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专题>深圳特区30年专题报道>深圳往事
从“表叔”到“港灿”---粤港集体回亿
2010-08-18 14:32:22      来源:羊城晚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广东、香港,一衣带水,紧密相连。

改革开放30年,演变种种、风气领先,广东大多倚香港之便,通观念之先。

沙头角、CEPA、罗湖桥、四大天王、张子强案、自由行、三来一补、楼花、排队……30年各类标签承载无数回忆。今天起,本报将连续推出“纪念改革开放30年”之“粤港集体回忆”系列,以集体回忆为主线,以人、事、物为纲,以语言、生活、经济、文化、体育、教育、交通、观念等领域的互相影响、交融为章节,一起建构粤港一家亲的30年风雨……

当年 粤语香港造

如今 普通话南下

30年嘴上风暴,香港粤语对广东狂轰滥炸的势头渐消停

粤港30年交往,时刻不可或缺的一样工具是什么?

当然是语言。

30年的粤港交往,语言不仅仅是工具,30年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交流形态和机制,本身也是30年粤港交往的重大成果;30年交往中所沉淀和形成的新语言形态,更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其观念和文化的集中折射。30年的你来我往,30年的卿卿我我,30年的高谈阔论,30年的唇枪舌剑,30年的低吟浅唱,30年粤港交流结出的这一文化奇葩,影响遍及整个华语圈。

30年的时间里,香港文化在大陆风行一时,尤其是以语言文化产品为主的流行文化,影响何止广东一地,真的风靡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一名父亲被这样一件事情迷惑了:女儿要父亲给她买一种球鞋,父亲嫌贵,要给她买另一种球鞋。女儿一听,眼睛睁得大大的,瞪着父亲说:“你有没有搞错?你那是球鞋,我这是波鞋!”这名父亲感慨地说:原来“球鞋”和“波鞋”有这么大的不同!他后来琢磨明白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关键不在于“档次”,而在“流行”。

“波鞋”,典型的香港语言创造。诸如此类的词组,比比皆是:发烧(着迷)、埋单、打的、声线、动作片、爆棚、策划……

香港语言文化的北伐,透过广东,直指北地,摧枯拉朽,也起死回生。曾几何时,粤语流行歌曲通过广东这个中转站,潮水般汹涌而入,在上海,电台的点歌节目中,歌迷们点播的粤语歌曲竟超过半数。对粤方言有深入研究的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副院长、语言学家林伦伦教授接受了记者专访。他认为:最有意思的莫过于“先生”、“小姐”、“太太”等称呼的“死而复生”,“文革”时期,这类称呼被斥为资产阶级的玩意儿而遭唾弃。那时候,谁若“有幸”被称为“小姐”、“太太”,便是她该倒霉了,说明人民已经不把她视为“同志”了。由于香港语言的广泛影响,现在这类称呼大行其道;可如今世易时移,“同志”一词又由于香港语言文化的影响,竟异化成“同性恋”的代名词,同样不幸的是:“小姐”也堕落了。

20世纪90年代及之前,两地交往,香港粤语明显处于强势,一边倒。80年代,广东粤语区的人叫解放军“大叔”,叫警察“二叔”,香港粤语北上后,广东人也学香港人管警察叫“阿Sir”了。1990年代末期一次语言学研讨会上,有香港学者提出:“粤语是以广州话为代表的语种”明显不对,因为代表语应该是有一定的向心力的,你们老是向我们学习,还说你们是代表语,失之偏颇。后来,学界修正:粤语以广州粤语、香港粤语为代表。

而这些年,则是普通话南下,在香港越来越吃香。香港粤语对广东乃至大陆狂轰滥炸的势头停止。刚刚结束的广东省首届粤东侨博会上,90多岁的著名侨领陈伟南致辞,开场白是:“我90年来第一次公开用普通话演讲……”

随着粤港两地合作的深化,一些由广东地区等产生和创造的新词开始被香港人挂在口头:自由行、九加二、CEPA……但是,所有这些新词,仅仅限于政治和经济领域。文化领域好不容易产生一个“超女”,但在香港也没有达到“有井水处皆知晓”的地步。社会生活和文化娱乐领域,“港台腔”依然。

