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时政|财经|评论|特稿|社会|媒体拓展|
  精彩推荐 前银行高管向维基解密提供2000富人逃税信息|纳米纤维酷似头发 男子花15英镑告别“秃顶”|老鼠骚扰唐宁街10号?卡梅伦家里家外不得安宁|
中国日报精选>时政
中国公众认为中美关系重要并将保持稳定
2011-01-17 06:21:15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月17日报道:由中国日报社和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联合实施的2010“中国人眼中的美国”调查日前揭晓,结果显示:公众普遍认为中美关系非常重要,普遍关注胡锦涛主席即将访问美国,认为中美关系将保持稳定发展;朝鲜半岛局势等应为中美首脑会晤时的关注重点;公众对美“好感度”有所下降,政治和经济行为成为主要影响因素;近七成公众认为中美经贸关系可定位为竞合关系;公众普遍认为中国在应对经济危机和气候变化上的贡献远超美国;公众对美国人的印象以正面评价为主。

此次舆论调查于2010年12月20至30日,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沈阳、西安7个城市同步开展,共对1443名18周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了电话访问,并对北京、上海和广州3个城市的企业、媒体、研究机构和NGO领域的16位卓有建树的社会精英进行了深度访问。主要调查结果如下:

● 公众普遍认为中美关系非常重要,当前摩擦不影响未来理性判断

在受访公众中,绝大多数(90.9%)肯定了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其中,超过五成公众(54.3%)认为中国与美国保持良好关系是非常重要的。随着中美在应对全球变暖、经济危机、能源危机及粮食危机等方面合作的进一步加深,中国公众对中美保持良好关系的认同度也越来越高。

对于中美关系的发展,近六成公众认为总体上会保持稳定,23.8%的公众认为关系将会越来越好,而认为关系将越来越差的公众占10%。其中,30岁以下的公众中持乐观态度的占32.4%,而其他年龄段的这一比例最高仅为21.7%。调查发现,至少有两个因素使得青年群体对中美关系的预期更积极:一是青年人在中美关系发展中更具多角度、多面性的思考,而非简单的黑白定论;二是青年人更多选取新媒体(27.8%)作为获取中美信息的重要渠道。新媒体的全面、迅速和多元传播的特点有利于青年人做出更积极的判断。

● 公众认为朝鲜半岛局势等应为中美首脑会晤时的关注重点

调查显示,公众普遍对胡锦涛主席访美比较关注,近六成公众认为中美首脑会晤在解决双边问题、促进双方发展等方面是有效的。对于胡锦涛主席访美并与奥巴马总统会晤,公众认为“朝鲜半岛局势”(23.1%)、“台湾问题”(21.9%)和“贸易不平衡问题”(19.9%)应成为双方重点讨论的议题,其他应讨论的话题还包括:“人民币汇率问题”(7.1%)、“美国介入南海事务”(6.4%)和“美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5.9%)。

● 对美“好感度”有所下降,政治和经济行为成为主要影响因素

调查发现,中国公众在2001-2010年间对美“好感度”总体表现出稳中有升的发展趋势,并在2009年达到峰值(65.1分),随着2010年奥巴马会见达赖、美对台军售等行为频出,公众对美“好感度”有所下降(48.8分)。2010年美国公众对华“好感度”为49分,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中美公众对彼此国家的“好感度”发展趋势见图1。

中国公众认为中美关系重要并将保持稳定<A href=" width="536"/>

图1 2001-2010年中美公众对彼此国家的好感度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人对美国好感度2001-2009年数据来自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中国人眼中的世界”系列调查;2010年数据来自中国日报社与零点研究咨询集团首次联合进行的“中国人眼中的美国”调查;美国人对中国好感度数据来自2005-2010年Pew Research公布的报告。

调查显示,53%的公众认为2010年中美关系较以往更差。80.2%的公众将这种不利局面归咎于美国。其中,公众认为美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对华行为是影响对美“好感度”的关键因素,总提及率分别为53.2%和47.3%。美对华的政治行为影响力更大,其第一提及率为39.8%,高出经济行为近20个百分点。

