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引发史无前例的三重灾难:地震、海啸、核泄漏。此去经年,生活在继续,距离那场灾难已整整一年。日本的人们还好吗?灾后重建进展如何?本期节目邀请前驻日外交官、清华大学教授一起看看地震一年后的樱花之国的哪些人、那些事。

   
 
往期外交讲坛:
访谈亮点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日报网外交讲坛节目。距3·11东日本大地震已经一年了,在过去的一年中日本的重建工作有哪些进展?日本的老百姓已经过上怎样的生活呢?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了两位专家陪我们一起走到日本,看一看日本现在是怎样一副景象?

    今天的两位嘉宾,一位是前驻日本大阪总领事王泰平,王大使,您好。

王泰平:您好。

主持人:一位是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永教授,教授,欢迎您。

刘江永:你好,主持人,谢谢。

主持人:地震、海啸已经过去一年了。在过去的这一年里,日本的灾民安置情况进展是怎么样的?这些老百姓是不是已经住进了日本政府安排的住宅区里,现在有没有无家可归的灾民呢,请两位介绍一下?

刘江永:目前就像你讲的,日本这场特大地震已经过去一年了,日本政府和当地的地方政府对灾民以及一些有可能受到核辐射影响的当地民众做了转移和疏散、临时住宅的安置。这些应该说都已经在地震发生不久就开始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在这种临时住房当中,日本的抗震棚设施基本上是一个规范化、标准化作业,里面除了有正常的起居室,还有标准化浴池、浴缸和淋浴设施。所以基本上跟生活在一般日本小的住宅里情况差不太多。

    问题是什么呢?这些居民非常想回到自己原来住的家乡,这是一个大问题,现在想回去的人大概占到50%左右。日本并不是没有无家可归者,也是有的,这个在日本地震之前就在街头,特别是一些大城市街头,东京也好,大阪也好,都可以看到。在一些公共的公园的地方,经常看到一些搭的纸壳子遮风避雨的地方,在日本过去就有。在日本大地震发生之后,这些现象在一些车站也还是有,但是还是少数。看起来比美国的人还要少一些,日本政府也是对这方面加以管理。所以总的情况来看,一个冬天过去了,天寒地冻的,日本还是没有发生因为地震灾害没有安置而冻死饿死的情况。在日本的一些住宅里面,没有人联系的孤身老人,或者是一些弱势群体,倒出现了因为长期没有人联系,最后在家中过世很长时间了,这是一个问题。

 

主持人:在日本的重建过程中除了人力、物资、内心的危机感以外,这些过程还有哪些难处呢?

刘江永:最大的难处,就是作为日本社会或者是日本的政府来说,最大的难处就是现在这个核事故所带来的后续性的影响和灾害,现在日本仍然是每天都要对核事故地区的几个县进行随时的监测,在半径30公里以内那是重点的监护,要监测。同时这里面一些人的搬迁,向里面重新回归的搬迁,目前来说还没有正式进行。这主要原因是什么呢?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大海啸、大地震和核事故之后,很多的垃圾堆积如山,这种有核辐射污染的、海水浸泡污染的大量砖头、瓦块,还有一些残骸,一些被污染的裸露的土地,这部分怎么处理,现在来说是非常的困难。这三个县按他们的计划,就是处理的最多的也没有超过8%,平均起来只是处理了5%。所以这些大面积的灾后一些废墟怎么处理,这是一个大问题,目前来说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后续的灾后重建都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就是地震完了以后马上有经济重建的高潮,都是很困难的。

    再有,核事故以后,在日本已经成为一个政治问题了,就是未来日本是不是还使用核能发电。现在来看,民意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公众是反对继续再使用核发电。可是这个核电站目前在日本发电的总量占到了30%以上,如何在将来解决不用核电站、核设施发电,将来这个日本的生活、生产供电怎么解决,这是又一个大难题。

 

主持人:王大使您认为在日本的重建过程中面临着哪些问题呢?

