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环球娱乐时尚>音乐综艺>古典乐坛
史话17世界英国歌剧

[ 2006-03-28 13:51 ]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17世纪末的英国歌剧十分崇尚外来艺术,他们很乐意接受意大利和法国的音乐艺术,而本国的歌剧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17世纪40年代,正值英国共和政体时代曾一度发动了“清教徒运动”,停办教会所属的音乐学校,许多教堂的音乐设施遭到破坏。这一运动也波及到了戏剧领域,舞台剧被禁演,但歌剧由于被看作是音乐会,因此可以悄悄地上演,那就是在路特兰剧院,仿照古代形式,用朗诵及音乐演出的《第一天的音乐会》。所谓古代形式,意指1600年,意大利佛罗伦萨一般人士所用的宣叙调及古典音乐。促成此事的有威廉·载夫南特爵士,也许因为他在巴黎听过一些意大利式的歌剧,因为他在法国随跟随查理一世的皇后很久。但是这种所谓“第一天的音乐会”,只不过是一个试验,看看能否通过禁演普通话剧的当局这一关而已。载夫南特后来荣膺英国的桂冠诗人,《第二天的音乐会》剧本就是他写的,数月之后,载夫南特在英国演出了第一部歌剧《罗德之围》,剧中所用的对话,自始至终都是有音乐伴奏的,音乐部分是洛克、科尔曼、劳斯、库克、赫德森等作曲家执笔,这里面有宣叙调,但究竟是怎样的曲式,已难以查考。载夫南特曾说,宣叙调在其它国家虽大行其道,但在英国却没有它的地位。至1660年王室复辟,清教徒禁演舞台剧的禁令撤消了,歌剧可以光明正大地登台演出。许多剧院纷纷重新开业。在此以前正式歌剧只是偶尔演唱,也并非模仿意大利或法国式的古典神话为题材,都是有关民族利益的为主题,如《西班牙对秘鲁人的残酷与虐待》、《德拉克爵士的故事》等。

由于英国歌剧的先天不足,虽有古老的音乐传统,但与意大利、法国相比,歌剧作曲家相当匮乏。而英国王室热衷于欧洲大陆方兴未艾的歌剧,他们宁可花钱邀请法国和意大利的歌剧作曲家赴英工作,也不关心和支持本国的歌剧创作,所以法国和意大利的歌剧在英国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

17世纪末的英国歌剧终于度过了艰难而漫长的孕育期,远在中世纪,英国就产生了假面具舞会、哑剧等艺术形式。到17世纪初,假面剧作为贵族圈内的一种娱乐表演形式风行一时,即使在内战期间,假面剧仍活跃在上层社会交际场合。这一时期的假面剧中有包括宣叙调在内的独唱、重唱、合唱、舞曲和各种器乐曲,实际上是一种“准歌剧”的形式,但朗诵式的道白在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种综合各种艺术表现手段的音乐戏剧体裁,在英国戏剧中居主导地位,16至17世纪之交的莎士比亚戏剧就具有这样的风格。当时著名的假面剧有1634年上演的《科马斯》和1653年上演的《丘比特与死亡》。1684年,约翰·布洛 (1649-1708年)的假面剧《维纳斯和阿多尼斯》问世,这是英国第一部从头至尾都是演唱的田园歌剧,带有法国和意大利歌剧的明显痕迹。此剧的序曲和序幕是法国式的,咏叹调和宣叙调则是意大利美声唱法和英语歌词的结合体,全剧音乐具有纯正浓烈的英国风格。

宫廷作曲家亨利·珀赛尔

真正翻开英国歌剧史第一页的是布洛的学生亨利·珀赛尔 (l659-1695年)。珀赛尔童年时就参加了王室礼拜堂的唱诗班,20岁时任威斯敏斯特教堂的管风琴师,后来他成为一个宫廷作曲家,并在皇家的音乐机构中担任一些其它的职务。当王室成员过生日或其它喜庆节日而需要节庆音乐时,他都要花费掉大部分创作精力。珀赛尔的创作领域相当广泛,几乎包括了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而其中最重要、最富于历史意义的是歌剧音乐或称戏剧音乐。

珀塞尔的一生是在王政复辟时期度过的。在珀赛尔短暂的一生中,共创作了49部戏剧音乐。最重要的几部作品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五年中创作的,其中有《女预言家》(1690年)、《亚瑟国王》(1691年)、《仙后》(1692年,根据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改编)、《印度女王》(1695年)和《暴风雨》(1695年)。这些音乐之所以称为戏剧音乐而不是歌剧音乐,原因在于这些作品是接近歌剧体裁的带有序曲、独唱、合唱和舞曲的话剧,也就是17世纪英国人所认为的歌剧。珀赛尔创作的这类戏剧音乐,二般篇幅较短,严格地说属于插曲的性质。但在上述的几部作品中,音乐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珀赛尔创作的真正意义上的歌剧只有一部,即1689年完成的《狄朵与埃涅阿斯》。这是根据古罗马诗人维尔吉的神话史诗,为一所女子寄宿学校创作的歌剧。《狄》剧的情节比较简单,全剧只有四个主要角色,篇幅也很短,整个演出时间为一小时。这部歌剧的音乐是英国民族音乐与欧洲大陆歌剧音乐成功结合的典范,也代表了珀赛尔的创作风格。《狄》剧的序曲是法国式的,主调音乐的合唱带有明显的法国小步舞曲的节奏,但音乐的旋律要比吕利的曲调更美妙。剧中的许多歌曲旋律自然流畅,具有浓郁的英国本土音乐的独特风韵,如《亲爱的,继续您的征服吧》、合唱《走吧,水手伙伴们》与《垂下的翅膀》等,都是声乐作品中的上乘之作。《狄》剧最后一首也是最出色的一首咏叹调是狄朵的《当我人土时》,它借鉴了意大利歌剧音乐的创作手法,技术手段和音乐形象十分完美,特别是在“记住我”一句达到令人心碎的高音G,使人听后难以忘怀,表现出了极大的艺术感染力,成为17世纪歌剧咏叹调的经典作品。

珀赛尔歌剧的特点:

珀赛尔歌剧的特点是;既接受了意大利、法国歌剧音乐的影响,又采用了英国民间曲调,从而形成了独创性的英国歌剧风格。珀赛尔的作品个性鲜明的和强烈的激情,具有悲剧的思想深度和表现力度;他创作的宣叙调和咏叹调,独具匠心,而且感情丰富细腻,合唱曲部分气势宏伟。作为一位英国作曲家,最伟大的成就是,成功地创作了适应英文歌词的重音、速度、节奏和符合英国人欣赏习惯的戏剧音乐旋律及“英国式”的艺术形象。正如后人所评述的那样:“要想更好地了解珀赛尔,应该在英国听他的歌剧演唱,这种语言如此特殊的重音,赋予音乐家奇特的旋律和形式”。

珀赛尔在最艰难的时期,担负起了最艰巨的使命,并取得了最杰出的成就。他为英国歌剧及音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珀赛尔以后,英国的歌剧舞台重归寂静,珀赛尔的事业后继无人。令人遗憾的是,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英国的歌剧舞台基本上是外国作品和外国作曲家的展台,英国观众的掌声只能无奈地奉送给外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