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曼大通道路况改善 通关时间缩短

2012-06-05 13:43:22 来源:春城晚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在清迈大学读了4年的留学生芳芳感慨:“清迈有个很大的夜市,全东南亚都很出名,早些年师哥、师姐们还能从中挑些特色工艺品带回国送人。但现在,昆明卖泰国商品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很多东西在昆明都见得到,由于是厂家批量进货,加上中泰两国对手工艺品有免税政策,所以价格甚至比在清迈夜市上还便宜。所以现在都不知道该带点啥礼物回国了。”

做了14年东南亚旅游的“老五”推荐:“昆曼大道自驾游中,最值得去的地方是清迈,自驾团队至少要在那儿住3个晚上才玩得过来。底蕴深厚的古城、香火极旺的双龙寺、传奇的美斯乐……值得逛的地方太多太多,是游客的最爱。”

“这里有传统的文化、有良好的教育,更有距离中国很近很近的地域优势,可圈可点的合作机会太多了。”春晚昆曼行的记者一踏上清迈,立刻感受到了这座古城对中国的亲近。

读 城

慢生活的雅致小城

车慢、城小、湿润、好吃、好玩、有文化……泰北小城清迈的亮点不胜枚举,就连跟摩的司机砍价,都会被他们笑眯眯、慢悠悠的还价声搞得心软:“算了,没零钱就别找了。”

哼着《小城故事》的悠扬曲调,随着摩的在古城大大小小的寺庙间穿梭,眼前一会儿闪出一座洋气的客栈,一会儿蹦出一个艺术的餐厅,一会儿又钻进条美食荟萃的小街……幸福的惊喜移步换景、目不暇接。

慢生活的雅致,在清迈体现得淋漓尽致,去过的人都说格外养心,让人很容易想起咱们的大理、丽江。似乎,沿着昆曼大道一到清迈,脚步会缓慢下来,心绪会淡定下来,话题也会美丽梦幻起来;而当你离去时,思念却会愈发强烈起来。

建 言

做大做强做快得在中国

祖籍腾冲的马剑波先生,在中国是位知名华侨,在泰国也是位知名华商。在他的名片上印有中、泰两国的各种重要社团职务,在他家客厅里也挂满了被中、泰两国领导人接见的照片。

马先生在缅甸、泰国做生意已有40年了,在云南投资也有20年了。他的公司涉足领域不少,其中最为国人熟知的,是他最早把泰国传统的驯象表演,引入到中国大地,落地昆明的民族村、西双版纳的野象谷、广东番禹的香江野生动物世界等。由此,马先生多了个雅号“中国大象王”。此行能在清迈与这样一位资深的华裔商界领袖畅谈桥头堡建设,免不了想多听听他的高见。

记者:这些年来,东南亚华侨对云南的投资兴趣,是在逐步加强吗?

马剑波:1991年左右,国务院侨办邀请了一批泰国华侨去云南考察投资,尽管当时大家看到国内的改革开放力度是很大的,但投资信心却仍不算大。为什么呢?最直观的一点,当时的昆明还没有清迈大。谁料,随着世博会举行、昆曼公路开通等大事的推进,如今,几个清迈都赶不上昆明大了。于是,侨商们的看法变了,觉得做大事、强事、快事还是得在中国。

记者:那您对云南的投资环境还有何建议呢?

马剑波:政务服务的效率和责任感要不断加强,这些年已经有很大改善了,但希望再增强。就像买东西,有时碰上喜欢的,可售货员态度冰冷,也就没心肠了;反之本来不怎么想买,但售货员态度好得不行,让你都不好意思不买。招商引资也有相通的道理。

中型企业最想来华投资

记者:对于云南的桥头堡建设,周边国家的商人是怎么看的?

