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是一种祭祀仪式,是中国古代帝王在五岳中的中岳嵩山和东岳泰山上举行的祭祀天地神祇的一种宗教式的活动,其中以在泰山举行封禅仪式的次数最多,影响最大。
古人认为:“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于是泰山成了天的象征。凡是易姓而起或功高德显的帝王,天神必赐予吉祥的“符瑞”,他便有资格到泰山报告成功,答谢“受命于天”之恩,这就是历代帝王狂热追求的“封禅大典”。“封”即在岱顶聚土筑圆台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归于天;“禅”即在岱下小山丘积土筑方坛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报福广恩厚之义。
据《史记•封禅书》载,秦汉以前七十二代帝王封泰山,但因年代久远,其礼仪失传。及至秦汉,封禅成为无比隆重的盛典,至唐宋仪礼臻于完备。自宋真宗封禅之后,由祭天告地的大型封禅仪典,演变成频繁而广泛地朝拜泰山神和泰山老母的祭祀活动。
历代帝王封禅都包含着一层更为深层的含义:沟通天人之际,协调天、地、神、人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精神意志与外在行为的和谐统一。
来源:泰安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编辑: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