不过,过去香港人常用的包含别样含义的“表叔”一词渐渐听不到了,和现在的“港灿”一样。粤港交流,在文化上变得越来越平等。

一人

张五常夫妇:语言珠联璧合典范

老公粤语演讲话音刚落

老婆普通话翻译脱口出

张五常,根植于香港文化土壤的经济学家,近年来突然红得发紫,妇孺皆知。

张五常最近一次在内地的出彩活动,是11月12日在中大的“南方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新快报》的记者描写说,张五常时刻不离爱妻。和往常一样,张五常很少讲普通话,他的妻子顺理成章成为他的专职“粤语翻译”。在接近两个小时的演讲中,两人配合得天衣无缝。往往是张五常的话音刚落,张夫人的普通话翻译就脱口而出。虽然张五常语速很快,但一旁的张夫人几乎没错漏张五常的任何一句话。当观众用普通话提问时,张五常习惯性转向她低声询问,据说也只有她的翻译才让张放心。不少外地观众表示,这是他们听过的“最流畅的同声翻译”。据了解,张夫人是澳门人,在台湾长大,台大毕业后赴美留学,会多种语言。

张五常在各大高校的演讲无一例外掀起旋风。一个兴奋的上海交大学生回忆道,张五常不是一个人登上讲台,还有一位美人,那是他的夫人,一个是飞扬的白色卷发,一个是栗色的短直发。看起来夫人比教授年轻。张五常讲的是广东白话,夫人则是最得力的翻译,能说很标准的普通话,于是听到的是两个人的演讲,配合得那么好,讲到精彩的地方,两个人交替的声音,和听众的掌声热闹在一起,让人觉得好过瘾,似乎他们不是在授课,而是在演练一套纯熟的玉女心经。笔者也见识过张五常的演讲,语速很快,声情并茂,声音抑扬顿挫。旁边的张夫人总是能够稳稳接过,轻松应对,没有任何迟疑的地方,快速而清晰地转成普通话,极为标准,完全不像是南方人的口音。表情略比张五常单一。

好一套纯熟的“玉女心经”。

张五常屡屡刮起旋风,显然,假如没有身边这位最佳拍档,张五常演讲的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据说当年梁启超在北京的演讲,慕名而来的青年总是把讲坛堵得水泄不通,现场是兴奋的,过后是懵懂的,因为梁启超有的粤语普通话让他们听得一头雾水。据说1898年7月3日,光绪皇帝召见梁启超,依清朝旧制,举人被召见后,应当赐予翰林或内阁中书,赏四品衔。但因梁启超的“普通话”讲得实在太差,把“考”字说成“好”,把“高”字说成“古”,光绪帝虽侧耳倾听,还是听不懂,结果仅赐他六品顶戴。所以,张五常和夫人琴瑟合鸣,中国人给中国人翻译,汉语给汉语翻译,绝对是佳话一桩。

他们之间的珠联璧合,在专家眼里有珍贵的标本性意义。林伦伦教授说,这是今天我们确认普通话交际、传播功能具有更广泛、普及地位的典型个案。

回忆碎片

港式粤语有创意

娱乐业是流水线

今天国人的谈吐中,文化、经济领域里来自香港的词语比比皆是,如大部分房地产词汇和股市词汇,乃“香港引进”,诸多娱乐工业称谓由“香港制造”———

波鞋:运动鞋

迷你裙:超短裙

大哥大:砖头一样巨大的通讯工具,拿在手里不太方便,但脸上贴了金

泊车:停车,音译

生猛海鲜:鲜活的海产

发廊:理发店的高级代名词

马仔:跟班,随从

白领:脑力劳动者,white collar的意译

人工:工资、工钱

大出血:广告用语,形容减价之惨烈

写字楼:办公楼

吉屋:空着可出租的房子,“空屋”谐音粤语“凶屋”,不吉利,干脆称“吉屋”,日本航空公司命“全日空”,有广州市民不感冒,建议改名,因其谐音“全日凶”