调查发现,一般来说,中美两国的合作、共识或对话,会对公众好感度产生积极影响,而一旦两国发生一些摩擦、纠纷或分歧,民意就容易产生波动。例如,2009年底,尽管奥巴马访华带来好感度提升的契机,但随后而来的美国挑战中国核心利益的“小动作”,如接见达赖、对台军售、介入南海事务等,使双边关系一度陷入紧张和僵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公众对美感受,好感度出现了下降。

● 近7成公众认为中美经贸关系可定位为竞合关系

对于中美经贸关系的性质,调查结果显示,有69.9%的公众认为可以定位为竞合关系,即中美两国既是对手又是伙伴。其中,去过美国的公众对这种竞合关系感受更加明显,有81.3%的人对此表示赞同,比没去过美国的公众高出12.1个百分点。

对于中国经济总量超越美国这一问题,七成公众认为中国可能在经济上超越美国,并且认为会在20年内超越的达到53.5%。30岁以下的公众中有74%认为中国在经济上将超越美国,显示出更高信心。

● 公众认为中国在应对经济危机和气候变化上贡献远超美国

调查显示,61.3%的公众认为中国对全球经济复苏贡献更大,远多于美国的10.3%。其中,年龄越大的公众越倾向于认为中国发挥的作用大(18-30岁:53.4%,31-40岁:58.5%,41-50岁:62.6%,51-60岁:76.3%)

对于全球变暖问题,认为中国“做了很多努力”的公众比例为41.8%,明显高于美国的8%。分别有34%和18.4%的公众认为美国“做了少量努力”或“根本没努力过”。

● 公众对美国人的印象以正面评价为主

调查显示,公众对美国人的印象基本是以正面评价为主,如选择“独立自主的”为20%、“有创造力的”为13.4%、“自信的”为6.9%,中性评价如“个人主义的”为15%,负面评价如“自大的”为22.7%、“人情味淡薄的”为5.9%。其中,“强权主义”是公众对美国的第一印象(21%),其次是“经济富裕”(12.5%)和“战争”(8.6%)。

公众印象最深刻的美国政治家是克林顿(20.3%),其次是林肯(17.3%)和尼克松(11.4%),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和国务卿希拉里分别以5.5%和1.3%排在第七和第十位。其中,51-60岁和60岁以上的公众选择尼克松的比例分别为23.5%和27.3%,排在所有政治家的首位,18-30岁的公众中有10.5%表示对奥巴马印象深刻,这一比例是各年龄群体中最高的。

调查发现,公众对美国近十年的历史事件最为了解,有54.4%的公众表示最了解“伊拉克战争”,而对于十年前的历史事件,有41.2%的公众表示最了解“朝鲜战争”。30岁以下公众最熟悉的事件依次为:“9·11恐怖袭击”(55.7%)、“伊拉克战争”(50.5%)和“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45.2%)等;而60岁以上公众最了解的是“朝鲜战争”(50.8%)。

《中国日报》作为中国国家英文日报和对外传播的主渠道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充分利用自身国际资源,深入研究国际关系发展。此前,中国日报社已与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联合实施了连续六年的“中日关系舆论调查”,调查结果已成为国际社会研究中日关系的专家、学者的重要参考。此次与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联合实施的2010“中国人眼中的美国”调查,既是在胡锦涛主席即将访美之际对中国民意的反映,也是双方开展国际关系调查研究的又一重要突破。

英文原文请见:http://www.chinadaily.com.cn/china/2011-01/17/content_11862479.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极致美!太空摄影照片
难得的太空摄影,以前所未有的角度向您展示了星球的大气磅礴,给您带来不同的视觉冲击。 >> 详细

论坛
世上十大奇特蘑菇
作为蘑菇世界中的明星和佼佼者,它们选择奇异的形状和绚烂的色彩来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