王泰平:教授讲的,这次灾害也是地震、海啸、核泄露的,受灾的人数大概300万人左右。当时大概有30万人无家可归,是这么个情况。一年以后基本上都得到了安置,尽管是临时性的住宅也好,这方面应该说进展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像教授讲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周边的人还是有问题的,他们回不去,已经有一部分是搬迁、安置的,但是有一些人还住在临时的建筑立面,他不愿意走,将来还是想回到自己的故乡,将来怎么办。因为污染程度很高,和切尔诺贝利情况差不多,虽然不同的是当时大爆炸以后,气浪把核放射性物质冲到的1000米的高度,辐射面很广。这次在地面和地面下水当中,周围二十公里三十公里这个地区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将来是个问题。所以在人的安置上来讲,将来还涉及到永久住宅情况怎么样,这是一个问题。

    从表面情况看,基础设施、公路、高速铁路一个月以后都已经恢复了,机场,仙台机场当时咱们看到了,当时都冲得一塌糊涂,4月份以后也重新恢复通航了。这应该说还是比较快的。现在表面上一些外国记者去采访灾区,已经看不到什么灾害景象,路面、交通设施、通信基本上都恢复了。但是人们心灵上的创伤仍然没有被抚平,财产的损失,很多的人家里的人也没了。因为这次死亡是15000多人,还有3000多人现在失踪了,尽管在海上搜寻,但现在还是没有下落。现在很多人的财产也都没了,住房也没了。更主要的这个地区是农业和渔业,他们将来的生计没有依靠了,这个就很重要。所以以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将来有一个抚恤厅,看看怎么解决,这个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这次仅仅光是东北部农业、渔业这个地方,渔业这个地方预算将到10年,肯定要长。因为这次的大地震破坏力很大,是汶川地震的180倍,所以这次的恢复时间还要长一些。

 

主持人:刚才听到王大使说到日本灾民心灵的事情,有专家说日本大地震巨大的灾难过后,日本人看起来表面是很平静、淡定,但是内心还是充满了痛苦和迷茫,甚至还会发生心理余震,两位专家有一个深度的解读吗?

刘江永:这个是必然的,尽管日本火山、地震、海啸比较多发,日本人在平时有这种心理的准备,以及一些防灾的预案和训练。但是毕竟这一次在去年3月11号发生的特大地震,在日本来说也是有史以来可以说是最严重的特大自然灾害,包括海啸以及核事故。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目前来说主要是地震灾区,地震灾区特别是受冲击最大的,应该说是宫城县,是宫城县、岩手县和福岛县,这是三个重灾区。60%的人员伤亡都是住在宫城县,但是福岛县因为有核事故,福岛第一核电站出了严重的核事故,这个地区核事故的影响可以说到现在挥之不去。除了这样一种突然来的这种家毁人亡,以及对未来的迷茫,核事故以后怎么办,就业也好、生活也好。所以在当地来说,确实心理上这种冲击、影响是相当大的,就出现一些老年人比如说在赈灾以后血压高、心脏病,因为这个导致丧生的,这是一部分。

    心理的这种承受力已经到了极点,再加上一些基础设施的毁坏和生活节奏被完全打乱,和对未来的迷茫,这种心理物质生活环境的变化,就导致一些人出现这个状态。还有年轻人也是,他们有的是一个完整的家庭,结果大海啸、大地震以后造成什么呢?家里可能就剩一个人,也很孤独。有的一些孤儿也没有父母来照顾他们。还有一些儿童,他们受到惊吓以后长期得不到恢复,晚上有时候会做恶梦惊醒,人的脾气也比较暴躁。这种状况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有的甚至心理医生说处理不好可能会伴随人的医生,这种抑郁症,还有一些精神上的问题。

    日本现在媒体也关注到这个问题,这也属于在灾后的重建过程的心理重建部分。这不光日本,任何国家发生大灾以后都有心理重建的问题,这次日本的尤其明显,也是特别值得关注的。他们也做了一些尝试,一个是集体的搬迁,集体搬迁有什么好处呢?日本民族有一个特性,他愿意扎堆,愿意有一个群体,也就是小集团。如果走的话,整村人都走,整班人都走,就没有太多心理障碍就走了。但是如果让他到一个地方去,就恐惧、陌生,没有相互的联系,就是人和人之间的纽带,这种心灵的管带,这种关爱的纽带。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可以预知,在3月11号日本发生特大地震一周年的时候,世界上如果会做公共外交的国家和团体,都会在这个时候向日方一周年大的赈灾表示对灾区的民众表示慰问,这就是一种跨越国际的心灵纽带。这个对他们民众关系的改善,以及对当地一些灾民心灵上的改善是非常重要的,谁做了谁得分,谁不做谁丢分,这跟其他国家矛盾没有人们关系。