马剑波:桥头堡建设启动才一年,在对周边国家的宣传力度上还大有加强的空间。中泰贸易有很多互补空间,季节性互补、农产品互补、工艺品互补、旅游互补等,所以泰国商界对加深中泰贸易交流和开放的政策接受度较高。但对于其他还不太了解中国发展思路的国家或商人,可能就会有些误读,这就还需要花工夫去加深沟通。

我也常跟我的东南亚商人朋友们解释有关云南的桥头堡建设情况,这就好比我们平时办事,成朋友了人家真正了解你了,就省心省力,反之较为生疏则会费劲些。

记者:具体该如何来增强这种沟通呢?

马剑波:对周边国家政府间互访要增多,定期的商贸推介会、洽谈会要增多,这些都是加强彼此信任的重要举措。文化方面也可多做拓展,比方可考虑在东南亚办份华人报纸啊。

另外,云南还是很重视与商务侨团的沟通,对大侨团、大企业要重视,对不大不小有志拓展中国市场的侨团和企业也要重视。因为在泰国当地生意做得很好的人,未必有精力继续拓展,反倒那些正在活跃成长的中型企业却更有朝向中国发展的志愿。

泰滇旅游应该大力整合

记者:昆曼大通道上的商贸往来已是风生水起了,对它未来的发展,您有何建言?

马剑波:昆曼大通

道助力云南的果蔬、鲜花、旅游等行业,在东南亚市场上闯出了很好的业绩。若说发展,有些具体环节希望能加快完善。

泰国北部旅游与云南游,若整合成一条线路来大力推广会更好。这就需中、老、缅、泰4国政府共同努力,去实现“一天走4国”的构想。可否争取让这几个国家的相关区域内签证互通有效?可否让旅游货币交流也更为便捷?这都是很考验国家智慧的事情,云南值得上报自己的更多创想来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让桥头堡建设更为具体实在。

人 物

“老五”热聊东南亚自驾游

外号“老五”的西双版纳人曾桂明,已有14年的东南亚自驾游组织经验。14年间,伴随昆曼大通道的完善、自驾游市场的成熟,如今他已成为在中、老、泰均有旅游公司的“跨国公司”老板了。聊起东南亚自驾游这些年的巨大变化,他如数家珍地道出了很多切身感受——

路况改善了:“1998年我开始搞昆曼自驾游时,走的都是老路,路况一般,从景洪到勐腊180多公里开6个小时。昆曼公路修通后,景洪到勐腊140多公里,只用两个小时。”

通关时间缩短了:“以5辆车12个人为标准,以前过昆曼路上随便一个关口,至少得花40多分钟。现在同样的车数、人数,15分钟内就能顺利通关。”

线路安排灵活了:“过去自驾游,低于5辆车是不能走的,现在1辆车1个人也可成行。随着通关越来越便利,完全可以不定时、不定线路,游客觉得哪里好玩,就在哪里多呆一下。”

客源丰富了:“2000年左右,选择自驾走东南亚的,一半是政府考察交流,一半是大企业或私人老板,都得有经济实力。但现在,春节、国庆举家出游,平日里三五知己相约上路,早已成为常态。而且不止云南人,来自贵州、四川、重庆、江苏、北京、广州的自驾游爱好者也越来越多。”

出游价格只是从前的1/6了:“2000年左右,老挝一地6晚7天自驾游报价至少15000元,车辆通关还得单算,一辆3800元,合计18800元;老挝+泰北环线13天自驾游,成本24000元,车辆另计,合计29800元。现在,老挝一地2000多元,老挝+泰北也只要5000多元了,车辆不需再单独付通关费。”“因为昆曼公路建成后,口岸通关便利化加强,省了不少成本……”

“我见过越南自驾游客去老挝琅布拉邦,见过印度游客自驾去泰国、柬埔寨,可是很少见他们自驾来中国。现在,我接的团队中,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的车队经昆曼入中国的都开始有了,希望将来,随着我国对昆曼大通道沿线旅游的宣传攻势加强,能有更多国际游客前来体验它的魅力。所以,我也很感谢晚报的这次采访。”(唐薇)

来源:春城晚报 编辑:宁波

编辑:宁波 标签:

精彩热图

超强台风“灿鸿”直扑浙南  沿海掀起巨浪

台风“莲花”登陆广东汕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