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评|中国观察|网友热议|财经评论|影视书评|
  精彩推荐 英王室宣布威廉王子2011年大婚|索马里成“全球最危险国家” 亚洲多国进前十|两匹公马为称王择爱决斗|
评论>本网专栏>怀特夫妇>评论最多专栏文章
“美中之间兆亿级债务-股权交易”
2010-11-17 09:43:20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美国经济全球化的下一阶段必将是“互惠的经济全球化”。2010年,高达亿万美金的美国国债和中国外汇储备必将向股票和与原本由美国政府持有的美国公司债务转化,而这也将拉开美国经济全球化下一阶段的序幕。中国执政者需要帮助美国的执政者从目前美国危机的深渊中走出来,不过,美国的执政者需要接受21世纪经济新格局。商业周刊估计,在2004年,美国在全球GDP中占28%,这一百分比在2025年将降至27%,在2050年将进一步降至26%,中国的份额将从4%增至15%再至28%。美国经济危机加剧了原本渐进的趋势。中国的人口比美国多5倍。

拥有如此多的人力资本和如此大的国内市场,其经济规模很可能将比美国大五倍。本文中介绍的“互惠的经济全球化模式”是快速启动2010年美国的经济和就业复苏,加快美国GDP增长速度,增强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创造可持续就业增长的不二法门。通过将美国和中国持续的经济成就结合起来,这两大经济力量在世界国家安全中的势力也必将增强。正如Thomas Barnett的新作《伟大的力量:布什后的世界和美国》和 John and Doris Naisbitt的近著《中国的大趋势:构建新社会的8大支柱》中所解释的那样,美国的执政者需要立即为当下和未来的现实做规划而不是一味沉湎于过去。

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也是全球最大的进口国。尽管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它目前的GDP增长速度仍然高达11%。除非Obama总统提出对中国真正互利友好的政策,否则美国经济和就业的复苏不会出现“V” , “W” , “U” ,哪怕是“L”型增长。美国经济的损失已经过于庞大并在持续膨胀。此外,这种损失难以估量进而使得当下对其无从下手。我们现在正处于对国际经济和贸易体系以及政府有效运作的信任危机的初期阶段。我们必须对这一迫在眉睫的危机予以关注,因为信任只能通过“体制大规模的改变”得以重塑,而这恰恰是Fareed Zakaria 在 2009年1月的新闻周刊中呼吁的。新的美国互惠经济全球化政策目前至关重要,它将震惊并重塑全球资本市场和美国消费者及商业的信心。美国联邦储备局局长Bernanke和财政部部长Paulson 于2008年9月16日宣布,若没有迄今为止政府对美国及全球经济累积达7520亿的应急干预,美国的经济体系将会崩塌。而在这一声明发表前, 19个国家年度GDP累积总和约是60万亿美元。美国GDP的70%依靠居民消费,而消费又依靠房产市值的增长。根据美国联邦储备局提供的信息,美国家庭拥有的房地产的价值在2006达到25万亿的最高峰。那是当时美国GDP的两倍,全球GDP 的一半。然而,2010年2月23日的市场观察上的一篇文章指出,1130万美国房屋所有者或者说24%美国人的贷款持有者在房贷上的欠款比他们的房屋市场价值还要高。据估计,这一比例将会进一步上升至50%的美国贷款持有者。另有 230万美国贷款者家中有不超过5%的股票,如果房产的价格进一步下跌,这些股票也将荡然无存。2009年第四季度,房屋的市场价格超出他们贷款值的抵押贷款者已经增长了62万,而房屋是他们的抵押保证。美国已经出现了了金融、经济、就业三重危机交互作用的恶性漩涡。美国全国失业率依官方统计是10%,这一比率在某些州更高并可能继续增长。

面对诸多的问题,美国的政客们却对于摆在眼前的这一金融危机,或甚之,国家安全危机无计可施。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010年,在高失业率和经济危机中挣扎已久的人们终于看到了一线新的曙光。正如哈佛大学的尼尔弗格森教授在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上指出的那样,无论是美国政府还是商界对于可预见中的债务市场的突然崩盘都显得无能为力。10年1月11日的金融时报刊登了一篇名为《破产或许对美国更好》的文章,文中便提到美国应当尽可能快地违约并t拖欠其所欠下的债务。马丁沃夫在09年7月9日的金融时报中撰文表示:“中国帮助美国符合其本身的利益。”在他看来,中国选择积累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一个巨大的错误。现在的情况是,如果中国要保证他的这些外汇储备不至于成为一纸空文,它就必须动脑筋以调整全球收支平衡。如果中国以及其他那些拥有贸易顺差的国家既想获得丰厚的贸易盈余,又想同时保持大量的对外债权,他们就必须意识到违约或破产是必然会发生的。对于这些国家而言,想要鱼和熊掌兼得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必须从中作出取舍。中国的政客和商人们习惯把这种逼迫性的选择称之为“强盗式的思维模式”。事实上,如果美国真的宣布破产,那么不仅美国自身的名誉将受到毁灭性的打击,整个资本市场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验。