    解决这些问题,日本政府考虑在三个重灾区的沿海部分有四万户集体的要向内陆地区、其他地方转移搬迁,长期的搬迁出去。第二组织集体活动,日本的一些老年人离退休以后要不到社会上找活干,要不在家里面自己待着。我们中国人总有老年活动站或跳跳集体舞,或打打太极拳,日本人没有这些。但现在也考虑组织起这些老年人搞活动、健身,转移注意力和长期以来的心理上的压力。当然其他还有一些其他对儿童、青少年的辅导,加入一些新的学校和集体,尽量早期摆脱心理上的阴影。

 

主持人:王大使?

王泰平:日本人可能是民族性格的特点,受了灾或家里死了人的表现跟中国人不太一样,我们看镜头的时候可能看不出来什么。我们中国人往往是情况非常外露的,非常明显的表现,比如嚎啕大哭,捶胸顿足。日本人遇到这种情况的话,你根本看不出来,这些很内向的。所以在那个时候看不到这样的表现,基本上都没有这种表现,这是一条。

    第二个,刚才教授也说了,现在心灵上的创伤很重,我们也注意到这一点。所以在去年5月份温家宝总理到日本开会的时候,主动地提出来要到灾区去慰问灾民,他一提出来以后当时菅直人首相也相伴去了灾区。当时温总理跟我们说,穿戴救灾的工作服,到了他们居民的安置点去,最先进去的最后出来的,跟这些当时的灾民、妇女、小孩直接交流,而且还画了画,就是画了一个笑脸,就告诉这个妇女,应该微笑着生活,就是应该有勇气。这是我们领导人,在这以后,据我所知,我们也请了灾区的学生到中国来旅行,而且我们江苏省的友协也派了艺术团、歌舞团到灾区去慰问,也是抚平他们的心灵。其他的国家也有做的这种情况,但是有一个过程,随着物质上的安排,另外人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能淡忘,但是现在一下子是忘不了这种情况。

 

主持人:虽然说灾后的心理重建是很大的过程,我们也希望日本的灾民早期走出这种阴霾。之前网友蓝天想请问两位,目前日本政府对灾民的经济赔偿进展到了什么程度,有没有进行很好的赔偿?

刘江永:这个问题跟我们想象得不太一样,实际上据我了解,的确日本灾民是有这方面强烈的愿望,而且也有实际需要。但是这个赔偿国家实际上是一种补贴补偿,对有些灾区的,包括受灾的,不管他们将来要鼓励发展的一些产业,还有一些弱势群体,日本政府是有考虑的。

    但是应该说这个现在还没弄清,或者还需要进一步确认,那么这个灾难一个是地震、海啸造成的,这个主要是一个保险的问题,不是国家政府来赔偿。但是另外一个就是东京电力公司的核电站所造成的这些损害、损失,这个他需要承担责任。但是他自己目前也处于需要救急,不救急国家不给注资就倒闭。但是他倒闭的话,这么谁来做日本的电力供应呢,日本有七家电力公司,主要的是他。所以这个问题现在并不是像我们国家人想象的那样,或者像中国人想象的那样,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再有,目前来说日本的财政是相当困难的,政府的债务,中央政府加地方政府的债务,去年达到了相当于GDP的225%以上,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没钱,没有钱、没有劳动力,这是他的感觉,缺乏力量。所以他现在要考虑进行税制改革,要增加消费税,当然这也成为日本人斗争的焦点问题。

    总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现在还不能说这方面都做到了,当地的民众都很满意。日本的政府虽然做出一些承诺,比如给一些补助什么的,实际上他自己兜里也没钱,囊中羞涩,也不能做到灾区的民众都满意。在日本的情况跟我们想象的也不一样,中国发生这种情况以后,那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政府也好、民众也好,还有一些其他地方的其他省也好,都伸出援手,一个省包一个地区,但是日本没有这个情况。日本还是当地的政府、民众自己的努力,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一个就是说日本行政自治体很厉害,比如处理垃圾。现在80%的其他地方都不接受、不愿意接受灾区的一些垃圾处理。另外就是像政府对灾区的一些基础设施的重建,还有大量的垃圾处理、废墟的处理,原来的垃圾都这么放着,因为他的土地和不动产是私有制,很难像中国这样政府就来给你重建。他还不行,他还有自己个人的意愿、设计,有土地私有制。给日本的灾后重建和核辐射地区的土地利用带来非常大的挑战,这些是非常难以想象的。

