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苏州10月18日电(通讯员蔡罗蕊 丁姗 记者李锦)利用暑期,带领公司成员前往新疆塔什库尔干县调研设计塔吉克文创衍生产品、负责中国塔吉克博物馆改造升级工程;作为中巴友谊和文化交流的“信使”,受巴基斯坦政府邀请两赴邻国开展文化商务考察和文化项目合作洽谈……
苏州大学文学院2015级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李文钰的日程表总是被填得满满当当。她的另一重身份是苏州大学碳酸钠工作室创始人、苏州乘木道文化传媒公司首席执行官。
不久前,在巴基斯坦白沙瓦市,李文钰代表公司与开伯尔普世图省文化部签订合作协议,开始策划筹建旨在促进中巴文化交流、传递中国文化之美的“中国美学馆”文化创意项目,为中巴文化走廊的建设增添了一抹亮色。
创业,从大学校园起步
大学二年级,一次赴台湾的暑期交流让李文钰开始关注起校园文创,并在回校后不久创办了致力于校园文创产品开发的工作室。十几名同学组成的工作室被命名为碳酸钠,因为英文“Soda”一词与“苏大”谐音,无水碳酸钠又名苏打。从苏大版手绘地图到苏大版“秘密花园”明信片,再到微店里脱销的“不伞不散”主题伞,苏大元素的文创产品陆续出炉,让碳酸钠工作室在校内外开始打响了名气。
去年,工作室的5位同学正式成立了苏州乘木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文钰被大家推选为公司首席执行官。“乘木”, 取自《易经·涣卦》的“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意思是大家都在一条船上,要同心协力。”李文钰笑着说:“工作室就像一个乌托邦,只要你有想法、有行动就可以实现。但真正的公司运营要面临许多现实的束缚和压力。一条腿迈出校门,要考虑很多客观因素和条件。”
2015年,碳酸钠工作室应邀参加了苏州创博会,李文钰和小伙伴们策划了“一带一路”主题展厅,从巴基斯坦当地艺人那里直接挑选有故事性的手工艺品现场销售,市场反响出乎意料,三天销售额就达到了86万,这也让李文钰看到了更多的机会。
为中巴文化走廊带来中国美学
在李文钰看来,策划筹建“中国美学馆”文化创意项目源于各种机缘。
作为我国“一带一路”的样板工程,中国与巴基斯坦共建的中巴经济走廊发展势头良好,中巴两国的跨境商贸、跨境物流发展迅猛。今年是中巴两国建交65周年,双方在4月又签署了中巴文化走廊合作谅解备忘录,将在文化遗产保护、传媒、互联网以及汉语言教学培训等方面进行合作。
在一位多年做中巴两国物流商贸业务的学姐牵线下,今年6月,李文钰第一次踏上了巴基斯坦的土地开展文化商贸考察。在当地文化部和商会、手工艺者协会的支持下,她寻访了200余名巴基斯坦当地手工业者。她发现,巴基斯坦文化资源丰富,錾金、织毯、珠宝等手工艺品设计精巧,有很高的商业文化价值,但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是落后的制造业水平。交流过程中,巴基斯坦人民对中国的友好情感和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也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李文钰从中敏锐地嗅到了商机,萌生了向巴基斯坦输出中国文化产品的想法。巴基斯坦文化官员对李文钰的提议表示了极大的兴趣,最终与她签署了“中国美学馆”项目合作协议。按照设想,从巴基斯坦至东欧“一带一路”沿线的每个国家都会选择2-3个城市开设中国美学馆,由当地政府负责提供场地,乘木公司负责策划布展。
“‘中国美学馆’的核心是生态文化体验,文化的传播必须寻找到载体。”李文钰介绍说,美学馆作为中国文化综合体验空间,将融合苏工、丝绸、茶道、功夫、戏剧等静态和动态美学的展示、表演和教学,同时美学馆也会展示巴基斯坦的历史文化和各类手工艺品,传递巴基斯坦独有的文化魅力。
为了实现“中国美学馆”项目的最终目标,李文钰的团队已率先在巴基斯坦白沙瓦的职业大学和伊斯兰大学两所学校布置完成了“中国美学角”,展示中国艺术作品和手工艺品,反响相当不错。
“我们期待‘中国美学馆’能够成为‘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文化输出基地,同时也让更多中国人了解到巴基斯坦的优秀文化。”李文钰说,她正在积极争取各方资源,努力将美学馆真正打造成集文化交流、商业考察、学术研讨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文化地标。
乘木有功,商泽于民
“中国美学馆”在巴基斯坦落地生根的背后,有着太多的艰辛和挑战。
考察调研日程安排密集,李文钰和她的同伴们每天要进行二十几个小时的工作,全程英文交流和沟通,非常考验体力和脑力。而巴基斯坦当地饮食和医疗条件相对落后,考察期间一位同伴得了急性肠胃炎,连续吊水四天,但还是在高强度的工作中坚持下来了。
她坦言,身处异国他乡的日子也有过想放弃的时刻,但每当想到苏州大学“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校训,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力量。“这么说可能会让人觉得比较矫情,但是校训对我真的特别管用,让我有一种使命感。”
今年只有23岁的李文钰和她同样年轻的团队也曾遇到过质疑:这些年轻人靠谱吗?“让别人觉得你靠谱,就要充分展示实力。”李文钰说:“年轻也有优势,比如我们很‘敢’,敢想别人有顾虑的计划,敢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如果对方看中你的资源,认同年轻、富有创造力的团队,这些疑虑自然就会打消。不论结果如何,还是要做好自己的事。”
在李文钰看来,创业最理想的状态是“商泽于民”,当事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利用平台参与慈善。让碳酸钠工作室崭露头角的苏大系列文化创意产品,相当一部分收入捐给了支持贫困学子的“苏州大学惠寒关爱基金”。“巴基斯坦有很多精美的手工艺品,但辛苦的手工艺人本身得到的利润却相当少。我希望能通过参加公平贸易,去中间商化,真正把利润留给当地,为巴基斯坦的发展和中巴两国的友好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