曝光:在公众中暴露出来

大耳窿:高利贷者

劲:效果强劲的,痛快淋漓的

有型:有派头

大件事:了不得

分分钟:随时、每时每刻,说时铿锵有力,颇有绿林好汉急公好义之意

补仓:购进

长线:投资回报期长

旺铺:表面含义“旺的铺”,真正含义是:要出租的铺面

炒鱿鱼:老板解雇雇员,北方话 “‘卷铺盖卷儿”的意思,有粤语学者说,鱿鱼炒熟时卷起的形状像卷铺盖的样子

蛇客:偷渡客

煲电话粥:用电话长时间聊天

买单:粤方言原词为“埋单”,内地借用的时候把它俗词源化了

酒吧:“吧”是bar的音译,由此还派生出“吧女”、“吧台”、“书吧”、“网吧”等

T恤:小说《夏季的证明》里描写:“听了多年的‘短袖衫’,今天顿感土得掉渣,料还是那料,款式还是那款式,可一改叫‘T恤’,喊起来亮堂了,穿在身上也似乎有了几分港澳风味。”

一事

港台腔北渐闹风波

禁令雷声大雨点小

未见哪个主持人因此下岗

粤港交流存在着其他地方所没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除了地缘优势之外,语言同质是最为关键和直接的因素。但是,广州粤语却没有“港台腔”。想不到的是,光是一个腔调,相差就已十万八千里。关于“港台腔”,曾经弄得沸沸扬扬。

2005年,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自律公约》,对主持人用语问题了许多明确的要求,其中特别规定,“除特殊需要外,一律使用普通话,不模仿港台腔及其表达方式”。此外,主持人随意夹带外语、用方言播报的现象也在明令禁止的范畴之内。触犯《公约》者甚至会遭“下岗惩处”。

“禁令”一出,全国争议纷起,简直成了一锅粥。赞成者说:“我好好感动”、“真的很不错的耶”……这些听了让人直起鸡皮疙瘩的主持人发嗲广告,终于有望被管理了,近两年,内地主持人用语一直存在港台化倾向的问题。甚至原本以大气儒雅著称的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现在也有发嗲的趋势。

和“港台腔”关系比较暧昧的节目主持人是有点名气的李湘,她因此遭到部分国人的痛批。据说李湘辩称,“可能你们是北方人吧,我是湖南人,这边靠近广州、香港,我们发音中都带有一些尾音,可能让你们听起来觉得像港台腔,其实不是,我们感觉一直在说普通话的啊”。话音刚落,又有人摇头不止。

反对“禁令”者也大有人在。博客作者“听日落的声音”旗帜鲜明:内地节目主持人说“港台腔”绝不是一种低俗的表现。这名作者说,抱着娱乐的心态来享受娱乐节目提供的娱乐,便可以发现主持人学什么腔调其实并不会导致全社会的生活方式危机与道德失范。其实内地的改革开放,便曾经在“表达的方式与发音”上迈出过重要的一步。上世纪80年代初,台湾歌手邓丽君的甜美歌曲传唱大江南北,而未被官方理解为“腐朽生活方式”的载体加以拒绝。这其中表达出的信息是———公民的生活娱乐选择可以、而且应该脱离意识形态的笼罩,成为一代人记忆深处的标痕,与那个时代锐意开放、创新进取的画面融为一体。

北京一家报纸说:《公约》的主旨是严禁主持人用方言播报,但把“港台腔”单提出来加以“特别要求”,显然也有地域歧视的嫌疑,因为毕竟方言不止“港台腔”一种,且内地主持人嘴里除了会蹦“港台腔”之外还会蹦出“京腔”等其他方言。不爱听“港台腔”,我可以转台看严肃的新闻节目;但如果搜遍各台,主持人都在字正腔圆地播报娱乐八卦,那倒不如干脆关上电视机的好。

上海一家报纸的一则评论则认为港台腔之所以大行其道,自有其文化背景。作者是一个上世纪70年代生人,“回想起还能留下些印象的广电作品,从最初的《射雕英雄传》、《上海滩》,到后来的《壹号皇庭》、《樱桃小丸子》,甚至《康熙来了》,无一不有港台腔”。作者说,设身处地想一想,“和我一样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主持人(不说更年轻的),在港台文化大肆侵袭内地的大背景下,他(她)们的口音带有一些港台腔根本就不需要刻意模仿”。所谓的港台腔,并不是几个主持人的港台腔,而是这一代人的港台腔—————这不过是港台文化大举进入内地在这个特定岁月留下的印记。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好好反省,为什么我们没能像港台那样生产出一大批能够影响青少年心灵的精神产品,而不是通过强制性手段来祛除其文化影响。更何况,港台腔事小,公权力如何对待公民对生活的选择才算得上事大。