 

王泰平:关于灾后经济上的问题,一般不是赔偿,是给一些补助、补贴、补偿的问题。在日本地震发生以后,日本国内募捐一些钱,还有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国际社会、国际红十字会给了很多东西,我们给他三千万物资的东西。一开始还都没有分配下去,迟迟没有分配下去。那时候受灾人很有意见,得到这么多的援助,怎么没有。原来他们怕分配不公出现意见,结果专门成立一个机构,然后根据受灾的程度、人数等等最后分配下去了,中间有一个时间段,这是一个原因。

    另外,现在核辐射这一块,因为受灾最厉害,东京电力承担这个责任,也有一个分配的方案出来。但是我看了一下,最多的也就是4万多人民币,这个对于受灾的家庭来说应该是杯水车薪,不解决任何问题。但是这个是不是全都到位了,还不好说。因为他现在本身来讲是泥菩萨过河了,很难讲。

    现在重建,包括民生这方面,国家去年通过了第二次、第三次国家补充预算,通过了以后用于灾后的重建、恢复的问题,这个在国会都通过了,体现了党派的意愿。在这个事情上虽然有党派的竞争,但是在国难面前他们也不好纷争。最近搞了一个复兴厅,总部设在东京,这个是内阁府直属的机构,再下面几个县搞了局,复兴局,还有几个地方有支局、支厅。为什么呢?将来怎么复兴,从方案到资金的分配。日本有这个传统,过去北海道经济欠发达、后发达的地区,专门有一个北海道特色的厅,冲绳也有一个厅,现在这个地区受灾了,问题很大,专门有这么一个机构。所以日本这方面还是比较好的,专门设出一个机构,重点就是管理,是这个情况。现在很多政治家提出一个口号,我觉得挺好,现在这个灾害我们要用钱,怎么办呢?日本的当代人应该多承担责任,不要我们发行了复兴债,再债生债。发行了这个债同时想一个补偿的办法,将来怎么还这个债。这个债务不要推到后代人身上,我们当代人应该承担起来,那怎么办呢?提高消费税,现在买东西一块钱的东西要交一块零五分,5%,现在提出来要提高到8%,将来有的说要提高到10%。利用这个全面消费者负担的部分来还发行的国债的办法。

    再一个,最近他们通过了一个国家公务员减薪的法,这个从去年开始了,从2011年度已经开始了。平均减2.4%,就是减少工资,过去日本每一年都是增加工资的。从今年年度,从今年财政4月份年度开始,现在普遍要再增加减税的幅度,平均减到几乎7.8%,首相工资减30%,大臣、副大臣减20%,这个已经通过了。同时国会议员、众议员、裁议员都有秘书,通过这个方案,秘书也得减,秘书减的幅度不是很大,大概算了一下一年可以集中15亿美元的资金。所以利用这样一些办法来筹集资金,用与灾后的重建。

 

主持人:看出来日本政府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我在网上看到一个介绍,日本政府对灾区的恢复分三个阶段,分别是恢复、重建和复兴。二位能为我们具体介绍一下日本政府在灾后重建方面做出哪些计划吗?

刘江永:这可以说是一个构想,实际的状况我觉得还不一定纸面上写的那样理想,作为这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首先是核事故现场首先控制,就是不再产生向外排放核污染,这个工作在去年,内阁已经宣布已经完成了。结果不久又发生福岛第一核电站二号机组又发生了内部温度升高,就是中心还有核反应,所以现在又继续注水。如果这个核机组的这种现象得不到控制。

