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危机:一个并非不真实的故事(十)
[ 2008-10-22 10:17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103下午,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大卫·麦考米克(David McCormick)办公室。CNBC正在直播救助法案表决过程。结果刚出,电话铃声就骤然响起,是美国财长保尔森:大卫,法案终于通过了。但令人担忧的是我们已错过了救助的最好时机,市场信心已极度匮乏。你尽快到外面跑一趟(road show),争取得到那些持有大量外汇储备国家的理解和支持,尤其是中国。中国购买美国国债,肯定能提升其他投资者的信心,如果中国能增加在美国股票和债券市场的投资那就更好。现在想来,如果中国投资者购买或控股一两家华尔街金融机构,把“红旗”插在华尔街上,也许我们能更早达成救助共识,也不至于耽误这么多时间,搞得情况这么糟。时间紧迫,祝你好运……

麦考米克当然明白保尔森的意思,但事关重大,他觉得也有必要找联储多了解点情况。回想起9天前,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来纽约参加联大会议并与金融界人士座谈时,纽约联储主席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曾代表美国政府表示:在当前世界经济下滑的形势下,人们更重视中国发出的信息;中国是全球经济金融稳定和信心的来源。麦考米克拨通了盖特纳的电话。

“我们要争取更多的外国投资者和各国央行的支持。你对中国怎么看?”

“我觉得,中国和美国尽管存在竞争,但两国经济具有较好的互补性,有很多共同利益。从近期的多次国际事件来看,中国表现出确实是重要的利益攸关方(Stake holder);而且老百姓每天都在用中国的商品,中国人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价值,民众对中国也比较认可;更为关键的一点是,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最大,增长迅速,又基本没有受到这次危机的冲击。因此,我认为中国是可能的盟友,我们应该尽力争取中国的支持。这几天,我也不断接到华尔街巨头的电话,他们也一致认为我们应该找中国。尤其是摩根斯坦利董事长兼CEO麦晋桁还表示非常希望中国投资者进行投资。”

“那其他国家呢?”

“日本跟我们合作很好,外汇储备也很多,但近十年来经济一直没有起色,而且受这次危机的影响也较大;俄罗斯、中东等经济结构单一,油价上涨让他们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但随着油价下跌,未来可能难以为继,更何况俄罗斯在南奥塞梯问题上已经与我们积怨过深。中东则因为恐怖主义问题很难得到民众认可。一个个数过来,主要还得看中国。”

事实上,从接管两房,到救助AIG、再到出台救助法案,麦考米克一直在同中国各方面保持着良好的沟通渠道,以稳定中国人对美国的信心。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有美国财政官员表示,财政部和美联储之所以接管两房,就是为了向持有1万亿美元美国债券的中国保证,美国的证券很安全。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麦考米克紧急找来了助理,了解中国的反应。

 情况有点复杂。中国民众很关注我们的危机。网上论坛讨论都很激烈,不少人认为我们的经济将陷入长期结构性调整,经济霸权迟早会消失,美元也必然失去全球货币地位。甚至有人提出,现在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为什么不趁机美国?

如果中国真的开,美国会怎么样呢?麦考米克不敢去设想其后果。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截至8月,中国持有美国国债余额为5410亿美元,占所有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国债余额的比例约为20%,是美国国债的第二大债权国。此外中国还持有很多其他美元资产。中国的一举一动是风向标,不仅直接影响价格,还影响国际市场对美国的信心。如果中国抛售美国国债,将严重打击投资者信心,美元可能崩溃,美国经济将硬着陆,陷入深度衰退。其恐怖程度甚至可能超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想到这,麦考米克不禁打了一个冷战。

那中国会怎么样呢?一方面,美国经济深度衰退,美元暴跌,意味着中国超过万亿的美元资产迅速缩水,甚至化为乌有。另一方面,出口一直是中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其中对美国的出口占总出口的比例接近1/4,中美经济的互补性很强。一旦美国深度衰退,全球经济也会被拖下水。不仅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停滞,对其他国家的出口也将剧烈下降。中国经济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大批出口导向型企业倒闭。随之而来的是就业率大幅下降,沿海地区1亿多农民工可能被迫返乡,城市化进程倒退,甚至出现社会不安定。

想到这个后果,麦考米克稍微有些宽慰,他知道中国人不会不明白两败俱伤的道理。2004年,时任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对中美经贸关系有精辟的分析。他把充满变数的中美关系描述为新时代的金融恐怖平衡模型(A balance model of financial terror,类似于冷战时期的保证相互毁灭的理论延伸。萨默斯认为,中国如果停止购入美元将导致美元崩盘,而这又将影响中国经济奇迹赖以存在的根基——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和全球经济的稳定,因此中国不太可能采取反美元的立场。同理,美国也不会因人民币估值过低而实施严厉制裁,因为这会导致美国通货膨胀、利率上扬和经济衰退。这就是所谓的“金融恐怖平衡模型”。实际上,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金融体系。中国持有巨额美元资产,希望美元价值相对稳定。而美国则极度依赖于中国提供的融资。美国经济深度衰退、美元崩溃不符合中国的最大利益。中国国家财富的消长、实体经济的走向与美元的命运、与这场金融风暴的走向已经联系在一起。

