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灾区记者讲述系列:大款之子为何两进映秀
[ 2008-06-26 13:36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5-12”汶川特大地震从发生到现在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在这段日子里,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新闻工作者为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报道。在他们当中有这样一位记者,他5月10日撤下珠峰,11日返回拉萨,12日得到地震消息后主动请缨奔赴灾区,辗转几地后终于在14日抵达了此次地震的震中映秀镇,这就是中新社的记者宋方灿。

  作为较早到达灾区的新闻工作者,在谈到震区的见闻时,宋方灿用得最多的词就是“感动”和“坚强”。

  在映秀的每一天,他都会遇到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的人,这其中有抢险救灾的军人,有冲在前方的医生,有千里驰援的志愿者,但让他印象深刻的却是那些小人物,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为这场灾难平添了许多温情和希望,于是,宋方灿给他们起了一个特别的称号:欢乐英雄。

  “DJ”孙亚洲、王星

“DJ”孙亚洲、王星和他们的自制音响

  孙亚洲和王星是漩口中学幸存学生中的两位。在其他人都逃离震中的时候,他们托人打听到家人平安后,选择留在了学校前临时搭建的窝棚里,并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新家。

  这两个初二年级的孩子在学校附近捡了些七零八落的音响和电瓶,用自己学过的一点点电子知识,组装了一套简易却声音宏亮的音响。他们四处搜罗了一些散落在街上的唱片后,开始在救灾的解放军官兵、医护人员、灾民们经过的地方大声地放音乐,这也是地震后震中映秀镇响起的第一声音乐。

  战士们经过的时候,会忘记疲劳;医护人员经过的时候,会展露笑颜;灾民们经过的时候,会充满信心。音乐,给了人重新振作的勇气,而这些可爱的孩子,成了未来家园的期冀。

   “太守”邓坤

邓坤原本只是漩口中学的办公室副主任,去年开始在镇驻地附近的老街河挂职当村干部。

地震发生后,原村长离开了岗位,于是镇上决定让邓坤代理村长。他很快就让村民领到了需要的物资,还告诉村民们:“我会守候在你们身边,决不离开。”

漩口中学的师生转移后,学校无人看守,邓坤就睡在学校门口,守卫着残破的校园;当消防队员们挖出遇难灾民的尸体后,他又兼职帮有关方面看守、处理尸体。

邓坤有太多的“守”,朋友们就戏称他“太守”。他笑笑说,“我会守在这里,希望在重建后,那些好心人能来我们这里看看,并接受我们的谢意。”

“老兵”黄先彬

黄先彬曾在四川当兵,从入伍那天起,他就把天府之国当作了自己的家乡。用宋方灿的话说,老黄是个真正的志愿者,他有着父辈的年龄和单纯的目光,怎么看都不过三十多岁的样子,全然不像是1976年入伍的老兵。

汶川特大地震一爆发,黄先彬不顾成都家人的安危,拿起背包,带足现金,第一时间便赶到受灾最严重的映秀镇参与救援。在黄金72小时里,他像所有子弟兵一样,奋战在废墟上一刻也没有停歇。

老黄说等映秀的救援暂时告一段落后,他将去周边的村庄帮助那些无助的村民重建家园,“我不求回报,因为这是我真正想要的生活。”老黄的话不仅打动了宋方灿,更激起了我对这个从未谋面的老兵的敬佩之情。

“行者”朱博

和黄先彬一起来到映秀的还有“行者”朱博。朱博是个有钱人,虽然没有人知道他家里到底有多少钱,但是他父亲的公司资产八九个亿,似乎已经不再是秘密。可是20岁的朱博并不知道什么是快乐,他不甘于当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纨绔子弟,他要过自己的生活,要用自己的眼耳手亲自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爱和温暖。

宋方灿用“不到一个小时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来形容朱博和黄先彬的相识。两人都从自贡上车,一个是火急火燎地奔赴灾区做志愿者,一个是离家出走寻找生活的目标。在车发动后的一个小时里,两人都有心事,一句话也没有说,后来慢慢地交谈起来,朱博发现黄先彬将要从事的正是他想要的生活,“一下子感到看到了光明”,于是,“离家出走”的年轻人便跟着这个退伍的老兵义无反顾地奔向灾区。

朱博用路人给他的一辆自行车带领父母遇难的孩子撤到安全地带,帮助解放军到远处的山泉取水,说服父亲为灾区多捐款……到18日宋方灿结束在映秀的采访时,朱博已经两进两出映秀了。

采访结束时,宋方灿万分感慨地告诉我,从那些灾区的幸存者眼中,他学会了坚强。而我,从宋方灿地讲述中,亦被一种情绪深深地涤荡着:为爱感动时的心灵柔软,灾难来临时的生命顽强……

宋方灿简历:

男,七十年代生人。中国新闻社记者,中国新闻网文体编辑室负责人。工作七年,参加了包括雅典奥运会等在内的多项赛事和一些重要的社会活动的采访。

(来源:中国经济网)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