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3年连旱下的局地强降雨让形势更严峻

2012-08-08 15:20:17 来源:云南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进入汛期后,云南地质灾害频发,不断传来令人悲痛的消息。昨日,省国土厅通报了云南近期地质灾害情况,截至8月5日,全省发生地质灾害265起,造成15人死亡、9人失踪、1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8700万元。其中:7月份地质灾害发生数、造成的人员死亡失踪和经济损失分别约为1~6月的7倍、4倍和28倍。

为何今年灾害如此高发?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李连举分析,除了云南特殊的地质地理条件决定了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外,3年连旱下的局地强降雨让形势更严峻,而四处动工的大规模工程建设也推高了灾害发生的几率。

问题1

今年抗灾形势为何严峻?

三连旱下单边强降雨

据介绍,与去年同期相比,地质灾害发生次数、造成的人员死亡失踪数分别约为1.2倍、1.6倍,直接经济损失约为去年损失的48%。

“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6月入汛后,全省发生地质灾害233起,占今年以来灾害总数的97%;同时,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为主,全省共计发生215起,占灾害总数的81%。”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李连举总结了今年地质灾害的两大特点,并用“紧迫、严峻、极端重要”三个词描述了当前云南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巨大压力。

李连举分析,一是特殊的地质地理条件决定了地质灾害易发、多发。云南省陡坡地分布面积广大、沟谷切割强烈,活动断裂密集,破坏性地震频繁,不稳定岩土体分布广泛,气候复杂多样、极端气象事件多发,脆弱的地质环境极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二是重大工程建设活动使地质灾害活动趋势急剧上升。目前云南省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同步加快,受基础地形地貌条件限制,不少建设活动需在地质环境较为脆弱的地方开展,特别是水电站、公路、铁路、水库等设施建设,致使地质灾害及其隐患的发生发展呈明显增长态势。

而让形势更严峻的,则是3年连旱下局地强降雨情况,专家分析,云南省近年来连续干旱,地下水水位下降,岩土体松散开裂,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单点暴雨偏多,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明显增大。

问题2

地质灾害有何变化趋势?

人类活动导致灾害增多

“新增的地质灾害隐患地越来越多,成因多半是人类不当的活动。”云南省环境监测院院长王宇介绍,云南省目前掌握的地质灾害隐患地点清单已经6年没有更新

自然产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开裂等……上世纪90年代到2005年间,省国土部门曾经系统地调查过地质灾害隐患地,一个村一个村的排查结果显示,云南全省的灾害隐患地已经超过十数万个。

后来,云南省选择了毗邻村落的一万五千个隐患点,安排专职的巡逻员24小时监视、预警,发现灾害前兆,便用敲锣打鼓的方式通知村民撤离,目前,这套由两万名监督员构成的预警网络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近代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改变很大,一年的改变是自然几千年变化的结果。” 王宇说,近年来,新增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越来越多,成因多半是因为人类不当的、强烈的活动, 如挖路、开矿、建房、削坡,尤其是不合理的不当的开挖、不合理的矿渣废料堆积和错误的选址,使得一些小工程,小建设项目成为最危险、最容易被忽视的“盲区”。

王宇坦言,这些新增的人为地质灾害隐患极其分散、隐蔽,很难统计,目前,国土部门只能不断提高工程用地的评估标准,同时参照农村预警,设置专人巡逻,监督机制,才有望避免更多悲剧的发生。

问题3

预防地质灾害有何措施?

及时发布灾害气象预报

现在云南刚进入主汛期,根据历史经验,8月、9月往往是重大地质灾害高发的时期。省国土资源厅昨天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工作。云南省将继续强化应急和避让的机制,要求各地不断健全完善县、乡、村、组四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明确责任人,定人、定点、定时进行监测巡查,做到及时发现险情,适时启动应急预案,快速实施应急处置。

同时,加强与同级气象部门的紧密联系,组织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地质工作,实时、及时发布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传递防灾信息。

密切关注雨情汛情,突出做好主动避让,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能力,重点检验防灾预案,使群众熟悉预警信号、逃生路线、急救知识、避险场所等,提高相关单位和群众的临灾避险能力。地质灾害往往在降雨期间发生,造成伤亡的通常是在夜里,因此,演练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夜间、雨天开展。

特别是要对水利水电工程、矿山、公路铁路沿线、重大工程建设区、城镇地区、江河沿岸、山区丘陵区中小学校和医院、旅游景区景点以及陡坡(崖)下、沟道旁、沟道内、沟口处居民点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重点排查,做到不留死角。

要充分依托专业资质队伍和省厅片区专家组开展排查,同时扩大排查范围,切实防范长程远距离泥石流和滑坡的突袭。

“重大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事关成千上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资金管理使用要谨慎严谨,绝对不能在廉政上出问题。”李连举强调。

问题4

目前监测预警水平如何?

闻泥石流气味3分钟撤离

李连举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能力还有待提高。从总体上说,全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水平不够高,技术手段较落后,绝大部分地区只能实行群测群防。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有待完善,交通通信、应急专家队伍、专业仪器设备还比较匮乏,这些制约因素在目前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不容忽视。

据介绍,在前一阶段,云南省的隐患巡查排查和监测预警得到加强,省、州、县三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体系逐步完善,前7月,全省共组织开展应急演练275次,参加人员8.44万人次。尤其,在利用群测群防避免人员伤亡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云南省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12起,转移避让426人,避免人员伤亡296人。

例如,今年7月6日凌晨3时30分,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果科村托谷自然村哦曲组暴发泥石流,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因为在灾害发生前,该组地质灾害监测员和三波听到泥石流的轰鸣声,并闻到泥石流的生土气味,及时判断出有泥石流或滑坡灾害发生,当即按既定的预警信号敲响了锅盖,发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号,并挨家挨户敲门呼叫,组织群众撤离,仅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就紧急疏散撤离全村23人。村民们刚刚撤出,泥石流就冲到了村里。

问题5

云南泥石流高发区在哪?

“三江”流域等要重点防范

日前,省国土资源厅下放《2012年度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其中提到:全省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高发区域主要有滇西北“三江”流域高山峡谷区、滇东北高中山区、大盈江流域、红河中下游地区、滇中金沙江两岸等区域。受灾害威胁较大的县(市、区)主要有:贡山、福贡、泸水、德钦、维西、兰坪、玉龙、宁蒗、永胜、腾冲、梁河、盈江、陇川、龙陵、云龙、永平、洱源、巍山、盐津、绥江、大关、威信、永善、彝良、鲁甸、巧家、绿春、元阳、金平、镇沅、红河、新平、元江、东川、寻甸等。(赵希)

编辑: 宁波 标签:

精彩热图

揭秘美绝密军事基地51区!

揭秘林青霞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