后来,“禁令”颇有虎头蛇尾之象,还看不到有哪个电视节目主持人真正因为港台腔被下岗。

“在耳朵被语录歌磨出了老茧之后,某天早晨醒来”,突然传来了港台歌曲的清新可人,推开窗户,发现天特别蓝,云分外白。从此,中国人发现了娱乐、消遣,人们发现,人除了是政治的、阶级的人之外,还可以是个人的、自己的。人除了为革命工作拼命外,还可以有娱乐、还可以有消遣。这也是人生的权利!中国人通过对娱乐、消遣的发现,发现了人生的真正含义和人生的丰富性。从政治的战车上松绑之后,人向自由的方向走去了。———这是已故著名学者程文超先生的一段经历和感悟。

这边,港台腔在大陆流行;那边,香港情况怎么样?普通话大热!其实,要告诉大家的是:香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逐渐形成学习普通话的高潮。1994年2月的统计资料说,10年前香港的普通话教育还保持着零的记录,而今,已有375所小学和154所中学把普通话列入选修科目,另有93所学校提倡学习普通话。1985年,香港有了一份以在“香港各阶层人士中积极推广普通话”为己任的《普通话》杂志。普通话在香港的法律地位也有所提高。1995年12月4日,香港高等法院首次使用中文进行聆讯。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普通话在香港的热度就更加不用说了。

一地点

深圳特区30年成就

中国最典型双语城市

专家称:它是全国七大方言区的人共建民族共同语的一个试验场

中国存在着真正的双语城市吗?

有,最典型者,为广东省深圳市。双语,普通话和粤语。

深圳外来人口多。在深圳,两个人初次见面,最常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是哪里人?”接着是:“来深圳多久了?”

深圳30年来是各种语言互相交汇和影响的地方,深圳的宝安居民原多是讲客家话的,但后来移民渐多,广州人有,客家人有,潮州人也有,外省人也有,港澳同胞也为数不少,在这种情况下,开始是粤语占了上风,因为主要经济客户是香港人,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个外贸引进项目,就是大梅沙度假项目,那时候的港澳同胞还不会说普通话。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北方省份来的移民越来越多,而且随着中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语言结构发生了变化。2006年,学者们在深圳做全国一级城市普通话水平评估,认为普通话已经成为深圳的主流语言,宝安更不用说了,而粤语可以和普通话共存,两种语言使用普遍,功能突出。在这里,粤方言跟普通话和平共处。外省人多数学会了粤语,本省人则多数除了粤方言之外,还可以讲不太标准的普通话。香港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每天都过来深圳买菜,讲一口不太流利的普通话。

上海曾经播出过《孽债》等吴方言电视剧,虽然颇受上海市民的欢迎,但同时也招来了很多批评,最后电视台不得不草草收场。对比广东粤语方言电视剧长年播放的情况,就可以发现两地主要方言在向心力方面的强弱了。

深圳深港语言研究所所长陈恩泉教授说,粤方言在广东人心目中,就是普通话;在社会生活中正起着中心语言的作用。外地人来广东,就要学习粤语,而务实的广东人,也认真学习普通话,所以,粤语和普通话得以并驾齐驱。尤其是外地人颇多、毗邻港澳的深圳,更是典型。

深圳的意义何在?

“深圳是中国最好的双语城市。”林伦伦说,“可以说,它是全国七大方言区的人共建民族共同语的一个试验场,意义之深远是不容忽视的。”

林伦伦和另一位语言学学者潘家懿认为,如果我们能够面对现实,因势利导,采取有效措施,深圳模式的以普通话为主要交际语言的多语社区首先在珠三角实现,然后在港澳地区实现,“这绝对不是一种空想”。(记者 张演钦)

来源:羊城晚报 编辑:杨鑫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打击假冒产品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
>> 详细

各地新闻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提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含静脉输液费,不含药品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将合并为一般诊疗费,实行“一费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含静脉输液费,不含药品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实行“一费制”。>> 详细
点击排行
  香港宣布申办2023年亚运会 预算60亿港元
官场现形记:细数2010年落马贪官七宗“最”(组图)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