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Language Tips > BBC > Study In UK > 留学日记

留学日记:英国“心”年

留学日记:英国“心”年

对于农历新年的期盼,这样的情感连结与认同让我们对新年有了多于在国内时的特殊情愫。

不知道该说是幸运还是遗憾,在伦敦居住18个月却从未能在这里度过一个典型留学生式的中国新年。感谢阅读周,让我可以在去年除夕飞回中国与家人团聚;而对于2012年抵达英国的同学们来说,不少人T4学生签证的到期时间正是中国农历除夕当日。这也意味着,如果没有继续逗留在英国的打算,我们会在2013除夕前几日回到中国。

没能在伦敦好好感受中国农历新年的人,唯有在“后圣诞”时节来释放对自己民族节日的兴奋之情与翘首企盼:尚未完全撤去的圣诞装饰与伦敦街头照旧的人群攒动,还有那些如圣诞时精力充沛的商家似乎成为了我对农历新年的情感载体。相差甚远的节日装束,但却同样渲染着热闹的气氛,制造着一种只有节日前后才涌现的喜悦之情。

随着1月的到来,摄政街上的挂饰、考文特花园市场顶棚的巨型圣诞装饰球逐渐被移走,整座城市提醒我们中国新年就要到来的地方恐怕只剩下平日就人潮密集的中国城。衬着一个阴晴不定的天气,伦敦又变回了那个平日里的伦敦。围绕农历新年的这种炙热情感此时与一个过度“冷静”的周边环境相遇。但这样的相遇所制造的并非是失望,而是这强烈情感的翻涌淹没。

正如每一年此时的留学生一样,身边还会留在英国继续读书的同学们开始谈论着除夕“夜”大家要如何一起度过;去中国城或小聚或采购的次数似乎也比平时多了起来;而最重要的就是,和远在国内的家人来交流自己的第一个海外新年……

过节往往是在过一种情绪,特别是独在海外来过一个中国年。对于农历新年的期盼,这样的情感连结与认同让我们对新年有了多于在国内时的特殊情愫。在这样的心境之下,哪怕是散步到南岸,走进一家浓足英式风的剧场看场话剧,都会让人有一种要过年的感觉。缺少符号化的周边并未削减内心的温暖。

1月末的这几天是中国留学生的一个归国小高峰,临走那天在希斯罗机场看到了不少和我一样准备离开英国的同学。或许我们都多多少少会将这份强烈的,充满海外色彩的,属于年前的激动心情带回国内,这个原本属于这份情感的源地。但是,这样独一无二,经过特殊碰撞出的心情却会永远驻足心间。它属于那一年在英国的我们,成为无可复制的留学记忆中的一部分。

(责编:顾垠)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