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经济发展
5千元普洱叫价2万

Updated: 2007-05-30 10:57

茶厂茶商联合炒价 5千元普洱叫价2万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出厂价5000元/件的普洱茶几经转手,到了市场至少要价19000元/件。炒茶人是如何提升普洱茶“身价”的?时报记者化身“炒家”,在芳村茶叶市场“潜伏”一个多月,揭开茶厂茶商“坐庄”托价的内幕。捂货抬价,炒作宣传等是操盘手最惯用的手法。而在炒茶的过程中,取胜的永远都是大庄家,跟风的“小股民”难以预测市场风险,往往只赔不赚。

庄家三招炒高茶价

捂货:谎称没货炒至天价后再放货

记者在茶叶市场看到,某个牌子的2007年新茶,一到市场每件叫价就超过2万元。难道它的出厂价就这样高?茶艺乐园(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璋向记者透露了其中“秘密”:“据我了解,这个牌子的茶,茶厂与经销商(茶商向茶厂交纳一定的加盟费,即可成为经销商,据称加盟金额为1000万元)协定的规矩是:一手经销商稳挣4000元/件,二手经销商挣10000元/件,这样,如果一件出厂价为5000元/件的普洱茶,到了市场至少已经要价19000元/件。

东江茶香居酒楼负责人宋鑫林介绍,经销商“炒”价的巧妙在于:他们通常的做法是先推20%份额的茶品,然后不断通过吹捧叫价,进行炒作宣传,待价位升至理想阶段,再将其余80%的货推出市面。“等这些价格‘泡沫’一一破灭后,最后接手的小市民将会被套牢,而这时经销商、大户们已经挣得盆满钵满,安坐看‘热闹’了”。至于如何造价?宋鑫林说:“先推出的20%份额茶品,实际上只是在厂家与经销商内部运转,他们通过不断的‘出手’和不断的‘回收’,价格就100元、200元、1000元、2000元地被‘叫’上去了”。

广东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燕平说:“现在的茶市如同股市一样,由茶厂、经销商联合做庄,操控大盘,小买家只是跟着大户跑”,她直言:“茶根本没有卖到消费者手中,更不用说被喝掉了。而是一直在经销商手里,他们甚至不用转仓就大大咧咧地喊‘没货了’。通过不断的吹风叫价,把茶炒至天价后,这些人才大量出货换钱。”

记者在茶市场就有这样的经历。4月中旬,记者在芳村茶市场碰到一个来拿货的福建炒茶人,便跟他搭话:“你拿的100件货,2400/件,现在已经升到4500元/件了,发啦。”不想福建人一脸无奈:“是升了,又怎样。他们现在才给了我12件货,其余的都压着没给,能挣得了多少?”“有的人更惨,同样是订100件,现在才拿到5件。我能拿到这么多,已经算是给我面子了。”原来,一开始广筹资金“做货”的人(或称:总代理)现在又打了个“后手”——货到手,自己先卖个开门红,喝“头啖汤”。当市场快到“饱和”程度,总代理商才给“买单人”发货,这时候“买单人”想出货挣钱也不是一件易事了。

假拍:卖家付费买家举牌抬价

“拍卖、评选‘茶王’,是普洱茶能够迅速增值的一种有效方式。跑拍卖市场多年,记者亲身看到普洱茶在不断创造“价格神话”:2004年2月,由鲁迅及其夫人许广平共同珍藏的“百年清宫普洱茶砖”在广州拍卖,3克普洱茶拍出1.2万元;2005年10月,张国立捐赠给云南希望工程的一筒普洱茶拍得160万元;2006年11月,在“2006 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进行慈善义拍的编号为888的“长征英雄纪念茶”拍出了120万元高价;2007年4月10日,在第八届中国普洱茶节拍卖会上,有百位名人亲笔签名的纪念茶“百星捧茗”以28万元高价拍出……

“所谓拍卖,有‘真拍’和‘假拍’两种方式。‘假拍’不存在真的买卖。只要卖家和拍卖行谈好交易条件即可,通常是卖家付给拍卖行一定手续费,‘买家’应和举牌应价,而无需真的付钱——普洱茶市场刚刚在内地兴起的时候,一些厂家用这种操作赚得了名声”,东江茶香居酒楼负责人宋鑫林向记者讲述了他了解的情况。

“真拍也有玄妙。手里有货的是实力雄厚的大厂家,货品供不应求,对经销商有相当的控制力。厂家卖普洱茶,靠的是走量,一般来说利润并不高,到了经销商手中,价格成倍攀升,所以经销商都求着大厂家。厂家要举办拍卖会,事先跟经销商通风,让大家都来捧场,分别以高价购得拍卖的好茶”,宋鑫林如是说,“这样经销商出让了一部分利益,厂家赚得个面子,大家都得利!”