    所以他第一步如果不把核事故彻底控制住,第二步就没有办法推进,怎么样或者什么时间才能控制住,这个我个人感觉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难度大的多。因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在陆地工作状态出现了事故,对当地人员的核辐射程度特别高。这次毕竟不是像切尔诺贝利那样工作状态出现了,实际上日本一地震马上自动关机,但是因为冷却系统遭到了海水的浸泡,失灵了,这样产生了化学爆炸,以及核辐射物质的外溢。但是难在哪儿呢?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马上可以通过大量的直升机降沙,还有降铅粉处置,最后花了很大的人力、武力和时间封堆,想盖一个水泥棺一样封起来。但是我觉得福岛第一核电站要做,困难在哪儿呢?因为它是有史以来世界上第一个在海边的核设施发生的核事故,海底下,我和王大使都参观过过核电站,他把地基发生过海底的岩深,一旦发生核事故以后,核设施这些,包括排出的核污水,以及管道的核渗漏,向海水渗漏核污染。这个对海洋的破坏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完全不是一回事了,这种甚至要五六十年的时间段开始考虑。如果在没有控制的时候封堆,封堆以后是什么结果?表面是没有空气当中的核污染了,但是对海水的核污染更深了,就好比一个手术纱布没拿出来就封上了,那很吗?所以就要彻底把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六个机组,要彻底冷却,最后封堆,最后要考虑怎么处理。

    这里面第四、第五、第六核电站是停堆的,这个怎么处理,是不是将来还能用,我认为这些都是是很难的。这个没有五六年,包括封堆或废堆整个恢复正常状况这块,五年、六年是没有可能的,甚至十年,这是第二步。包括未来福岛地区整个的灾后重建,这就需要在十年以后,再有十年到三十年,这个地区将来大量的土地受到核污染和海水浸泡污染,这些土地能不能再生,是做什么用地,这都是一个大问题。到现在来说,目前野田内阁考虑的问题还远远没有解决,这是摸着石头过河,日本从来没有遇到过,甚至世界上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大灾难,核事故是这样需要长期解决的。另外防止再发生类似灾害这又是一个课题,这个课题就是说在现在这个沿海,过去都是海景房,现在是一片狼藉,悲惨世界。日本的东北地区,沿海这一片将来怎么建设,现在为了防止再度发生大的灾难,所以现在要在沿海地区把原来的防波堤把高度提高1/3,甚至要提高一倍,现在在做这个事情,这需要大量投资。这件事现在只是完成了多少?或者实际上在做多少?只在做1/10,只做到1/10,他遇到非常大的困难,包括资金的困难,包括施工进度的困难。还有包括什么的?还有当地的意见不一,有人认为我们临海都盖了十五六米高的防波堤,我们的海景就没了,他们挡在这里,意见也很多。这不是一届内阁能完成的,我想至少需要三十年。

 

王泰平:福岛核泄露的问题,就是一个什么时候封堆,中长期的目标这个还没有具体的时间表,这可能是五年,也可能是十年,但必须这么做。由此谈到日本将来的核电站要不要发展、要不要保持的问题,因为这个事情已经震动了世界,德国已经决定了要取消核发电了,在日本的前首相菅直人提出来在日本不搞核发电的情况,但是这个时清海没有形成共识。有的人又提出来要慢慢减少,二十年以后核发电就不要了。有的人讲技术提高,这是最干净的能源如何如何或怎么样。所以现在还得看,但是我觉得再发展、再增加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主要是要保持怎么样取消的问题。这次核电站出事不是地震,日本在地震一发生马上就停机,这个早就这么解决了,我们都看到这个情况了。主要是海啸冲的情况,现在已经开始部分建海堤,有一个材料岩手这个地方建两公里的堤,冲垮了以后再建,现在深度是63米,高度是6米,所以创了世界吉尼斯记录,认为这个还是管用的,有一个测试高度两米能怎么样,或几米能怎么样。现在整个沿岸很多地方需要冲垮的地方需要重建,这个还是管用的,这是一个地方。

    另外讲灾后垃圾的处理,现在垃圾产生的量是汶川大地震时候的两倍,像岩手这个地方自己产生的垃圾量是年初垃圾量的相当于十几年,福岛县也是这样,相当于19年。但是汶川大地震怎么办呢,做人工岛,把垃圾拿到海边做一个非常漂亮的人工岛,我们去过,那里面的设施、公园什么都有。现在他们没有这个计划,但是怎么样来恢复,现在也开始。他现在不是简单点把垃圾清洁或怎么样埋下了,现在是科学分类,什么样的垃圾,比如说是不是可以再利用的,也有可回收的,还有可以焚烧的,还是不焚烧的,在这三类的基础上又分为十类,玻璃的、金属的等等。除了原来的处理垃圾设备以外,在福岛这个地方又建了垃圾处理设施,现在把海岸线整个都把垃圾处理掉,恢复一个漂亮的海岸。

