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驻华大使谈亚太经济:中国与未来的跨太平洋贸易

作者:贺乔治 来源:光明网
2017-04-06 17:33:20

李克强总理近期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行了正式访问,此次访问显示出跨太平洋贸易的重要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都已与中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与新西兰于2008正式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与澳大利亚于2015年正式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得益于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已取得了一定成果,比如,现在澳大利亚三分之一的出口都是销往中国。此外,澳新两国不止向中国出口自然资源,他们正在向中国出口服务业,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旅游业和高等教育行业。

在李克强总理访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前,中国出席了于3月14日至15日在智利维尼亚德尔马举办的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高级别对话会。在对话会上,来自拉丁美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十五个国家共同商讨在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之后,亚太地区的自由贸易该何去何从。发起这次对话会的太平洋联盟轮值主席国智利,也早在2005年就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FTA),也是第一个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FTA)的拉美国家。现如今,智利近四分之一的产品出口到中国,智利也成为了中国在拉丁美洲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亚太地区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地区。中国2016年的GDP增速为6.7%,是近二十五年来最低,但是这个数字也令大多数国家羡慕不已。有预测显示,到2050年,亚洲的GDP将占到全世界的一半。即便如此,当今世界经济毫无疑问正在经历一个动荡期。世界经济增速在2014年为3.4%,2015年为3.2%,2016年仅为3.1%。全球贸易增速曾是这些数字的两倍左右,而现在差不多仅为一半(2015年为2.7%,2016年为1.7%)。有迹象显示,经济活动正在好转,但是这些好转的苗头也可能会被消弭在萌芽之中。

那么我们的挑战就是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如何给国际贸易注入新的动力。然而,在北大西洋周边的一些国家,我们听到这样一种声音——全球经济衰退要归咎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它们中的一些人认为,解决经济衰退就要转回到国内,设立各种障碍阻止货物、服务自由流通、人员自由往来。

然而,绝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这是目光短浅并且错误的看法。解决当今经济困局的方法在于加强全球化,而非削弱;在于促进货物和服务自由贸易,而非阻碍;在于鼓励人员自由往来——这是知识经济新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设置重重障碍阻止人员流动。

在对话会上将达成的共识也涵盖以上诸多方面。自由贸易一直都是经济增长关键动力,也是各种区域经济一体化方案的催化剂。当然了,有一个基本前提,自由贸易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为了达到双赢的目的。在此次会议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区域经济一体化方案,比如太平洋联盟、“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区域全面伙伴关系》(RCEP)以及《亚太自由贸易协定》(FTAAP)。目前,相关各方将面对的挑战是如何才能落实贸易政策,实现太平洋周边经济体继续开放,进一步整合市场、促进投资与合作,支持并强化多边贸易体系,使协议方都遵守各自的承诺。此次对话会也讨论了如何采取适当措施解决了由全球化带来的不公平问题。

太平洋周边各国真正需要做的是如何跳出思维定势,寻找务实的方法来推动自由贸易,而不是卡在现有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方案或者投入一场毫无意义的方案对抗方案的较量中。中国GDP的一半来自于服务业,因此从以货物为主的自由贸易协定(FTA)和区域贸易协定(RTA)转向一些到涵盖了服务业的协定是必要的。在如今的亚太地区,主要战斗是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及孤立主义的战斗,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场战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智利共和国驻华大使贺乔治(Jorge Heine)/翻译:张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