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飞机>咨询
通用航空可持续发展须以高铁为鉴
2011-09-13 10:50:46      来源:365私人飞机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7〃23事故让高铁建设猛踩了一脚刹车,短期内铁路基础建设和大规模项目招投标工作进展明显放缓,“高铁热”似乎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野。但与此同时,我们发现,通用航空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正在逐渐被炒热,依稀可以从其高速发展中嗅到一点高铁的“味道”。如果说高速铁路放缓建设步伐是一次理性回归的话,我们希望通用航空在发展阶段就能够稳扎稳打,防患于未然。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通用航空产业整体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据统计,去年,美国通用航空产业的产值为1500亿美元,而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的产值仅有17.9亿元人民币,可见我国通用航空的潜在市场规模之大。中美航空合作项目的研究结果表明,从现在到2015年,我国通用航空飞机复合增长率将为21%;而根据民航总局的估测,到2020年预计通用航空飞机数量将超过10000架,复合增长率22%。此外,通用航空有着类似于高铁的特点产业链条长、辐射广,投资带动效应明显,业内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们通用航空的产值将达到万亿以上规模。

  去年11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了《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明确在长春、广州飞行管制分区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国进行改革试点扩容。在这一利好政策的刺激下,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呈现出“井喷”态势,开始成为国内新一轮区域竞争的焦点之一,尤其是天津、陕西等地,借助产业聚集优势,将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头。但是,当我们都沉醉在中国通用航空的美好未来时,也应该看到,安全和资金问题曾让被寄予厚望的高铁“刹了车”,而通用航空作为新的增长点也应该以此为鉴,避免重蹈高铁覆辙。

  有谁想到,最后让高速铁路建设慢下来的是一场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故。

  通用航空的发展同样如此,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一定不能忘了安全是其持续发展的基础,否则很可能功亏一篑。

  中国低空空域一直以来都是由空军控制,低空飞行受到军方严格的限制。为此,中国通用航空发展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阶段,国内所拥有的通航飞机为数甚少,专业的人才也极缺。当《关于深化低空空域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后,国内通航市场变得炙手可热,各方面的资本涌国内的通航市场,但是同时,我们决不能忘记我国的通用航空仍然处在规模小、底子薄、安全基础差的阶段。

  如何解决低空空域开放后通航的安全问题?我们认为,一方面是要加紧专业人才的培养,现代工业可以大批量的生产出通用航空飞机,但合格的飞行员却不是短时间能够培养出来的。另一方面,在通用航空安全管理方面,无论是政府还是公司都还缺乏经验,因此,除了要加强政府监管之外,通航公司自身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才是治本之关键。

  此外,高铁“刹车”除了安全因素,还因为“差钱”,通用航空要保持可持续地发展,同样需要进行严格地成本核算。

  和高铁类似,通用航空的成本不光体现在前期的建设成本上,更多的或许体现在后期的运营与维护上。目前,各地都在论证通用航空机场建设的可行性,或者是加快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园区,希望在低空管制开放后从中分得一杯羹,但是有几个地方政府已经想清楚了通航的商业模式却值得商榷。

  高铁“刹车了”,但同时却为通用航空发展留下了经验,以“高铁”为鉴,我国的通用航空才能走得更好、更远。

通用航空可持续发展须以高铁为鉴

来源:365私人飞机网 编辑:张瑨瑄



热点TAG
新闻热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552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