    我要说的是什么情况呢,人家提出的口号,受灾了,夷为平地了,将来要建筑或修路,并不是简单地复原。人家讲把这看作一个机遇,提高整个社会发展的水平,质量的水平,现在在做这个事。在地震发生以后,日本政府发出的信息,我们当时的很多评论,我也看到国内有的经济学家讲日本这下子不行了,要沦为二流的经济大国了。但是一年来的情况我要说的恐怕不能简单这么看,现在和我们国家来比,虽然我们的GDP超过了日本,最近杨部长在见记者的时候谈到,国与国的国力对比不能简单看一个指标,应该看一个系统指标,还要看结构性的指标。总体来讲的话,我们从经济质量、效益、创新能力等等来讲,虽然我们GDP超过了,但是我们跟日本的差距还是客观存在的。日本核这个问题怎么的,他也讲了,我们由此可以来进一步研发相关的技术,将来可以世界共享。我看到神户发生地震,五年以后我到大阪去,去了以后我一看一点痕迹都没有了,而且比原来还漂亮,什么海湾也好、高速公路也好、整个城市建设的情况。日本这个民族大家也知道,有一些困难的挑战,但是从困难挑战欲火重生的能力非常强。二战的时候美国在那里打成那个样子,受到那么大的损伤,谁想到在五十年代又很快恢复起来。

 

主持人:不仅能恢复,而且还能建得更好。

王泰平:对,汶川大地震也是这样,日本的经济力量不可小瞧,他们灾难的频发积累了很多经验,日本国家的公务员整个管理水平还是高的,国民素质也是高的,而且有一个民族的凝聚力,越是到灾害的时候抱成一团形成力量,这个东西我们还是应该看到。所以说他的经济,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是完成了高速增长这个阶段,而且是进入了后工业化的阶段,他的智能空间不是很大了。现在出现这么多情况以后,应该说他把视作困难,也可以化为一个机遇。随着时间的证明,去年四季度开始经济本来是非常低迷的状态,出现了正增长,所以业带来了一些好的机遇。

 

主持人:刚才两位嘉宾都谈到了日本的核辐射在灾后对日本整体的影响,我们也可能预见日本最后迫于国内和国际的压力逐步放弃了核能,但是对于一个能源很匮乏的国家来说,他们有没有什么可替代的能源来保证国内正常的运转呢?

刘江永:目前日本有54座核电站,现在只有4座目前还在运作,其他的都是处于安全检查、维修。今后日本是不是使用核能,在日本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问题,从目前情况来看日本政府目前基本的共识,或者说准备这样做。第一他限定了核设施建好以后的使用寿命是40年,不能超过60年。

    第二,原来政府制订的到2030年日本还要修14座核电站的长远规划全部推翻,不再建了。

    第三,到今年夏天日本有可能使目前运转的核电站不运转了,继续进行安全的检查。现在核电站重新启动已经不是技术问题了,已经是政治问题了。因为我们知道日本在今年的9月份自民党、民主党都要进行党代表的选取,同时可能出现众议院选举的可能性,是不是增加消费税,以及是不是继续利用核能,这些都是未来选举竞选当中的争论的焦点问题。可以说,如果强调继续坚持核能,他落选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所以有些人为了选举也可能考虑民意,就违心地说一些华。从实际情况来看,有可能是未来三十年、四十年,如果不新建新的和站点,我们可以预见未来五十年日本没有核电站了,因为都要到期了,都作废了,这是可以预见的事情。

    第二,什么能替代,现在从绝对来说缺少供电20%,第一步是节能,要求机关、企业、个人都要节电、省能,日本这个民族是有这个特点,从小的时候有家庭教育,日本叫教养。每个家庭对自己孩子教养最关键的,比如说为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中国可能和日本都是一样人,希望一个健康的孩子,这都是一样的。但是下面第二个问题,我们中国人有的说要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但是日本不是,要成为一个不给别人添麻烦的人,这是日本的家庭教养,从小时候就这样教养出来的。所以这种行为定势形成以后,就比较注意我的行为对其他人造成什么影响,不要给别人添麻烦,普遍是这样一个心态。

