音乐会“倾听.上海——上海交响乐新作品专场音乐会”在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奏响,上海交响乐团分别演奏了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三位作曲家周湘林、叶国辉和赵光的交响序曲《海上晨曦》、大提琴与乐队《致莫扎特——一个上海作曲家的随想》和交响组曲《上海印象》,这三部都是“上海之春”的最新委约作品。

从去年开始,“上海之春”参照国际音乐节的普遍做法,委托青年作曲家进行创作。今年的三部作品都以上海作为背景,从上海的历史入手创作,而且三位作曲家都是“移民”上海十多年的“新上海人”———周湘林来自湖南,叶国辉来自湖北,赵光来自辽宁。融入了上海的他们早已熟悉了这座城市,而他们看到的上海是充满活力的。虽然几位作曲家都非土生土长,但这几部作品都带有浓郁的本土特色,尤其是《上海印象》中还加入了《四季歌》、《天涯歌女》、《苏州河边》等很多上海人熟悉的旋律,连黄浦江的水声和海关大楼的钟声都清晰可闻。周湘林说:“‘新上海人’因为是外来者,对于捕捉上海脉搏更加灵敏,扎根于此的欲望和对城市生活的体会也更加强烈吧。”

在三部音乐作品上演的同时,另一台开幕演出———原创歌剧《雷雨》在东方歌剧厅上演。《雷雨》是上海歌剧院历时数年打磨的作品,2002年曾以音乐会形式夺得了“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音乐创作一等奖。这部歌剧把原作四幕浓缩为两幕,身兼编剧、作曲的莫凡抽取了最具表现力的线索,转换人物的视角,通过女主角繁漪与周萍、周朴园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揭示出封建家庭对女性的压迫和迫害,出演“周萍”的是男高音歌唱家魏松、出演“繁漪”的是旅美女高音歌唱家高曼华。歌剧《雷雨》的上演也拉开了上海歌剧院院庆50周年系列活动的序幕。

青年钢琴家向大师致敬

昨晚,旅美指挥家叶聪和青年小提琴家黄蒙拉联手在上海音乐厅上演了一台“呈现——世界当代音乐新作专场音乐会”;而在今晚,青年钢琴家孙颖迪将与英国指挥家斯蒂芬.阿斯勃瑞合作“向大师致敬系列——布里顿作品专场音乐会”。两位出自上音的青年演奏家将在上海之春的舞台上演绎当代作曲家的作品。

很多演奏家都习惯演奏已故作曲家的作品,而旅美指挥家叶聪对这种现状十分困惑:“大部分听众甚至乐团都面临着从贝多芬、莫扎特直接跳到谭盾、陈其钢的风格巨变,而中间被跳过的现代作品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断层,特别是20世纪上半叶的作品对于观众来说基本是一片空白。”黄蒙拉承认自己很少演奏当代作品,几乎没有关注过还在世的作曲家的作品。“作曲家的思想往往是超前的,所以难免总是在过世后才得到世人承认或追捧。我演奏的曲目只到肖斯塔科维奇、巴托克为止,再往后就有些难以理解,20世纪音乐确实是个断层。今年的当代系列音乐会就是给自己一次很好的补课,将对了解世界严肃音乐的发展轨迹、完善和拓展音乐欣赏视野很有帮助。选择这些不晦涩又有内涵的当代作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之后的现代作品。”青年钢琴家孙颖迪也对即将演奏的布里顿作品并不很熟悉,这些作品甚至在欧美也少有演出。 (记者:王晨/文 祖忠人/图 来源:新闻午报)

 

一周新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