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专题>2011专题>入世十周年>最新消息
入世十年:中国企业“与狼共舞”还缺啥?
2011-12-08 11:04:39      来源:人民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走出去”大展拳脚,上台阶还须努力

“企业发展要善于借力打力,尤其要注重‘走出去’发展。”广新控股集团负责人说。2009年,集团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洗牌”机遇,通过控股、参股、投资、合作等形式,收购了一批矿产资源企业,实现了低成本的“走出去”,并借助跨国企业的管理经验、人才市场渠道、品牌技术优势等,弥补了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短板,实现了借力打力、化危为机。

入世10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主动参与全球化分工,“与狼共舞”取得显著成效。2001—2010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合计2603亿美元,占改革开放以来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87%。“走出去”有效推动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产业合作,初步实现了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资源共享,提高了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能力。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投资研究部主任邢厚媛认为,入世以来,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合作方式也不断创新。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企业紧紧抓住国际产业重组的“黄金窗口”机遇开展跨国并购,仅2004年至2010年跨国并购金额合计达到877.5亿美元,显著提高了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初步实现了向国际化的转变。

2010年,中国吉利汽车与美国福特汽车签署协议,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汽车全部股权和相关资产,成为近年来中国民营企业最大海外汽车厂并购案。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实践探索,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向东”的必然趋势,更是中国汽车工业从“引进来”向“走出去”转变的阶段性标志。正如外媒评论,“吉利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反映出中国汽车在国际汽车舞台上正在快速崛起”。

技术创新成制约,再发展先要破“瓶颈”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联合发布的《201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我国汽车产业的创新能力建设明显滞后于整体发展水平。相比各大跨国汽车企业,我国企业在基础性研究、核心技术掌握、数据积累和专利所有权等方面明显处于劣势,绝大多数核心部件依然缺少自主知识产权。

据专家介绍,入世十年来,中国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有了长足进步,但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技术开发能力薄弱,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创新缺乏全面有效的技术平台服务;技术集成能力薄弱,企业不能充分整合外部技术,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市场开拓能力相对薄弱。

据工信部介绍,当前我国技术自给率比较低,对外技术依存度达50%以上,而发达国家均在30%以下。很多企业跳不出“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创新能力越弱越依赖引进,越依赖引进则创新能力越弱。记者在吉林了解到,目前吉林省种植玉米的种子主要是美国的“先335”,在全省使用率约为40%,一些市县甚至可达70%以上。业内人士表示,国内的玉米种子确实干不过人家,成活率、抗病力都不行。

加快技术创新,要建立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安徽省一家科技企业负责人说,现在大学生毕业后都愿意做公务员、进事业单位,愿意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工作的人越来越少。再者,一些商业银行在融资上实行双重标准,中小企业贷款一直很难。鼓励企业技术创新,首先得把这些问题解决好。(记者崔 鹏)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马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中国入世十周年
入世十周年>> 详细

各地新闻
端午节:6月22日至24日放假公休,共3天。节假日期间,各地区、各部门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卫等工作,遇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祥和平安度过节日假期。>> 详细
点击排行
  “上海发布”一小步,政务公开一大步
中国已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 需警惕中等收入陷阱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