    所以当日本人一听到政府有这个要求,会自觉执行。比如我有一个留学生是日本的同学,他今年欠佳在日本。回来以后我说你寒假怎么样,爸妈高兴吗。他说,很冷,家里特别冷。我说你们家很冷吗?他说,不是,就是不开空调。我说,政府有这种政府有这种制度、命令吗?他说,没有,电视这么说了,我们就不开空调。但是日本经济要发展,如果是要节电,像钢产量等等都要大幅度下降,都要用能,怎么办,就要向海外投资,工厂要搬到海外。日本他跟哪个国家的关系比较好,或者那个地方劳动力不错、生产成本比较低,就有可能大量转移企业。

    第三条,他在未来的国家能源战略发展规划上,他要做结构性调整,就是要增加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源这方面在日本现在他的风能、太阳能只占全部发电的1.2%,主要的部分是什么呢?主要是液化石油气占28.7%左右,另外是石油占不到10%,8%左右,另外是煤炭20%左右,30%是核电。原来是想提高到50%的,现在这个计划泡汤了,也就是他实际上在做的是什么,就是加大石油和液化天然气的火力发展,为此一些大的电力公司都是出现了由于要交燃料费而造成的赤字,这是目前的状况。那么下一步怎么办,风能这一块准备在2030年之前要把风能的比重从目前的1%左右提高到4%到5%,但还是很有限的。再往前怎么走,一个是太阳能降低成本,如果家家户户都有,普及了,可能家庭都用太阳能。未来,石化能源也是有开采年限的,日本开始在做一件事,就是为什么特别注意海洋,日本很注意海洋的资源,专署经济区。就是因为在海底上,现在通过他的科技研发,已经实践证明了可燃冰可以利用非常高的前景。过去成本高,如果成本降下来可燃冰是非常值得考虑的,是不是能够替代一部分石化能源的新能源。

    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目前来说日本经济的发展和增长的发展,会受到这次核事故严重的影响。但是刚才王大使也讲了,日本这个民族是在困难中、挑战中要创新、发发展、要寻求新的生路逼出来的。从目前来看比如太阳能这样块,日本通过科技研发,他的太阳能,太阳能、自然能转化为电池的转化率,研发已经到10%以上,这是世界最高的,他准备将来达到15%,当然这是一个科技问题。另外我们知道日本变废为宝的能力也是比较强的,日本做得比较好的时候有非常好的下水道排水设施,这既保持了路面的清洁、空气的清洁,同时现在把下水道里面的污泥进行加热以后,利用来发电,他现在已经可以达到每天140吨当中的10吨可以拿出来,有些地方,不是全国。拿出来以后10吨进行发电,所以这些就是说他遇到巨大困难的时候,他要生存怎么办呢?又不能对外侵略,怎么办呢?就要通过科技创新去开发新的能源,以及去利用新的能源,以及一些变废为宝。这些部分,我认为不仅是对日本本国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有世界意义,我认为这方面还是非常值得我们中国去借鉴的。

 

主持人:在日本核泄露以后,旅游业也受到很大冲击。很多外国游客出于对核辐射的惧怕,纷纷推迟或取消了前往日本的计划。这对日本旅游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什么时候能完全复苏?对于想去日本的朋友有怎样的建议?

王泰平:核辐射对旅游业的影响很大,一些团组都取消了,在发生当初在东京有很多会议的预定也都取消了,因为东京也觉得不安全,往北走的话接近灾区更是这种状况,所以去年上半年整个旅游业是比较箫条的。日本现在很着急,一是降价,另外是宣传,到北京、上海去宣传,政府、民间机构都是这样。现在的情况,从中国到日本去的情况看是逐渐在恢复,尤其是到东京、关西,往西走,然后再往南走,日本采取措施放宽了旅游的签证的要求,过去财产证明定得很高,现在是10万到20万的。

刘江永:现在一般的就是一次性的旅游,随团的旅游签证条件已经放宽到年收入是6万人民币,原来是25万,现在下条了。

王泰平:日本想到冲绳,并且住一段时间,日本还可以发三年多次签证,一次可以在日本待九十天。而且现在还可以坐船去,到日本的沿海城市,白天去游览观光,晚上回船上住。现在费用也不是太高,大家去了以后感觉还是不错,虽然灾区这个地方避开最好,但是其他地方问题不大。去年我去了三次,教授去得更多,这没有什么。往南走也没有什么,日本的很多地方还是值得一看的,有些不常去或第一次去的人还是值得去的。