仔细想想,中国方面最近的表态还是非常正面的。922,美国金融市场已经风声鹤唳,布什总统通过电话向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寻求支持,胡锦涛表示:“我们注意到美国政府为稳定国内金融市场已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希望这些措施能够迅速见到成效,以使美国经济金融状况逐步得到改善和好转。这既符合美国利益,也符合中国利益,也有利于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平稳健康发展。”924,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在与美国金融界人士座谈时也提出:面对当前的危机,一是各国要加强合作,有关国家都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只有合力才能有力地应对危机;二是当金融和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三是中国保持强有力的、平稳较快的经济增长态势,不出现大的起落,就是对世界经济的最大贡献。再反观长期盟友欧盟,态度就远不如中国积极。同样是在922,欧盟委员会表示无法给危机中的美国更多的帮助。欧盟内部难以协调、决策缓慢,各国只顾自保,根本无暇顾及隔洋的美国。

麦考米克从中国的表态中读出了如下含义:中国意识到自身不能完全置身危机之外,将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中国不会“砸”美国,应该还会继续购买美国国债;但中国将自身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作为重心,希望美国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应对危机;中国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冒着不可控的风险,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英雄救

思前想后,中国人的表态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毕竟,政府迟迟没有拿出有效的方案,一再延误救助时机。在雷曼兄弟倒闭问题上,政府也存在误判,以为不会引发系统性风险,但雷曼兄弟倒闭后市场加速雪崩。对于救助方案,很多民众也认为是被绑架式的不得已,保罗克鲁格曼(注:他于1013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批评救助方案是“金钱换垃圾(Cash for trash)”。现在,尽管法案业已签署,批评之声仍不绝于耳,操作细则至今尚未明确。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法案通过后,美国10年期国债CDS的价格应声上涨到37个基点,1亿美元美国国债的年保费达37万美元,而1亿美元麦当劳快餐同期债券的年保费才33万美元。市场居然认为美国政府破产的可能性超过了麦当劳。还有人断言,除了印刷钞票,美国无论如何也凑不起钱偿还巨额债务,美国政府在技术上已经破产。

再想想政府最近制造的不少噪音,麦考米克觉得这趟中国之行很难开口向中国人提出更多的要求。923,美国总统布什不顾中国人的强烈抗议,打电话给达赖喇嘛,对他的健康表示关切。今天又决定向台出售总价值为64.63亿美元的武器。

到底有什么办法能够打动中国人呢?麦考米克暗自揣摩,或许此时此刻能够吸引中国的是有条件性援助”,这也是二战后西方国家青睐的援助模式,美国财政部当然深谙此道。中国会提出怎样的条件,美国又需要作多大的牺牲?他叫助手立即制定一个包括中国相关政府官员及投资机构决策者的沟通名单,并安排专门针对中国的电视媒体会议。几天后,麦考米克匆匆地开始了他的全球“公关之旅”。

109,在中国的电视媒体会议上,麦考米克慷慨陈词,表示美国鼓励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投资者进行有利的投资。1020,麦考米克抵达中国,准备在中国的三个金融重镇京、沪、港进行为期三天的游说、访问。其实,盼望中国到美国投资的不只是麦考米克。据世界新闻网报道,前美国助理贸易代表傅瑞伟(Charles Freeman III)108表示,现在中国是美国的银行,如果中国这次不伸手协助美国解困,美国会死得很惨。而知名的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主任伯格思坦(C. Fred Bergsten)则表示,如果中国现在协助世界经济复苏,将很快晋身全球经济领导地位。他还指出:部分美国国会议员过去对中国在美国的大笔投资表示反对,但是现在如果中国投资,国会将鼓掌欢迎。但是,中国政府会不会拉美国一把?美国是否有能力偿还这巨额债务?未来的全球经济形势会否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麦考米克不是经济学家,更不是研究金融危机和大萧条的伯南克,他脑海中没有清晰的图景。但作为熟知现代军事史的西点军校高材生,他想到了一段历史:60多年前,英国在与德国对抗多年后,军事上凯旋而归,经济上却已经山穷水尽。找不到资本、濒临崩溃边缘的英国除了向美国求助,别无他法。美国于是开出了苛刻的条件,最终令英国退出了世界舞台中心。如今的美国还没有沦落到英国当年的境地。但当美国疲于应付恐怖事件、对外战争、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展壮大。美国会不会正逐渐走向英国当年的老路呢?(一家言)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