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日,“丹麦国家高技术基金会”出资8600万丹麦克朗资助一项为期5年的大规模丹麦人基因组学研究项目。欧洲华大基因(BGI-Europe),哥本哈根大学,丹麦科技大学,奥胡斯大学,奥尔堡大学以及欧洲另外两家基因组研究公司将共同参与该项目的研究。
世界最大规模的基因组学研究中心——华大基因及其分部欧洲华大基因共同出资6000万丹麦克朗支持该项目的研究,再加上其它合作大学及机构2400万丹麦克朗的投入,该项目总预算高达1.7亿丹麦克朗。该经费将用于组建“丹麦大规模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中心”,其首要目标为抗癌疫苗的研究。
该中心的研究将围绕两大项目开展。其中一个项目是对新病毒的鉴定并研发出具有专利的商业用疫苗。该项目负责人哥本哈根大学Eske Willerslev教授表示:“此次是我们团队首次突破基础研究方法进行癌症研究,这将是一个罕有且令人激动的机会与挑战”。另一个项目是建立一个包含丹麦人群的数百万遗传变异信息的数据库,从而为多种常见疾病的遗传及预防研究奠定基础,该项目也被称为“泛基因组(pan-genome)计划”,由哥本哈根大学的Karsten Kristensen教授主持。Kristensen教授已与华大基因合作数年,他说:“建立一个国家级的测序平台将会使丹麦在基因组学研究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同时,与华大基因的密切合作将对该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哥本哈根大学的Thomas Bjornholm教授说:“我们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国际先进水平的丹麦基因组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机构,聚集顶尖的生物信息分析及基因组学研究专家,从而完成丹麦人的基因组图谱绘制工作,并希望该研究成果能应用于临床检测,以降低肿瘤或类似疾病的患病风险。另外,欧洲华大基因将借此机会在丹麦设立欧洲研发中心,这将对于疾病预防研究以及在医药和食品行业与各大学之间的深入合作产生重要影响。”
据悉,华大基因自1999年成立以来,坚持“以任务带学科、带产业、带人才”,先后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部分”(1%)、国际人类单体型图计划(10%)、水稻基因组计划、家蚕基因组计划、家鸡基因组计划、抗SARS研究、炎黄一号、大熊猫等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基因组科研工作,在Nature和Science等国际一流的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奠定了中国基因组科学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同时建立了大规模测序、生物信息、克隆、健康、农业基因组等技术平台,其测序能力及基因组分析能力世界领先。
华大基因与丹麦的大学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始于2000年,且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特别是近两年,在中国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双方已在人类胃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人类代谢疾病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合作成果。2009年2月,华大基因研究院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奥尔胡斯大学、南丹麦大学等研究机构合作,成立了中丹癌症研究中心。该中心将结合丹麦乳腺癌协作组(DBCG)在乳腺癌研究方面的经验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在大规模基因组、转录组测序方面的优势,以新一代测序技术为基础的全基因组策略,深入研究乳腺癌发病机制,鉴定、开发并临床验证新的早期诊断生物标记,改进乳腺癌的预测、预防和治疗方法,为全球性的乳腺癌诊断与治疗作出贡献。 2010年5月,华大基因在丹麦哥本哈根正式成立华大基因欧洲总部。建立更广泛的合作关系,为整个欧洲地区提供高质量的新一代测序服务,推动基因组学的发展是欧洲华大的使命和任务。
欧洲华大基因预计在两年内建立起高通量的测序平台,使欧洲华大成为华大基因在欧洲的生产基地,覆盖欧洲所有国家,与相关的科研机构、大学建立联合实验室。在基础科学研究,农业与生物能源开发,个体化健康等领域为欧洲合作伙伴提供技术研发、产品开发、项目拓展等机会,逐步将欧洲华大建设成欧洲最大的测序服务和生物信息中心之一。
来源:中国日报深圳记者站 编辑: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