刘江永:日本政府振兴经济当中旅游是很重要的一块,日本由于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泡沫经济破灭以后,二十年来消费是低迷的,这时候特别希望外面的游客到他们那里消费,提高消费税等于外国游客也要一块交消费税。再有,去年到日本旅游的外国人减少了26%以上,外国人总体上600多万人。但是我们中国去日本旅游的人反而大幅度增加,达到204万人次。现在日本最欢迎的就是中国游客,因为中国的游客去了以后买东西消费能力比较高,买东西比较积极,日本很多的店都有中国的雇员,有很多留学生在那里打工,买东西的是中国人,卖东西的也有中国人。他们都有抱怨,我们跟日本的职员拿的工资差不多,但是我们做的工作比他们多多了。所以中日两国的经济交往越来越频繁,已经进入了未来像两国国民可以自由交往的时代,这跟过去是完全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在三年3月15号到4月15号有一个樱花节,日本要旅游者说谢谢,就是这么一个可以说旅游的旺季,也是搞一些优惠的措施。日本这个樱花是按照日本列岛从南往北从三月中旬开始开花了,到东京是4月第一周。就是你到日本旅游根据时间选地点开樱花。

    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在日本发生核事故之后,到日本去哪个地方旅游是很重要的,风向是很重要的,不是说到日本都安全。就是不能简单理解到日本都安全,或者到日本都不安全,比如冬天到北海道是安全的,为什么?因为风向决定了即使有空气当中的核污染,也不会污染到北海道,因为风向很重要。日本发生大地震之后,实际上直接受外辐射的比较少,就是因为3月11号西北风下来,把一些辐射吹到太平洋去了,没有在人口更广泛的东京扩散。到冲绳、九州这边是比较安全的,至少在外辐射角度这样。

    第二从地点,东京,我认为现在还是问题不大,为什么?我们去年夏天去开会,东京中学生还在足球场踢足球呢,我觉得问题不是很大。像秋天的时候,像京都这些地方看红叶也是非常好的地方,问题也不大。我们去的时候也特别注意哪几个重灾区,这些部分我认为还是要注意逗留的时间,如果待一两天,像仙台这个地方也没有关系。日本政府公布,当地有核辐射释放能量的程度每天在报纸上都有,跟东京差不了一倍,也高不了多少,也不必紧张。但是这个辐射有内辐射、外辐射,外辐射是口罩,有口罩还是比较好的。第二是内辐射,内辐射是饮食和喝水,原来日本是打开自来水就可以喝的,现在很慎重,特别是灾区和东京这一块,都是买矿泉水,而不是喝自来水,就是考虑辐射。我们的旅游人员到那儿去跟长期生活在日本人不同的,因为核辐射的问题量要积累,不是到那儿就不行了,所我想短期的有到那儿是问题不大的,在饮食各方面也要注意,所以我认为还是可以选择的。

    再有,日本有地震的预报,我们也要了解预防的知识,地震来了以后日本的建筑是稳固的,可以打开门逃生,可以避免大震的出现。我们的旅游者如果不放心可以到附近的使领馆,电话号码要留着,如果需要帮忙跟使领馆联系,打电话汇报情况,我认为是个捷径。日本在未来的重建当中,我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纽带,不管是我们的旅游者也好,还是我们媒体也好,都可以在中日两国的交往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今年是中日邦教正常化40周年,我想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年份,我们通过两国给两国国民定了一个中日友好之年,也是叫中日国民友好交流年,认为要加强跟日本加强的交流,对于反华势力、右翼势力我们要坚决斗争,但是还是要区分开,我想这样是有利于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两国关系的长远发展。

 

主持人:谢谢两位嘉宾来到我们演播室,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的这期节目就到此为止了。我们也衷心的祝愿日本能早日走出地震、海啸的阴霾,恢复成一个人们能微笑着生活的美丽岛国,谢谢收看这期外交讲坛节目,我们下期再见。

 

 

 

节目花絮
纪念日本地震一周年专题
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委员
前驻日本大阪总领事王泰平
王泰平、刘江永作客中国日报网
外交讲坛精彩节目回顾
编辑策划:陈璐 孙恬 设计:凌雷 技术:沙益新 更多精彩视频请点击中国日报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