中国人民不可能就这样将如此巨大的债务一笔勾销,美国政府也不会如此随便地将自己的信誉付之一炬。两国必须要寻求一条新的出路。稍微懂一些美国法律的人都知道,如果美国政府破产,他们就必须将绝大部分的财产支付给债权国,并且要以剩下的那小部分资金来重启美国经济复苏腾飞之路。不用想都知道,美国人才不会那么傻。

奥巴马总统宣布他正在推动与中国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而这些都需要新的政策来支持。然而美国政府却仍在死守那些古旧过时的对华政策。所幸的是,奥巴马已经发现了过去政策的弊端,这些政策不仅过时,而且完全不能解决美国当下的经济与社会问题。在2010年1月10日华盛顿邮报刊登的一篇有关经济危机的报道中奥巴马总统指出:“我们唯一不能做的事便是因循守旧。过去的那些政策为我们埋下了祸根,使得我们在经济危机中蒙受巨大的损失。今天,我们必须摒弃这些导致我们失败的缘由,寻找新的出路。”然而也有人持不同看法。丹尼〃德雷兹在2009年5月20日的《新闻周刊》上表达了他的不同意见。他认为这一代的领导人显然还不能接受自己(美国)的世界经济领袖地位被他国所取代。但是,正如一名退休的美国国务院官员所说,美国正在与一个全球性的超级大国打交道。这个力量与苏联不同,在接下来的10年内它都将对外生产,对外消费并对外武装。我们还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对付它。

中国中央党校翻译并出版了一本名为China & America’s Leadership in Peaceful Coexistence的新书,其中文标题可译为《奥巴马执政后的中美关系:应对共同挑战》。《致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主席胡锦涛的外交关系白皮书》总结形成了一个研究中美关系的新学派,该学派融合中美两国立场并为21世纪中美关系的成功出谋划策。这本书已在2009年递交给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发改委,中国现代国际关系学院,中央党校,中国日报,人民日报,和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并在www.CenterACP.com.上有免费下载。该书为21世纪的和平提供了新的总体战略和概念框架,这正是Fareed Zakaria 2008年11月28日在新闻周刊上所呼吁的。

美国总统奥巴马尚需证明美国对华新政在地缘政治,经济,商业及就业等领域能取得短期和长期的利益,以求中国执政者的鼎力相助。为了获得中美两国国内的足够政治支持,总统奥巴马可以宣布他已经开始把价值至少一兆美元的美国债务转化为美国国内的中国资产投资。这对于在经济和失业危机中遭受重创的美国各州及城市维系和创造工作岗位是很有必要的。这一举措将使汽车,石油,银行,保险,医药,环境保护,能源等其他部门获益良多。

为使资本市场迅速重拾信心,我们首先需要落实的是让中国汽车公司的子公司与欧盟国家如英国或卢森堡合并组成新公司,新公司将被命名为“全球汽车公司”。新组建公司将从美国政府手中并购通用汽车45%的股份。另外,公司45%的股份将会被通用汽车公司原股票和债券持有人拥有,以交换他们在通用汽车中现有股票及债券。在首次募股之前,“全球汽车公司”10%的股份将掌握在像沃伦巴菲特,员工退休基金以及中投公司等金融投资者手中。此外,“全球公司”将在中国及世界各地主要股票交易点挂牌上市。“全球汽车公司”45%的股份将无疑超越通用汽车原有同等股份所能企及的市值。资本市场将会认识到全球汽车公司有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取得成功,从而解决当今中美汽车制造商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全球汽车公司以及其他类似盈利性制造商的关键特征在于其能在市场销售地源源不断地制造汽车产品,销往北美的就能在北美制造,欧洲的就能在欧洲制造,亚洲就在亚洲,以此类推。此类公司在为其世界各地股东分红的同时,将能力助中国汽车公司走向世界,并同时能为美国公司带来中国式持续高收益战略,实属首例典范之作。此类新型合资公司模型在《新中国式商业战略:中美公司的全球性伙伴关系》一书中有详尽阐释,此书有中英文两种版本,现已公开发行。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1911年以来胸罩的百年演变
自从胸罩百年前发明至今,它给了女性最贴心地保护,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 >> 详细

论坛
盘点世界上最另类旗帜
世界上有一些旗帜,图案另类、配色怪诞,但却让人印象深刻。这里介绍其中最有趣的15幅。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