炒作:古道开光“圣茶”身价倍增

去年10月,由70余名专家、学者、媒体记者组成的“2006茶马古道国际文化之旅”踏上征程。历时40余天的茶马古道国际文化之旅从景洪出发,途经中国的昆明、大理、香格里拉、盐井、芒康、八宿、林芝、拉萨、日喀,到达尼泊尔,再回到中国的那曲、西宁、四川、昭通,然后回到昆明,行程12000多公里。

旅程中,在蓝毗尼的“中华寺”,当地高僧还为随行的普洱茶举行了开光仪式。据悉,开光圣茶还在香港进行慈善拍卖,拍卖所得捐赠给慈善机构。

近年来,普洱茶价格飙升,还要“归功”于这样的公关炒作,正是这种炒作一步一步把普洱茶的价格推向高峰。广东公正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谭练认为,适当炒作能让广大群众对普洱茶有更多的认识。

福建省茶叶学会会长冯廷佺称:“适当的宣传炒作、操作是一种市场推广行为,属于正常的经济规律,能促进茶产业发展”。冯廷佺向记者举例:“上世纪80年代红极一时的福建铁观音、乌龙也是供不应求,天价频现。在1984年到1985年期间,铁观音就曾在日本拍出了25万元/500克的高价。现在,好的铁观音也要卖到5000元~10000元/500克。所以,普洱茶出现的热捧现象、价格飙升现象是正常的经济规律。”

而广东省文化学会茶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黄建璋赞同适当“炒作”的同时,也提出价格与品质相适应的要求:“适当的宣传炒作可以让大众对普洱茶有更多认识,但同时应该注意的是茶的价值不能与茶的品质相背离。”

小股民入市凶多吉少

团体玩货:茶商作中介内部互买卖

聪明的小市民“炒”茶也有自己的一套,就是结成小团体合作入货,共担风险。记者所结识的两个“圈内人”良哥和强记就是这样一种合作伙伴。他们还特意在广州市郊租了一个通爽的仓库来存放普洱茶。

良哥和强记这样合作伙伴关系属于“小团体”式,有些“小团式”人数多达10多人。再扩大一点,还有“大团体”。就是像会员制这样的机构,小的有20~30人,大的有数百人甚至上千人,这些人多数玩的是同一牌子的货,可以相互交流分析市场走势,也可以内部转让货品。

但是,据记者一月来的暗访,了解到更多的炒茶“大团体”是隐性的,众人互不见面,实质操作权在茶商手中。出货入货由茶商作中介联系、协调,这样茶商除了可以先挣第一重利润外,还可以再挣货物“中转费”。

明知茶商吃了“中转费”,为何炒茶人仍乐于被吃?这是因为炒茶人都知道,货物只有流通才能营利,他们看中的是“营销链”。“营销链”越大,货品越容易流通,炒作、运转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我们都只是为了挣点快钱,‘营销链’大,出手快,省心”,炒茶人源哥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散户跟风:买错坏茶一年亏了两万

目前的普洱茶品牌有成千上万个,加上品系型号、批次等更多得无法计算。“行外人”想入市不太容易,但就算入得了市想赚大钱就更不容易了,往往会“陪了夫人又折兵”。

华仔的经历就是一个例子。2005年初,在朋友的介绍怂恿下入资茶市。由于华仔对茶叶一窍不通,所以听从了朋友的推荐,入了一种叫“××青”的普洱茶。华仔说:“当时,我看到朋友及其一帮朋友都说这种茶好,而且说这种茶有强健的‘营销链’,可随时以市价进行回收”。于是华仔满怀信心掷4万余元入了10件货(84片/件,约为40多元一片茶)。然而,事实上,华仔入的是一种坏茶,味苦气霉,是典型的温仓茶,实际价值为4~5元/片。

据华仔介绍,2006年底,茶市经过一轮低潮后全面复苏。大市有好价钱,而华仔入的这批“××青”普洱茶的叫价也上升到80余元/片。于是华仔想出手这批茶,挪出资金来入其他品牌茶。但当华仔欲通过原经销商出货时,经销商却不兑现承诺,不回收茶叶。逼于无奈,华仔找其他茶行帮忙出货,这时候他才知道这批茶是坏茶。最终华仔是连欺带骗其他不懂行的人,终以20元/片的价钱转手了这批茶——但华仔最终还是亏了2万多元。

与华仔同时期入市的芬姐同样因误信熟人言,入了坏茶。更为可怜的是,芬姐入的坏茶压仓3年,至今仍未出手。

据了解,芬姐入的是一种叫“××砖”的普洱茶,2005年初,她以4万多元入了18件货,入货价为18元/片(144片/件)。当芬姐知道该批茶为坏茶(只值3元/片),想转手的时候,却始终没有“水鱼”接手。结果这批茶一直压仓至今。讲起这段经历,芬姐还不忘告诫我这个“后辈”:“千万别相信所谓‘熟人’言,一定要自己懂行、觉得好才进货。”

普洱词典 投资存茶要点

一是原料中不能拼入烘青、炒青茶和其他工艺加工的绿茶和红茶。干燥过程中出现高温,改变了茶叶中多酚类化合物的特性,结束了茶叶在某种意义上的生命,越存放越苦。

二是关注原料中的农残含量。要考虑到几十年后茶叶市场准入标准可能提高,普洱老茶虽然市值高,但一旦农残含量过高,存了也白存。(来源: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