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Language Tips > BBC > Study In UK > 英国教育

海外生存之惑:不时髦的“读书人”

 

海外生存之惑:不时髦的“读书人”

我们判定一个人,如果从他/她读不读书?读什么书来看,是不是会更准确一点呢?

以前读过《偷书贼》这本书,它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记得当时被书中小女孩的聪明和爱读书给深深吸引。后来还看过由书改编过的同名电影,即使是同样的内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此的理解也很不一样。但同样深刻的,都是对于小女孩爱书成痴,并且用书籍来挽救他人生命的故事。

前两天,和朋友们聚会聊天,聊到我们这一代电视儿童,在童年时期对于电视的依赖,长大后对于网络的依赖,让我们失去了阅读纸质书的乐趣。

来到英国以后,发现英国人依然保持阅读纸质书的习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或者咖啡馆,随处可见捧着书在读的人。而且不光是中年,老年人,其实年轻人读书的人也不少。渐渐的,我也开始养成了在包里放一本书的习惯,没事的时候,或者等地铁的时候,就把书拿出来读,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阅读量。而且同时,也减少了使用手机的机会,省掉了很多在手机上“闲聊”的时间。

戒掉了惯用手机的习惯以后,觉得收获不少,至少不用时时担心有没有人给我发短信或者打电话,也就不用不时拿出手机来“检查”了。也因此,好像也更可以静下心来专注在和别人的对话里。其实我自己也很讨厌在和别人聊天或者交流的时候,对方一直在玩自己的手机,注意力完全不在当下,却专注在自己的“手机”上。这样的行为,不仅在社交礼仪上很不礼貌,对跟你交流的对方很不尊重。而且,这样的人,也给别人留下了处理事情分不清轻重缓急的感觉。实在是很不恰当的社交行为。

再说回来“看书”这件事,其实在英国书的价格并不便宜,但是每次经过书店,都会被橱窗里精美的书籍封面给吸引,忍不住进去一探究竟,而每次从书店出来,免不了又是拎着三五本书出来。有时候站在书架前,久久移不开步伐,每一本书都很诱人的样子,站在书架前,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也因为不可能每本书都买走,就只好买两本最喜欢的。

但有时候,买回去的书,不会立刻拿来读,放在书架上好一阵子,才想起来拿出来看看。但神奇的是,每一次这样的事情发生,我就总能从那些书里找到那段时间里最需要听到的话,最希望看到的安慰的词句,或者最符合心意的描写。也于是,从阅读中获得了许多的乐趣。老实说,这样的阅读乐趣,也是最近才找回的。记得之前很长一阵子,使用手机的频率过于频繁,起床之后第一件事情是拿起手机来看看,看看社交网络上别人的吃喝玩乐,晚上睡觉前,可能同样也是使用手机上的聊天工具和社交网络。社交网络的发达,除了让我焦虑地想要知道别人在做什么,和想要告诉别人自己都做了什么事情之外,它究竟带给我了什么?

这些看起来对于“社交”的需要,真的是必要的吗?仔细想来,其实我们真的有那么多需要联系的人吗?真的有那么多的资讯需要去了解吗?总之,在英国的地铁里,常常看到关于新书的广告,也或者玲琅满目的书店里,内容丰富的书籍。都好像不时提醒着现代人对于阅读的重视。事实上,因为英国图书市场的繁荣,总让人觉得很欣慰,至少在这个被“麦当劳化”的快餐化时代,还有人坚持带着一本重重的书揣在包里,而不是使用kindle。

我常想,在现代社会里,我们评判一个人的标准有那么多,但却也那么简单,简单到有时候从这个人使用的手机型号,我们就可以判定一个人。可是,如果从他/她读不读书?读什么书来看,是不是会更准确一点呢?

(责编:路西)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